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比较1D与2D1HMRS在显示脑中主要代谢物的差别及取相对浓度分析脑梗塞病灶内代谢物变化,为进一步选择优化序列及1HMRSI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共35例分病例组和健康自愿者.健康自愿者正常基底节共采集1DMRS19个,2DMRSI76个.每例1HMRSI采集NAA、Cr、Cho、Lac4个主要代谢物波谱图.患者共采集2DMRSI64个.结果发现1D与2DMRSI中NAA、Cr、Cho、GLx、Lac、INS的半高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脑梗死病人中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P<0.05).在脑梗塞病灶内100%发现Lac.发现在脑梗死1HMRS的研究中1D、2D均适合于显示各主要代谢物(NAA和Lac),2DMRSI可直观显示复杂的代谢物空间分布,1DMRS则采集时间短.在脑梗死灶内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是其主要变化特点.乳酸是脑缺血或脑梗塞早期敏感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液灌注成像(P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新技术;表现弥散系数、脑血流、脑血容量及平均时间是预测缺血灶结果的参数,本文综述了DWI及PWI的基本原理、测定技术及它们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应用,分析了DWI及PWI在诊断早期脑缺血方面的相互关系,认为DWI及PWI能对早期脑缺血出诊确诊断信息,可反映缺血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2例慢性酒精中毒致脑萎缩进行分析。每日饮酒300毫升,连续饮10~30年即可出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酒精能溶解在脂肪中,神经组织含脂肪量高,因此对脑危害较大,出现脑萎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致脑组织损害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酒精中毒致脑组织损害的MPd表现。结果32例酒精中毒患者中,5例轻度和8例中度酒精中毒患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11例中度和8例重度患者MRI表现脑组织不同程度信号改变。结论Mill在急性酒精中毒致脑组织损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不仅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塞,明确缺血部位,范围,估计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和鉴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特殊磁共振序列还可以确诊早期颅出血,有助于溶栓对象的筛选和预后的判断。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及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研究HIE的MRI,探讨临床分度及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HIE患者,行常规MRI、DWI、1H-MRS、SWI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半局限性脑水肿;2例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地信号;1例脑室出血半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2)28例患者初次检查,DWI全部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22例病变位于颞叶、额叶、顶叶;8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3)5例NAA峰显著降低;8例Lac峰明显增高;GLx-a峰明显增高。(4)3例室管膜下斑点状低信号;6例脑室内条状低信号;1例皮层下点状低信号;5例侧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5)随访2周,25例全部病变显示低信号,6个月和15个月持续性低信号。结论利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能够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的HIE,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指导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基础,实验设计原理,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为推动国内这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均为男性,均有长期饮酒史,伴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皮肤和肌肉损害表现。结论早期戒酒,早期治疗,能改善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场强机MRI弥散加权像(DWI)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硬塞的价值。方法:8例发病时间在4-6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塞者接受了DWI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及病灶检出率,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CT平扫与MR常规序列检查,并此后3d-1周内完成复查,作为影像学对比。结果:8例中通过DWI检出发病4-6h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塞4例,右背侧后丘脑伴同侧枕叶梗塞1例,双枕顶叶深部梗塞1例,脑干梗塞1例,左侧小脑半球梗塞1例,并通过随诊检查得以证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期MRI常规序列检出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1例,另有1例不能确定诊断;同组中,CT未能检出该病灶。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超急性期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DWI表现.方法对6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可见双侧小脑、内囊后肢、枕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脑干等白质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为长T1长T2信号,DWI弥散加权图呈高信号.结论根据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生理及病理特点行DWI可对本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成像仪是先进的诊断仪器,磁场装置是该仪器的关键部分,采用钕铁硼和铁氧体的混合结构,可以提高磁场的稳定性,降低成本,该文采用计算机模拟磁体装置的优化设计,可使磁路结构合理,磁能充分利用,这对于实际建造该仪器设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的微成象系统,在7T的主磁场下,测量了模型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象中磁化率引起的失真,观察到图象的失真随频率编码梯度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不同的成象脉冲序列,场梯度回波序列所产生的失真最大,自旋回波序列其次,双相位编码的脉冲序列则能完全消除磁化率效应引起的失真。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用的小分子量磁共振造影剂存在血液半衰期短、在较高浓度时表现出肾脏毒性和非特异性等许多缺点,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造影剂家族为磁共振成像(MRI)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综述了基于树状大分子的T1和T2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进展.与小分子造影剂相比,基于树状大分子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具有更高的摩尔弛豫率,且能特异性靶向癌症、肿瘤细胞或组织用于靶向诊断成像,成像效果更好、血液循环时间延长,这些优点使基于树状大分子的T1和T2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在近10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梯度线圈进行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主动匀场,采用改变梯度线圈电流的方法改善系统中主磁场的均匀性,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共振峰半高宽测试法作为匀场判断标准. 实验结果表明:半高宽法是判断匀场效果的基本方法,梯度匀场方法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匀场,匀场效果可以满足一般成像精确度的要求. 该方法已在研制的0.4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主动匀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择Transputer和iRMX操作系统作为核磁共振成像计算机系统基本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使整个系统既有高速的计算能力,又有适应多任务环境的强大的实时控制能力。为了解决缺乏Multibus宿主环境的Transputer开发系统的问题,设计了Multibus总线接口的Transputer母板,并利用PC机的Transputer开发系统成功地开发了运行在Multibus总线宿主环境中的Tran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关节镜和磁共振成像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通过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情况行膝关节清理术和软骨缺损修复术,术中行关节镜检查膝关节软骨缺损情况和缺损面积,对软骨缺损行Noyes分级,并与磁共振成像进行对比.结果 MRI和关节镜测量缺损病灶均为163个,人均2.5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MRI测量股骨滑车、内侧和外侧股骨髁软骨缺损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影像科医师采用MRI的FSE序列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与关节镜分级相一致的均为50例(76.92%);以关节镜作为诊断金标准,MRI诊断敏感度为81.83%,特异度为86.12%,准确度为84.31%.结论关节镜为微创检查,在单纯膝关节软骨缺损诊断中具有局限性,而磁共振成像为无创检查,是术前诊断的常规手段,在显示病灶数目和病灶特征上与关节镜检查相一致,但在缺损面积、缺损范围、缺损程度等方面较关节镜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应用仿真实验研究了在基于梯度回波的2维相位对比磁共振序列中扰相射频脉冲的作用,应用模体和志愿者实验来确定在准确测量血流的前提下扰相射频脉冲对相位对比磁共振图像和血流测量结果的影响.相位对比磁共振对血流的测量结果显示:当扰相梯度充足时,是否使用扰相射频脉冲对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但是当扰相梯度不充分时,使用扰相射频脉冲成像测量的血流更准确;并且使用扰相射频脉冲可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更容易区分血流区域和静态组织.  相似文献   

18.
 近10 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恶性肿瘤治疗疗效早期评价以及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种,是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可测量人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法.它通过测量活体组织内的水分子弥散运动,从而为早期评价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综述了功能磁共振尤其是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恶性肿瘤早期疗效评价及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研究进展,认为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成像检查方法,通过其高分辨率以及功能成像的特点在以上两方面已经显示出较PET/CT 更大的优势,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并行成像技术能够显著地减少成像时间,然而高质量的图像重构比较困难.为了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基于自一致性的SPIRiT框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重构算法.该算法针对一个含有数据一致性、校准一致性和联合稀疏性正则项的复杂优化问题,首先将该问题简化成一般性最优化问题;再使用算子分离算法将其分解成一个梯度计算问题和一个可通过软阈值法求解的去噪问题;最后,再使用加速方案对算法进行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当加速因子为8时,采用所提出的新算法的重构图像比采用POCS算法的重构图像的SNR提高约2.4,dB,且重构时间也节约了约30%.对于要求高质量重构图像的场合,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20.
提出采用加权多网格方法来求基于相位矩阵的离散偏微分方程的展开解,由最大相位梯度矩阵和相位导数偏差矩阵生成复合标记矩阵,利用标记矩阵标记出相位矩阵中的不连续点和残差点,由此生成加权矩阵来抑制噪声和残差点在偏微分方程求解过程中的误差传播.通过求偏微分方程的加权最小二乘解,引导相位展开从相位质量高的点开始,有效避开低质量区域,不仅提高了相位展开的可靠性,而且能够正确地实现噪声条件下的相位展开.通过仿真数据和临床常见的头部磁共振成像,以及在0.3 T低场永磁型磁共振系统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