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建立沈阳市农业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的目的与意义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速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境有益微生物服务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8年多的努力,成功地研制出了具有多重功效的农用光合细菌菌剂--艾格里R微生物肥,于2001年获得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临时登记,同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受害面积大约2亿公顷(次),每年需要生产和使用农药约25万吨(有效成份).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沿长江桂圆林带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及张坝段堤防工程项目,是该区计划局正在规划的一个特色项目.这是长江流域唯一的集桂圆种质基因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及兼顾城市防洪作用及农业旅游观光和农民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保护好"我国内陆唯一的种植最古老的桂圆种质基因库",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项目区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良性循环和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和生态环境过去,我亦有过同样看法,认为生态环境就是环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才发觉生态环境并不能说就是环境。1866年,德国生态学家赫克尔(Ernst Haeckel)最早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interrelation)的科学。一百多年来,生态学有了迅猛发展,尤其是经历了三次飞跃,即个体生态学向种群生态学过渡;种群生态学向群落生态学过渡;从群落生态学向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过渡。对生态学定义有过无数次的争议。然而,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亦可以说无论小到分子层次,大到全球层次,生态学都没有离开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这是赫克尔最初的定义范畴。实质上,这成为生态学的核心思想!!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可以认为:“生态”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指生物(主体)外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物环境指生物和影响其生存的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是与生物有直接的、间接关系的有效环境(effective environment),该环境具有4个特点,即特定性(particular),为该物种所特有;相互性(interactive),互相影响的;连续性(continuous),在整个生命中得到延续;不可分割性(inseparable),有机体与其环境的不可分离。生态环境:(1)具有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含义;(2)与一般环境更不同的是,它具有了生态学的理念;(3)表示从生态学角度看问题,可以与文化环境、战争环境相提并论。如这样理解,ecological environment在国外科技文献中常可见到。如美国密执安大学(1991)有关周边城市的论文;北美(2001)自由贸易的文章;欧洲(2002)物质移动论文;南非(2000)植物入侵的文章,还有日本(2004)札幌的绿化等文章。此外在空间科学等领域也有此词出现。二、环境和环境问题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繁衍等一切活动都和自然生态系统分不开。原始人类过着茹毛饮血、渔猎为生的生活。人类在进化中经过驯化动物和植物的农业畜牧业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有所增强。逐渐出现初期的环境问题。如放火烧荒、砍伐树木、破坏草原。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生产和生活获得巨变:人口爆炸、现代大工业、都市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的现代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和沙漠化,从局部到全球出现了大气、水体、土壤等许多公害事件。这些环境问题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人类持续生存的严重威胁。以上事实证明,如此众多、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恶果。著名生态学家卢肯科(Lubckenko.J),1998在《科学》杂志上著文,“进入环境世纪”(entering the century of environment)。人类面临全面的环境挑战: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多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POPs、PCBs和PAHs等新化合物的不断释放等。由此可见,如此纷繁的环境问题并不能被环境一词所包容,这与含有毒物等被污染的环境也不是一个概念。 ①Allaby.M.Oxford Dictionary of Ecology.2n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业害虫数字化图文系统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立项代码02EFN212100113),由辽宁绿园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和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开发,是广大农民朋友、植保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该系统是在沈阳农业大学何振昌教授主编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基础上,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采用Delphi 5.0等工具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数字化图文系统(单机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3SR10527,网络版地址www.last.gov.cn:8080).  相似文献   

7.
在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出发,该《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了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一项长期的任务。该《规划》自颁布以来,国家已投入了巨额资金,并动员广大干部与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一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文献,家喻户晓。为了全面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很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以便端正认识,统一行动。因此,我赞成对这一重要而常用的科技名词进行研讨、审定。对“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界定,要求我们首先明确“生态环境”及“建设”两个名词的内涵。我认为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即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般指水资源(即水环境)、土地资源(即土地环境)、生物资源(即生物环境)以及气候资源(即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具有同一性。自然资源是指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能够创造财富的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具有资源性,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自然环境要素将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资源。因此,《规划》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所谓生态环境问题,即生态系统退化(degradation),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与环境过程中,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包括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态破坏,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超载放牧等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消失等;二是环境污染,如工农业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土壤的污染。有的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两类问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生态环境的保育(conservation)。保育一词在国内外的百科全书与词典(如《Resource Conservation Glossary》、《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持编写的《林学名词》、《水利名词》及《土壤学名词》)中,是指保护(protection)、改善(improvement)与合理利用(rational use)。因此,生态环境建设是指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合理利用。在这里,保护是指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改善是指已经退化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合理利用是要求寓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中。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有助于避免从某个地区或部门的特点出发,片面强调某一项生态工程建设(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任务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也不至于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合理利用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8.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的第5条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Special Safeguard,SSG),它赋予了部分成员在进口剧增的特殊情况下,对进口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的权利.SSG不能用于关税配额产品,只能对那些已经实行关税化的产品使用,按照税号计算SSG产品税目数不到税目总数的20%.此外,<农业协定>还规定只有在承诺表中保留了使用SSG权利的成员政府才可以使用该措施,正因为有这些规定,所以实践中SSG的使用相对较少,事实上成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2等少数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池塘青虾混养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是利用在常规鱼种池或成鱼池内通过投放幼虾或虾苗,在基本保持或略低于原有鱼产量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增加青虾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这是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也是江苏省兴化市首次承担的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1,(1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杨圣明认为,中国"入世"后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是: 1.改革支援和保护农业的方式要始终坚持支援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但方式要改变,应尽快从价格机制方面转向增加农业的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展高特优农业和绿色环保农业,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而在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农民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11.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是福建省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12.
1990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2.26×104公顷,约占世界葡萄种植面积的1.44%.葡萄产量达到85.9×104吨,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1.43%.应当指出的是,世界葡萄一多半用于酿酒(约占55.1%),而我国葡萄则主要是用于鲜食和制干,世界葡萄产地和产量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9-19
面源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其中农业化肥、农药大量而不合理地使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则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灌溉、施肥与控制排水,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正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目前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下农田水肥运移机制并不明确,农业水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是煤、石油和核反应堆等.它们为人们带来美好希望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污染(或潜在污染),而且它们中大多储量有限、效率又不高……因此,寻觅洁净无污染、取之不尽且能量巨大的超级能源,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等产品的面市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无污染”的食品,满足了人们健康消费的需求。但这些同是“无污染”的食品,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对此作以介绍。“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生态农业”的产物。1972年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规定了有机农业组织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和守则,明确规定只有符合下列最基本特征才能作为“有机食品”: ①整个企业的所有生产项目都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即不能一部分生产项目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而另外的生产项目按常规方式进行;②在作物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氮肥、其他易水溶的肥料、化学植保药剂和化学贮藏剂;③在畜牧业中禁止使用激素和其他人工增产剂,依据畜禽种类规定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买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还不得使用虐待牲畜禽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展“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绿色食品”是我国创造的概念,它是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农业部农垦局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认证的食品,具有一般只强调安全标准的“无污染”食品所不具有的特征,即“环境与经济”双重利益。“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①原料生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平符合允许标准;②原料作物的栽培和家畜、家禽的饲养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化肥、农药、植物调节剂等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和兽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安全使用标准;③最终的产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这就是国外现在强调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绿色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地的生态环境到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到加工、包装、贮运的要求在某些方面高于我国普通食品的要求(目前我国普通食品仅为对终产品的卫生要求)。“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据称其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我国农业行政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出台的行业标准。目前,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供应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因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和农药、兽药残留不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针对这一现状,农业部依据所制定的农业生产规范(包括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与养殖加工水质、农药使用规范、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等)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原料应该符合的农业行业标准,即“无公害食品”。该标准在某些安全性指标上低于目前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如茶叶中铅允许限量国家标准为2μg/kg,而“无公害食品”为5μg/kg),于2001年9月30日由农业部颁布,2001年10月1日实施;由有关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强制性执行,不符合这一农业行业标准的生产者会受到查处,就是说,上市的食品均应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由上可知,尽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都强调食品的“无污染、安全无害”的特性,但它们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遵循的标准来说,由高到低依次应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而不是仅仅几年内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与“绿色食品”的根本区别为:① “绿色食品”是根据我国自己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的,而“有机食品”要根据IFOAM的生产、加工标准进行(具有国际性);②我国的“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而“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均是农业部的有关部门认定的食品,但生产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绿色食品”是农业部事业单位(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使用“商标标识”方法认定,企业志愿参加认定的食品(这同有机食品的认证相似),而“无公害食品”是农业行政部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食品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该“无毒、无害”。“无公害食品”是目前我国不得已而为之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将来在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或国际食品法典)为依据,因为按国家法律规定行业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后者是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上考虑充足的安全系数,更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机食品”的产量远小于“绿色食品”,且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大众对食物供应的要求,不适合我国国情。“绿色食品” 遵循了国际上提倡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比我国目前仅对终产品进行卫生要求的普通食品更能保证食品的“无公害”或“无污染”等食品安全性要求,应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从上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中央与地方有关的专著、科研报告、区划、规划、计划中 ,以及文后所列文献 (1~ 8)中 ,都广泛使用“宜农荒地”或“宜农 (耕 )荒地”这一复合词。该词在实际使用中一直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该复合词中的“农”字 ,显然是指“农业” ,而人们对“农业”的理解 ,有时是单指“种植业”———常说的“小农业” ,有时是指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常说的“大农业” ;二是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无疑是指未被人们利用的荒芜之地 ,而在实际使用该复合词中的“荒地” ,往往又含有已被人们利用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调整新阶段以来,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和供给不断改善的同时,农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方出现农产品供大于求、流通不畅、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增产不增收.这表明,我国农业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出发,确定新思路,制定新举措.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术语研究》在2005年第2期上特辟专题,就“生态环境建设”提法进行了讨论。笔者仔细拜读,在深受启发的同时,觉得有几点值得商榷。一、“生态环境”一词的首创者不是黄秉维先生笔者在2003年曾就“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概念的起源与内涵进行过探讨,发现“生态环境”这个汉语名词在中国的出现至少已有50年历史。[1]因为,在1953年出版的译著、苏联А.П.谢尼阔夫著的《植物生态学》中就出现了俄汉对照名词“экотоп生态环境”[2]。在1956年出版的《俄英中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名词》中已经有了汉英俄对照名词“生态环境ecotope экотоп”[3]。基本上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这一名词也开始在部分生态学著作的题名中出现。[4-5]因此,黄秉维先生在五届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即1980-1982年期间)提出“生态环境”一词,实属重提,而不是首创。即使黄先生自己说“我这个提法是错误的”,也不能因此就认为黄先生是“生态环境”一词的首创者。有关“首创者”[6]的说法欠妥。二、“生态环境”一词在国外也有较普遍应用笔者曾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在线书目进行过并行检索。结果表明,共有10种书籍在题名中使用了“ecological environment”这一术语。其中5种出版于中国,1种在波兰,1种在巴基斯坦,1种出版于南非,1种在美国,1种作者不详[1]。同时对1973年以来的CAB文摘进行的检索结果表明,共有99篇论文、报告和著作在题名或摘要中使用了“ecological environment”这一术语。其中中国作者44项,德国作者9项,法国作者4项,其他20个非英语国家29项。国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印度和新加坡共13项[1]。Barrows在他编写的《动物行为、生态学和进化词典》中也收录了“ecological environment”一词[7]。三、“生态环境”一词可以作为生态学规范名词使用Barrows认为“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生物、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的综合,既包括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也包括对生物不起作用的因子。而“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一个生物的特定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影响该生物对种群生长的贡献”[7]。孙儒泳等认为“所有生态因子(即‘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9]。笔者曾将“生态环境”定义为“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1,11]。王如松最近指出,“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10]。虽然目前对“生态环境”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态环境”特指对生物起作用的那些因子[7,9,11];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态环境”特指“生态关系”或“功能性关系”[10]。而事实上,“生态环境”一词与“外部环境”[7]“生物环境”[9]“粗粒环境(coarse-grained environment)”[7]和“细粒环境(fine-grained environment)”[7]等词组一样,在词组结构上均属偏正结构。这些“环境”概念各具特定内涵,并共同构成了生态学整个概念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生态环境”一词可以作为生态学规范名词来使用。四、“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弊端不在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提法受到许多专家的质疑,这是事实。但是,其弊端并不在于“生态环境”。因为假如当初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人,知道“生态环境”一词既可能是“生态学的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的简称,又可能是“生态与环境”的简称,很可能就不会提出所谓的“生态环境建设”。因为当提出者在可能面对多种解释(如“生态学的环境的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生态或环境建设”,等等)的情形下,还不至于“明知故犯”,使自己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事实上,“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弊端正在于提出者当初并没有弄清“生态环境”与“生态学的环境”和“生态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生态环境”与“环境”的区别。直到1999年,黄秉维先生在承认错误时也还认为“生态环境就是环境”[8],便印证了这一点。因为“生态环境就是环境”的看法仍然不妥。五、在政府行文中不宜使用“生态环境”一词一般而言,政府行文是面向社会的,它所采用的某个学科的术语,不仅要求在本学科是科学的,更要适合于整个社会,既具有普遍性又不会引发歧义。“生态环境”一词可以作为生态学规范名词来用。在日常用语中用“生态环境”一词“也是可以的”[12](无论它是“生态学的环境”的简称,还是“生态与环境”的简称)。但是,(1)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环境建设”(即“生态学的环境的建设”)没有普适意义,不必见于政府行文之中;(2)若“生态环境”一词用于政府行文之中,既可理解为“生态与环境”[12],又可理解为“环境”[8],还可理解为“由生态引起的环境问题”[12]等等,容易引起混淆。因此,在政府行文中不宜使用。笔者同意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法加以纠正,并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保护环境”等来代替。  相似文献   

19.
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农集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处于华中地区农业"硅谷",是2003年5月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大型全资国有企业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  相似文献   

20.
该产品是由长沙普照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德尔集团苏州地板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在生产制造木质浸纸地板中使用FCF甲醛捕捉剂(甲醛一扫光),达到大量减低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游离甲醛释放,进一步提高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环保等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