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活性胺单体对紫外光固化涂料氧阻聚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制作用是由于胺类分子中具有活性α-H,胺类分子结构中供电子取代基对α-H有致钝作用,吸电子取代基能使α-H致活;同时,胺类分子迁移至表面的能力对抑制氧阻聚效应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从头算方法(HF/STO-3G)计算了25个16α取代雌二醇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活性(Relative Binding Aiffinities)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前线轨道集中在雌二醇衍生物的活性中心A环、3-OH和17-OH上;(2)支持了17-OH、3-OH与受体形成氢键的观点;(3)16α位引入取代基对17-OH产生空间位阻.取代基体积增大,空间位阻增大,活性降低;(4)16α位的取代基与17-OH形成分子内氢键将使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续上饶《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第6期)2.5信息之五氧转移试剂(RA-O)的A-O键能及其取代基的性质是影响其反应活性的重要因素。2.5.1取代基的推电子性能增大胺类N-氧化物反应活性氧转移反应研究中最为吸引人的问题之一,是试图了解转移试剂的什么性...  相似文献   

4.
聚炔烃的极化率及其与多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引入外电场微扰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聚炔烃H—[C≡C—]n—H(n=1~24)的电子极化率.讨论了聚炔烃分子的单位极化率,αT/n和αT/n,随碳链增长的变化规律;并将聚炔烃电子的极化率与多烯的电子极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炔烃单位极化率小于多烯单位极化率,而分子极化率中π-电子所占比例是聚炔烃大于多烯.  相似文献   

5.
采用引入电场微扰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聚炔烃H-(C=C-)n-H(n=1-24)的电子极化率,讨论了聚炔烃分子的单位极化率α^T/n和α^T/n随碳链增长的变化规律,并将聚炔烃电子的极化率与多烯烃的电子极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炔烃单位极化率小于多烯单位极化率,而分子极化率由π-电子所占比例是聚炔烃大于多烯。  相似文献   

6.
PAP[2-(2-Pyridrl)azop henol]试剂的取代基效应可通过PMO法的处理来讨论.应用这 个方法,可得到带有各种取代基的PAP分子轨道及其相应的能量,并进一步指明影响PAP类有机 试剂分子的吸收谱带波长,积分吸收强度和-OH的H+电离度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轨道能量 (as),取代基与母体相连接原子间的π键强度(βis)和被取代位置原子参与各分子轨道(母体)的 成分(C2ki).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在苯环2,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CH3、CH3O、Cl、Br或H)的6种聚四芳基锰卟啉p-PolyT(2,5-2R)PPMnCl和m-PolyTPPMnCl,考察了它们催化PhIO氧化环己烷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聚四芳基锰卟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稳定性,带供电子基的聚合物催化速度较快,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用环氧乙烷与芳胺一苯胺,间甲苯胺,间氯苯胺,N-乙基苯胺等在常压下作用,制备了 七种N-乙醇基氨基衍生物。初步找出了一些反应条件,如胺类与坏氧乙烷用量的比例,环 氧乙烷通入的速度对引入一取代物或二取代物以及对产率的影响,芳核上的取代基对胺类 反应的活泼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以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1-(1-H-本并三唑基)-2,4-二硝基苯,1-「α-(1-H-苯并三唑基)」乙酰苯并三唑和两个1-(1-H-苯并三唑基)烷氧乙酸。本法反应时间短,产率令人满意。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Ⅲa和Ⅲb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有机化学中,一些按酸化合物,当其分子链上的取代基种类或位置不同时,都会引起其酸性强度改变。在数学、科研中常常遇到这类问题。本文从电性效应(诱导及共轭)、立体效应和场效应几方面来讨论取代基对羧酸酸性影响的规律。一、诱导效应(inductiveeffect)的影响在饱和一元验酸中,烷基上的氢原子被电负性大的吸电子基团如卤素、硝基、羟基等取代后,由于这些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使成键电子云向取代基方向偏移,使按羟基氢原子易于电离,同时使所形成的核酸根负离子的负电荷得以分散而稳定,导致酸性增强。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Hansch方法,研究了具有2-吡咯烷基侧链的苯酰胺类化合物的苯环取代基结构与其活性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苯环R3位取代基的脂溶性、电性,R5位取代基的共振效应等均是影响化合物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因素。所得到的聚代基的综合结构效应对阐明D2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设计新的配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体粉末方法,测试了苯系偶氮、嘧啶、吡啶酮、四氢喹啉甲川型染料,以及中间体共62个有机分子的SHG效应,发现其中14个品种具有SHG活性。考察了影响SHG效应的有关因素,发现电子效应基本一致的硝基和氰基取代染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SHG性质。说明电子效应并不是影响有机分子SHG活性的唯一因素,PPP-MO理论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氯合四-间甲基卟啉铁(Fe(Ⅲ)T(m-CH3)PPCl),间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锌(Zn(Ⅱ)T(m-x)PP,x=CH3,H,OCH3,Cl,NO2)的电化学性质,研究了取代基效应,轴向配体影响以及电子转移率常数,着重讨论了轴向配体与Fe(Ⅲ)T(m-CH3)PPCl竞争配位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2-溴-丙酸与2-溴-3-甲基-丁酸的气相热消除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同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对α-溴代酸气相热消除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α-溴代酸气相热消除反应的机理均为2步反应,具有五元环过渡态的第一步过程是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这与实验工作者的预测一致,计算的取代基效应与有机电子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被引入有机化学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别的原因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在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即所谓极性效应(电子效应)。这个理论把分子中的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的影响归因于静电性和非静电性的两种电子效应,前者称为诱导效应,后者称为共轭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胂叶立德合成中碱的选择。刖叶立德的碳负离子上连接取代基R的吸电子性越强α-H越容易离去,合成所用的碱就越弱。  相似文献   

17.
报道一系列取代苯基重氮盐及其18-冠醚-6络合物的远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和FAB-质谱,由主体和客体形成络合物前后的光谱变化和这类络合物质谱中表征[M-BF_4]~ 离子峰的相对丰度,结合取代基效应讨论络合物的成键状况,推测这类络合键除冠醚氧与重氮盐α-氮正电中心相互作用外,尚存在α-电子由重氮盐β-氮向冠醚氧转移的反馈作用。用Hückel分子轨道法对重氮盐各原子电荷密度分布计算的结果支持上述推论。  相似文献   

18.
苯甲醛族化合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报道几种苯甲醛族化合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反应活力的影响以及抑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醛族化合物对酶的效应表现为可逆抑制作用,苯甲醛及其m-和p-甲氧基取代物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而o-位、m-位和p-位羟基取代物表现为竞争性抑制。通过测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和抑制常数来比较抑制剂作用的强度,探讨不同取代基团对抑制作用的影响。提出抑制剂与酶分子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9.
铁(Ⅲ)锌(Ⅱ)双卟啉的合成及卟啉环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3种苯环上分别带推电子和拉电子取代基的以1,4-二氧丁基相连的p/p型铁(Ⅲ)锌(Ⅱ)双卟啉,以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双卟啉卟啉环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分子内能量转移过程的存在、νFe-Cl谱带向高频位移和锌(Ⅱ)卟啉的荧光淬灭现象都是卟啉环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锌(Ⅱ)卟啉苯环上取代基性质对荧光淬灭的影响可知,对p/p型双卟啉,自旋—轨道偶合效应是卟啉环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DCC(二环已基碳酰二亚胺)存在下用4β-氨基-4-去氧-4′-去甲表鬼臼毒与卤代苯甲酸缩合,合成了12个新的4β-卤代芳香酰胺基-4-去氧-4′-去甲表鬼臼毒衍生物(2~13).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KB,HCT-8,A-2780和HeLa-60细胞的杀伤效应(体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中大多数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依托泊甙,即VP-16在HCT-8,A-2780和HeLa-60细胞的杀伤中有较强的效果.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用QSAR(定量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对KB,HCT-8和HeLa-60细胞抑制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