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了Mg-F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2.
用分子轨道和双自旋-轨道(双SO)耦合模型研究了MgO、AgCl和AgBr中掺杂Ni^2+(d^8)离子的EPRg因子。研究表明,由于配体Br(4p电子)有大的SO耦合系数和较强的共价性,其对AgBr:Ni^2+的g因子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用分子轨道和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研究了Ni^2+在AgCl和AgBr四角晶位中的EPR零场分裂和g因子,结果表明,不应忽略配体Br对AgBr:Ni^2+EPR参数(D,g)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稀土(RE)对30Cr3NiAl钢铸态组织和高温氧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0.3~0.5)%RE,能明显改善30Cr3NiAl钢的铸态组织,细化二次枝晶间距;RE的加入,使氧化膜晶粒明显细化,与基体间结合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6.
DMF中Nd—Ni合金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室温下在含有少量水的NdCl3-NiCl2-DMF溶液中电沉积制备Nd-Ni功能合金膜,选定一系列的阴极电位进行恒电位电解,制备出不同Nd含量的Nd-Ni合金膜.EDAX和XRD分析表明:在0.10mol/dm3NdCl3+0.10mol/dm3NiCl2的DMF溶液中,控制电位为-1.75V(对SCE)进行恒电位电解,可得到有金属光泽、附着力强的银白色Nd-Ni合金膜  相似文献   

7.
回火温度对Ni—Cr—Al硬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Ni-Cr-Al硬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回火温度析出γ、(Ni3Al)相和富Cr(α)相的颗粒大小与分布状态亦不同,在550℃,5h回火处理时,析出γ、(Ni3Al)相的周围产生大量的富Cr(α)相,颗粒细小,弥散分布,使合金的咸底和弯曲强度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研究了Cr3+在AgX(X=Cl,Br)四角晶位中的零场分裂D和g因子.研究表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Cl,Br)对络合物EPR参量的贡献都应考虑.  相似文献   

9.
复合精炼剂对提高不锈钢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Si-Ba-RE-Ca-Mg复合精炼剂对1Cr18Ni9Ti不锈钢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作用,用优选法确定了精炼剂的最佳成分,分析了精炼剂各组元对非金属夹杂数量、大小、分布及形态的影响。发展Ba对提高耐腐蚀性最有效,RE次之;Mg对稳定不钢性能有特殊作用;Ca略微提高耐腐蚀性和延伸率。  相似文献   

10.
福建几种主要品种茶树鲜叶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福建几种主要品种茶树鲜叶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数量级范围,大小顺序,(K〉P,Ca,Mg〉l,Na〉Mn,Fe〉Zn,Cu〉Sr,Ba〉Ni,Ti〉Co,Cr,La〉V),及其鲜叶中某些元素(如Ca与Mg与Fe,Cu与Zn,Sr与Ba)含量之间的相似性,除K,Na,Cr,Ti外,鲜叶中Ca,Mg,P,Al,cU,Zn,Fe,Mn,Ba,SR,Ni,Co,V,La的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应用CS2在Ag-S键中的单核插入产物(Ph3P)2Ag(S2CSR)R=C6H5或C6H2Pr-2,4,6)与1,2-二溴乙烷-异丙醇混合溶剂反应,生成了一个中性四核银簇合物(Ph3P)4Ag4Br4,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研究了Mg、Al、Si、Ti、Ni等金属添加剂及Mg-Al、Si-Ai-Ba-Fe等复合金属添加剂对碳结合MgO-C复合耐火制品的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Ti、Ni外,其它金属添加剂均能改善制品的力学性能,而且添加金属复合物的增强效果优于添加单一的金属粉。试验中还发现,成型压力对制品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Al(OH)3.H3PO4,MgCl2.6H2O为原料,以环己胺为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aAPO-44分子筛纯相,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骼XRD.IR,SEM/EPMA,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的MgAPO-44分子筛具有小孔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必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KNO3,Ni(NO3)2,TiO2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出高结晶度K-Ni-Ti层状金属氧化物(简称“LMO”),并详细考察了制备条件,筛选出最佳合成条件。经XRD,SEM,TG-DTA及BET表征,初步探讨了K-Ni-TiLMO的基本性能,说明该LMO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同时,HAC,NH4Cl,正己铵的引入,使LMO的网面间距由0.78um分别增加到0.86nm,0.88nm和2.33nm.  相似文献   

16.
回火温度对Ni-Cr-Al硬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i-Cr-Al硬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回火温度析出γ'(Ni_3Al)相和富Cr(α)相的颗粒大小与分布状态亦不同.在550℃,5h回火处理时,析出γ'(Ni_3Al)相的周围产生大量的富Cr(α)相,颗粒细小,弥散分布,使合金的硬度和弯曲强度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用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研究了Cs_2NaYX_6(X=Cl,Br):Cr ̄3+的EPRg因子。计算表明,配体Br4p轨道对络离子(CrBr_6) ̄3-PRg因子的贡献不应忽略。解释了Cs_2NaYBr_6:Cr ̄3+的g因子移动为正值的疑惑。  相似文献   

18.
标题化合物Yb(Pi)_3(Bl5C5)_2·2H_2O·CH_3CN(I)及Y(Pi)_3(Bl5C5)_2·2H_2O·CH_3CN(Ⅱ)为同晶结构,均为3斜晶系,空间群为P-对晶体(I),a=12.753(1)A,b=13.810(2)A.c=19.609(2)A,α=81.37(3)°,β=71.58(3)°,γ=70.71(2)°,Z=2.D_c=1.468g·cm ̄(-3),μ=15.928cm ̄(-1)(MoKα),M_r=1471,04,F(000)=745,R=0.031,R_w=0.039;对晶体(Ⅱ),α=12.785(1)A,b=13.850(3)A,c=19.571(2)A,α=81.05(3)°,β=70.92(2)°,γ=70.62(3)°,Z=2,Dc=l.485g·cm ̄(-3),μ=10.441cm ̄(-1)(MoKα),M_r=1386.9l,F(000)=7l4,R=0.065,R_w=0.078.测定结果表明,中心稀土离子Yb ̄(3+)(或Y ̄(3+)直接与3个苦味酸阴离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此水化镱(或钇)苦味酸盐通过水桥氢键与冠醚Bl5C5相联而形成一个大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9.
ZL109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10kW的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在铸造Al-Si合金基底上制备了厚度为2.0~2.5mm的镍合金化改性层.利用SEM、XRD、TEM及EDX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合金化涂层是由α-Al、Al3Ni2、Ni3Al、AlNi等Al/Ni相以及少量Si相组成,涂层与基底之间界面两侧存在明显的成分变化,合金化改性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79~233HV0.1,比基底Al-Si合金提高了84HV0.1以上.耐磨性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镍合金化涂层的表面磨损情况大大改善,相对耐磨性提高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9个新型1,4-二氮丁二烯「Ar-N=C(R)-C(R)=N-Ar,R=H,Me;Ar=CnH2n+1O-C6H4,2,4-(C4H9O)(Me)-C6H3」化和物的合成,并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其就介晶性进形了研究,化合物9(Ar-N=C(R)=N-Ar,R=H,Ar=2,4-(Me)(C4H9O)C6H3)的单晶结构显示,晶体成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070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