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拓宽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知情渠道,强化其发现违法的能力;丰富检察机关开展监督的手段,增强刑罚执行监督的实效;健全监督程序,为刑罚执行监督提供程序保障;完善监督范围,使刑罚执行监督体系严密完整;改革监所检察机构设置,为刑罚执行监督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刑法典在立法时既考虑了刑罚个别化,规定了初犯、累犯、自首、立功、胁从犯等量刑情节,在司法时法官根据法律规定和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裁量刑罚,在执行刑罚时执行机关根据刑法规定及罪犯的情况,可以予以减刑、假释。罪刑法定原则一定意义上是包含了刑罚个别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帝政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死刑、极刑、劳役刑、自由刑、资格刑、身体刑、财产刑等一系列刑罚。此时期的刑罚具有确定性、在适用上的不平等性、刑罚与刑罚执行方式具有多样性、坚持刑罚自负原则等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凯 《科技信息》2010,(25):17-18
刑罚轻缓化就是刑罚向轻缓方向发展的趋势,它要求刑罚的设置要以轻缓为标准,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判刑时要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优先使用较轻的刑罚,只有在较轻的刑罚不能够适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时,才可以选择较重的刑罚。刑罚轻缓化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优劣的重要标尺。但是我国现行死刑执行方式不明确,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有背离刑罚轻缓化趋势的现象。对此应当改革死刑执行方式,确定注射刑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惟一方式,推动我国刑罚轻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刑罚适用原则:罪行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罪行均衡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均衡,刑罚个别化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均衡。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对犯罪现象的不同认识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共同的刑罚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6.
减刑制度是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罚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减刑从性质上理解是对原判刑罚的变更,在适用上必须严格符合对象条件、实质条件以及限度条件。文章通过梳理减刑制度的基本理论以及刑罚过剩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减刑制度对调节刑罚过剩的作用,揭示刑罚过剩存在的合理性,明确只有将减刑和刑罚过剩在法律的范围内有机地进行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刑罚适度原则贯彻到实践中最根本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立法适度、司法适度、守法适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刑罚适度原则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作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9.
数罪并罚是各国刑事立法、刑罚适用和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一人犯数罪的复杂现象,应当遵循什么原则执行刑罚,关系到我国新刑法所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的实现。要批判地吸收国外数罪并罚的合并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折衷原则,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的折衷主义,正确执行对一人数罪的并合刑罚,预防和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在官方的文件解读下是一种单纯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领域里却呈现出司法矫正的性质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事实上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的刑罚类型,是刑罚中的一个上位概念,而不仅仅只是从属于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假释作为对确有悔改并无再犯之虞的犯罪分子附条件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现已为世界各国刑事立法所采纳。然而,目前我国的假释制度还存在假释利用率太低、适用条件过于严格、假释后轻监管等问题。应当通过放宽假释适用条件、建立再犯预测机制、完善监督考察等途径对我国假释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罚执行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惩办是手段,教育改造是目的。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中改造功能是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而教育改造功能又是刑罚特别预防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刑罚执行的个别化主要表现为分清个案不同犯罪心理和罪犯心理情况,区别对待进行个别化教育改造,起到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行为性质的作用,使其端正服刑态度,做到灵魂深处的反省进而以后不再重犯的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长 《科技信息》2010,(21):I0399-I0400
非监禁刑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刑罚人道主义和回归社会的刑罚理念。20世纪以来,特别二战以后,非监禁刑在各国的刑事制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非监禁刑在我国适用率较低、适用效果不够好,其重要原因在于非监禁刑的执行体制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容宁 《科技信息》2010,(31):I0390-I0391
刑罚目的既是国家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所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国家用以指导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的手段,因此刑罚目的同时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双重身份。本文从刑法目的的两种不同身份出发,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了我国刑法目的应该是特殊预防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假释作为对确有悔改并无再犯之虞的犯罪分子附条件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现已为世界各国刑事立法所采纳。运用比较的方法 ,结合世界各国有关刑事立法的规定 ,从假释的类型、适用条件、监督考察、撤销等方面进行探究 ,以期建立符合国际趋势、适合我国国情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对罪大恶极的刑事犯罪分子依法实施的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死刑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最古老的刑罚手段,曾经历了非常残酷和野蛮的执行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死刑由严酷走向缓和,死刑的执行也向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慎刑作为21世纪刑罚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精神,慎刑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是新时代的主题。沿着慎刑价值取向的思路,在刑罚适用上应当采取刑罚慎重适用和刑罚适度适用原则。倡导刑罚功能实现三个转变:惩罚功能向恢复性功能转变;矫正功能向宽容性功能转变;威慑功能向警性功能转变,使刑罚朝着文明、人道、人权,又不失威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三皇五帝时期即已有了关于刑罚的记载,沿历史发展的脉络可将我国历史中的刑罚结构分为刑罚结构未形成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完成时期。我国形成系统的刑罚结构从西周时起,经历了秦汉、唐宋至明清的变迁,展现出从无序到有序到配置合理的变化,各种刑罚之间衔接合理,主刑与附加刑可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刑罚结构。各个朝代的刑罚结构均是在当时的立法思想和刑法适用原则指导下建构的,三者之间密切配合使各类刑罚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对我国现代刑罚结构改革以适应逐步减少和废止死刑的替代刑罚结构设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刑事诉讼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而展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以及采用,直接关系到罪名是否成立以及刑罚的适用,对被追诉主体而言,这是一个成为与被追诉主体命运甚至生死相关的问题。刑事诉讼证据庭前开示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应包含证据开示的时间、地点、组织者、开示的证据材料范围、法院对证据开示的案件如何审理以及对未开示证据材料的处理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