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蚁群算法改进的 AODV 路由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ODV协议是Ad hoc无线自组网中经典路由协议之一;针对AODV协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改进的AODV路由协议;结合蚁群算法与Ad Hoc网络的特点,将蚁群算法应用于AODV协议,考虑节点负载、路径跳数、路径时延等因素,对AODV的路由组建和路由维护策略进行改进;通过在NS2平台中设置不同的网络负载和不同的节点移动速度,对改进后的AODV协议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在分组投递率、平均端到端延时和归一化路由开销等性能上比AODV协议具有一定的优势,网络的健壮性和抗毁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簇首选择开销大,靠近汇聚节点(Sink)的簇首容易负载过重,且路由需经多跳才能至Sink而导致时延大等问题,提出充分考虑簇首负载均衡的路由协议;采用多Sink节点来构建网络,运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网络进行梯度分簇,使用移动传感节点在簇首和Sink之间转发数据;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案能有效地均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簇首负载,从而降低网络传输时延与能耗,提高网络生存周期;对于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单点失效及网络能耗高等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移动Ad Hoc网络的发展、特征与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对移动AdHoc网络的表驱动路由协议DSDV和源发性按需式路由协议DSR、AODV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并基于Network Simulator(NS2)平台对以上三种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分析,对路由协议的网络性能指标(数据包成功接收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路由负荷)进行了实验分析。本文通过修改AODV相应参数,得到改进协议AODV_Improvement。在实验设定的场景中,AODV_Improvement的数据包成功接收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路由负荷等网络性能指标比AODV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DSR的位置预测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将动态源路由(DSR)协议与基于位置预测的分簇算法相结合的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算法中利用位置预测算法进行分簇,簇内成员无需路由功能,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应用环境做出合理的位置判断,针对动态变化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归一化处理.算法中位置信息通过GPS或者自定位算法获取,簇头运行DSR协议充当路由转发器,使不同簇节点之间的通信依赖于各簇的簇头,大大减少了网络路由信息的冗余.模拟结果显示该算法性能具有良好的分组递交率和较低的平均端到端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路由技术已不能适用于动态分布式网络(如车载通信网络)的现状, 提出一种基于DSR分层机制的移动代理路由策略(NCM-DSR), 并将所提出的NCM DSR协议分别与加入移动代理的DSR协议(MA-DSR)和DSR协议进行比较.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NCM-DSR协议降低了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进一步减少了路由请求次数, 包的提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更适于车载通信网的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6.
一种MANET中基于位置信息的ZRP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移动自组网和现有的一些路由协议,然后分析了移动自组网中ZRP协议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协议L-ZRP.L-ZRP是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ZRP协议.为了避免路由发现的盲目性,L-ZRP只在节点位置变化大于一定程度时才启动路由发现.通过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L-ZRP能够确定一个包转发域,以此来限制包转发的范围.在L-ZRP中,分组中所携带的位置信息在节点移动造成位置明显改变时也能够及时更新.这些特点使得L-ZRP能够适应节点的移动性.最后使用NS2对L-ZRP协议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显示L-ZRP在减少路由开销和平均端到端时延、提高包投递率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无线网格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中节点间的端到端传输时延,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负载均衡与时延约束的自组织网络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Enhancedrouting protocol on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AODV)with load balance and delay restriction,BD_AODV)。BD_AODV要求源节点在进行路由请求时,包含对传输时延的要求和节点的负载信息,选择满足传输时延要求的节点转发路由请求至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搜集并将每条链路的平均负载反馈给源节点,使其能够据此选择合适的传输路由。网络模拟软件仿真实验表明,BD_AODV有助于保持网络的负载均衡,缩短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减少数据包丢失,提高无线网格网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不但要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还要保证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现有的M-USAP(改进的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能够在一帧内完成全网控制信息的交互,每个节点拥有全网路由信息,在小规模网络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存在路由开销大、收敛慢、端到端时延大、节点吞吐量小、时隙复用率低和网络反应迟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分簇式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该协议基于分簇思想,簇内采用动态时分多址协议,簇间采用多频段分割技术,实现高效的簇内和簇间节点交互.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路由收敛快、业务收发平稳、端到端时延小、时隙复用率高和网络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流量的Ad Hoc网络负载均衡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T-LBRP(traffic-basedload balancing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根据MAC层接口队列长度计算流量负载,将网络的平均负载定义为阈值,并引入动态阈值概念.在路由发现阶段节点将自身的负载与动态阈值比较,根据结果有选择地转发RREQ分组,以阻止在重负载节点上建立路由;同时在目的节点采用延时应答的方法选择最佳的轻负载路径回复应答分组.仿真结果表明:与AODV协议相比,T-LBRP协议使端到端时延和归一化开销分别降低约25%和45%,与此同时,分组投递率上升约7%.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WPAN网状自适应树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的网络覆盖范围,增强网络的可靠性,研究了网状自适应树算法应用于大规模网络可能产生的地址溢出问题。通过将整个网络划分为更小的子网络,利用分区方法构建分区网状自适应树,并结合分区网状自适应树的分层拓扑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状自适应树路由协议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增加路由开销和网络负载的情况下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并有效减小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报文发送成功率和通信效率,在不同规模的网络中均保持了较好的性能,为提高无线个域网的覆盖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中的编队网络是现实应用中的一个典型抽象。对编队网络进行分析,指出其网络拓扑变化具有全局性和阶段稳定性,其流量具有典型的不对称性;并对节点移动和网络流量进行建模。为编队网络设计混合式的路由协议——HSRP(hybrid source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采用基于拓扑变化感知的路由更新和类似多点中继的广播抑制;并融合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跨层设计思想。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DSR及ZRP协议,HSRP协议在丢包率及网络时延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更好地适应编队网络,满足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路由协议ASTR(Ad hoc Subarea Tree Routing),用于支持多跳无线Ad hoc网络。ASTR属于分级路由协议,通过建立分区树,在逻辑上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由一棵树组成。由于分区树具有路由选择功能,所以ASTR结合了先应式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的优点。文中给出了ASTR协议的建立过程,证明了ASTR协议的正确性,并对其路由存储代价和路由更新代价进行了分析,相比其他分级路由协议,ASTR在路由更新代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d hoc网络的3种典型的路由协议,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并利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3种典型路由协议从分组转发率、平均端到端时延、路由负荷、标准化路由负荷4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总结了在不同节点移动速度下几种协议网络性能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由于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高速移动,网络拓扑频繁变化,链路不稳定等特点,直接使用移动自组网的路由协议,将会产生传输延时增大,丢包率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稳定的、基于位置信息的分簇路由协议(Stable Clustering and Position-base Routing),该协议以节点的运动特性作为分簇依据,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电子地图信息进行路由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改善簇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降低网络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15.
The lack of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and a complete path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makes node communication quite difficult in Delay-Tolerant Networks(DTNs). Most studies focus on routing problems in idealized network environments without considering social propertie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re carried by individuals in many DTNs; therefore, DTNs are unique social networks to some extent. To design efficient routing protocols for DTNs,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ir soci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a mor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metric for det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des is proposed, by considering the contact time, contact frequency, and contact regularity. An overlapping hierarchical community detection method is designed based on this new metric, and a tree structure is built. Furthermore, we exploit the overlapping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tree structure to provide message-forwarding paths from the source node to the destination nod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Routing method based on Overlapping hierarchical Community Detection(ROCD) achieves better delivery rate than SimBet and Bubble Rap, the classic routing protocols, without affecting the average delay.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941-7946
针对Ad hoc网络QoS路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的Ad hoc路由协议(MCMFP)。将Ad hoc的移动终端作为网络节点,通信链路作为相邻节点之间的边,建立了Ad hoc网络的网络流模型,使Ad hoc网络的路由计算问题转化为图论中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从而计算出满足多QoS约束的路由路径,优化了网络带宽的使用,提高了通信信道的利用率,实现了网络流量的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MCMFP协议具有更高的包转发率和更小的平均时延,有效提高了Adhoc网络的QoS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声传感器网络长时延和高能耗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距离门限的自适应路由协议ARBDT (Adaptive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Distance Threshold)。该协议采用单路径逐跳信息传输方式,节省了路由开销;同时根据网络密集程度自适应地调整距离门限,抑制了冗余节点的回应,降低了控制包冲突的概率,使发送节点能快速获取转发节点。仿真结果表明,与SBR(Sector Based Routing)协议相比,ARBDT协议能缩短时延,降低网络能耗,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OLSR路由协议中,MPR节点的选择以连接度为参考标准.实际上,随着节点的增加和移动速度的加快,由于某些MPR节点的空闲度降低而造成节点拥塞加剧,降低了网络的性能.以节点空闲度和连接度均衡考虑对MPR选择算法做出改进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LSR路由协议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与时延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而如何将IPv6与传感器网络结合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IETF成立的6LoWPAN工作组,专门从事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IPv6协议栈研究工作,从而构建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路由协议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提出的两类6LoWPAN网络动态路由协议(Mesh结构与分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鉴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面向端到端应用的QoS路由框架 ,提出了端到端的QoS路由框架的具体设计目标 ,给出了路由框架 ,并围绕其各种优缺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该路由框架已经在基于VxWorks的PC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