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民间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内容,许多保留在民间文学中的口头传说中。通过对曲水县俊巴渔村的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民间口头传说,分析高原渔村独特的形成因素。其中蕴含的大量民俗内含及其传承方式,对于了解与研究藏族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框架分析法,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议题及叙事框架等方面定量与定性地探讨了《福建日报》2011年的民俗报道样本。在民俗文化这一议题中,媒介民俗事象和媒介民俗事件是《福建日报》拟态环境的重要组构因子。其中,民俗文化呈现以民俗事象为主,民俗事件为辅。媒介民俗事象总体呈不均衡状态,以节庆报道流量最为突出;媒介民俗事件涵盖了事件的各个子议题,呈现出民俗文化在应对外界环境中的重构状态。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中,"民俗"这一文化议题呈现出文化、政治、经济交融的多重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5)
天津民俗博物馆建立于1985年,198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率先建立的、以研究和展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收藏,及保护兵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为宗旨的专业民俗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元代建造的、位居世界三大天后宫(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旧址上,因而成为倍受海内外瞩目的中国北方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天津民俗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中国漕运文化、航海文化、商业文化、民间宗教信仰以及城市发晨历史的重要基地,并且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津旅游观光的游览胜地。天津民俗博物馆固定的陈列展览有《天后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藏族邦典禁忌为个案,剖析藏族邦典禁忌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挖掘藏族生活中诸多民俗禁忌的实质和功能。认为,藏族妇女的邦典佩戴禁忌习俗属于一般的生活禁忌。  相似文献   

5.
郭雅冬 《科技信息》2007,(6):214-214
拙中藏巧,朴中显美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它特有的民俗风格千百年来在人们的生存繁衍中生根发芽,它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本文从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了我国传民俗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而反映了传民俗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移落的文化,必须要传承和发扬它,把传统民俗文化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文化,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各种民俗节日中,都展现出巨大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民俗体育文化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必须解决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庄子》内容丰富,涉及先秦时期多种社会生活和文化事象。《庄子》中有大量的民俗词语,对其进行分类罗列和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民俗文化,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皖北地域文化和淮河流域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杨柳 《科技信息》2012,(22):157-157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因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研究民俗翻译要在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结合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知识,以民俗翻译为例探讨民俗文化英译中的翻译策略,分析文化翻译理论在民俗英译中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民俗翻译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文化翻译策略的优越性,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特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开发民俗特色旅游的模式入手,从而探索其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俗语汇即反映民俗事物的词语。如,"年夜饭""腊八粥""相门户"等。前人对民俗语汇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性质、源流以及生成等概念化的研究,很少有人从文化内涵、传承方式的方面来研究,本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民俗语汇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体,从东北民俗文化传承的角度着重调查研究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下,针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开发,使商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取得最大的效益;该文对民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和开展民俗项目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创新和运用,构建出传承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有关单位、社区各部门配合,把中原地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有关部门要领会中央精神,结合当地情况,把中原地区体育民俗文化与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结合的更好,创建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游艺民俗是民间娱乐文化的总称,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俗类型。西部少数民族群众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艺民俗文化。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是游艺民俗产生的重要原因。游艺民俗除了在当地社会起到传承和维系传统文化、教育规范的作用外,也起到了娱乐放松和促进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俗审美学》以中华民俗审美属性、审美特征、审美鉴赏为其学科体系的三维基点,对“民俗审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新的构架和营建。该书为我们感悟和把握民俗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性的文化寻根热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人们对民俗起源的研究,日益超出了一般民俗研究本身。而婚俗又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最富生气的部分,它的起源与性质尤为人们所重视。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同世界各古老民族一样丰富而多采,其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潮汕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建设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的意义,介绍了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功能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走访、入住民居、参与生产劳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对漳州云霄县6个乡村重要的历史节日民俗进行挖掘考证,以管窥闽南乡村节日民俗的特点和社会文化内涵。调查发现:闽南节日民俗所包涵的内容和信息颇为丰富,但地理区隔与宗族传统造成了各村节日民俗在内容、时间和形式上的显著差异性;不同的节日民俗亦反映出闽南乡村民众的思想动向与精神寄托,反映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东民俗和方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地域与居民。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大量的方言现象和民俗事象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就方言与民俗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一般来说,民俗是第一性的,即先产生某种民俗然后方有表现这种民俗的方言词汇。“因民俗而生成的方言,主要是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民俗要素来追溯方言的民俗语源。”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具体到各个地区的方言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体现了某一地区的民俗特点。它与民俗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同时正是这种联系,使得方言对民俗发生和流布具有了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龙舟民俗保护、传承、开发等关键过程中,地方文化精英和组织机构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从物质性、精神性、情感性和生态性等多维度对龙舟民俗文化进行重构。在车陂社区治理实践中,地方文化精英充分挖掘龙舟民俗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社区治理的多重目标相契合,进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新动能。该研究为当前民俗文化的保育传承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民俗的内容复杂而丰富,关于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艺审美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细致观察从乡村集市到城市广场逐渐发展的城市民俗文化空间,城市民俗文艺审美视野中的叫卖声,是城市民俗审美的风向标,时新的、已成和未成的城市民俗事象之价值取向等民俗样本,就会发现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