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张振孝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87-88
分析了目前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保护与开发不协调、管理者素质低下、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并重、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管理者和游客生态文明、健全法制等对策,以保证生态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河南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旅游二重性的要求构建了河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包括自然、人文两大生态旅游产品序列和二十项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在我国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的背景下,草原旅游开发成为保持草原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首选途径,如何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状况,阐述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草原资源利用、草原旅游产品开发、草原旅游科学研究等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旅游成为潮流的今天,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新方向,国家政策支持,国内生态旅游市场兴起,张家界发展生态旅游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张家界具备的资源条件、所处生命周期、游客倾向等因素确定张家界生态旅游应以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青藏高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相对贫困区,该地区的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对于协调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了给青藏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与程序转变、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学者对可持续生计构成要素的现状特征和部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丰富的探究。但仍存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尺度不全面、传导机制分析不足等问题。未来应重点关注季节性变化和发展导向型政策等可持续生计具体要素的影响,加强多时空尺度研究,探索可持续生计构成要素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长石及石榴子石巨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绍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6):701-704
用X衍射分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可可西里和芒康岩区透长石和石榴子巨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可西里粗安岩及芒康粗面英安岩中透长石巨晶内部光性均一,无环带和双晶,X光束见出溶条纹,矿物边部及核部成分变化很小,属高温极低有序度结构状态的钾透长石类型;石榴子石巨晶以Alm和Pyr为主要的二种端元组分,其结晶深度大约相当于中地壳。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估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对四川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13个乡镇的153户牧户进行了入户调研,综合分析了高寒地区各调研户户均饲草供给、家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及家庭收支情况,提出了阻碍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饲草供给不足、经济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滞后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调研结果可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牧区生态安全和牧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青藏高原东缘43种石竹目植物种子为对象,在自然光照和遮阴两种实验处理下研究了光照对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处理下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体上,全光照下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遮阴下的,光照强度对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没有影响;科分类水平上,不同科内萌发参数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青藏铁路建设沿线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工程师的重要伦理责任,论述了相应的行为指引,指出了加强工程职业自治、展开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工程伦理学规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决策要兼顾地方群体利益,工程行为要遵循最高伦理标准,加快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青南地区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依据对青藏高原青南地区26个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用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在空间的分布格局,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驱动下的水热条件,其次还受制于土壤养分.代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别与环境梯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减少,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