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图像检验鉴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光学无损的方法提取红色纸张上同色指印,为特殊指印的照相无损提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可见光照相拍照检材的出处和检材原貌,通过多种预实验决定利用全波段CCD照相系统,采用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方法对红色纸张上同色指纹印进行光学无损检验。结果总结光学检验的过程,通过合理配光获得了红色纸张上同色指印的最佳提取结果,为指纹的比对及检验鉴定提供技术支持。结论可见光下红色纸张和红色指印均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但是在短波紫外波段,红色的纸张载体和红色的指印对短波紫外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紫外线这样的性质,使得红色指印纹线与红色纸张在短波紫外反射照相下达到一定亮度反差并无损显现。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近邻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族群、多语言、多种姓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次大陆存在一百多个大小不同、彼此独立的土邦,英国殖民政府把这些土邦组合到了一个政治架构之中。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开始了“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进程,积极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发展“印度人”的共同认同,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统中努力缔造一个可以凝聚各个族群、各个宗教群体的“印度的共同文化。所以尽管印度存在多种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等)、多种语言(但都以英语为族际共同语)、多个族群(孟加拉人、泰米尔人、旁遮普人、比哈尔人等)、多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现在仍有3个邦由印度共产党执政)以及根深蒂固的种姓问题,印度各族民众还是逐步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柴兵虎 《奇闻怪事》2007,(11):12-13
刘洋(化名),是一个写字习惯和卫生习惯很不好的男孩,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零乱。他写字时,时常把自己的手指和手掌弄得黑黑的,学生起外号“黑手党”,有时连脸上和衣服上都沾上墨水,变成了“花脸猫”。为了让他写好字,我可费了不少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上海信息化》2007,(7):8-15
他出生在美国纽约,却对印度情有独钟,定居孟买。 他是个心理学专家,却在“可用性”——这个“令大多数人听上去都似懂非懂”的抽象领域,缔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硅谷,印度技术天才名扬天下,可是都难逃“高级白领”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由于坎瓦尔·雷奇的出现,这一切全都变了。在雷奇的率领下,印度的技术天才们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司,自己当上了老板,印度企业家联盟(TiE)的大旗熠熠生辉,名声大振,坎瓦尔·雷奇也因此得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雅号”:“硅谷黑手党教父”。 雷奇使得一大批印度人在硅谷成了“超级明星”,他被誉为“硅谷最重要的投资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照相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去除杂色背景干扰,加强血指印反差,为指印的提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均匀照明技术对彩色半光滑表面上血指印进行配光检验,对提取指印进行图像加强反差处理,使指印具备检验鉴定条件。结果利用photoshop数字分色技术可以去除杂色背景干扰,加强血指印反差。结论现场指纹所在背景的颜色、影调深浅等干扰情形复杂,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并非适用于各类颜色上的检材。使用通道的种类和背景颜色有密切关系,可选择和背景颜色相同或者相近的通道来加强反差。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在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者75年之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终于超过前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这个值得所有印度人庆祝的时刻,印度各级政府也推动了一系列颇具象征意义的举措。例如,2022年9月,首都新德里市政委员会通过决议,将印度国会大楼门前英属印度时期修建的“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10月,印度人民党(印人党)执政的中央邦政府也重提以印地语在高校教授医学课程。  相似文献   

8.
刘怡 《世界博览》2011,(2):83-83
16岁那年开始黑客生涯时,朱利安·阿桑奇给自己起代号叫“门戴克斯”(Mendax)。19年之后,当他创建那家如今已妇孺皆知的解密网站时,用的名字倒是一个更加简洁的夏威夷土词——wiki(直译“快”)。  相似文献   

9.
金岩 《科技智囊》2009,(2):75-85
当他19岁还生活在伦敦一个毒品泛滥的社区时,他就为自己未来的航空公司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维珍”(Virgin,意为处女),现在的他是维珍集团的董事长总裁、世界最富传奇色彩的明星亿万富翁、闻名全球的嬉皮士资本家,他就是理查德·布兰森。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1770年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Cumberland)。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个领袖人物。大自然是他诗歌歌颂的主要主题,他因此也被誉为“崇尚自然主义者”(“Worshipper of Nature”)。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真切的爱,他认为大自然除了给人以感官之美外,还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1797年诗人华兹华斯与塞·特·克勒律治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印度统计学研究所(ISI)主编的“Platinum Jubilee(铂金75周年纪念)系列”数学出版物中的第7卷。印度统计学研究所创建于1931年,现今已发展成印度的一个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也是一个国际著名的数学研究机构。该所为庆祝建所75周年于2007年推出上述系列出版物。本书由一系列独立的论文组成,作者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概率论和统计学专家(以美国学者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太阳照常升起》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错综变化的时空以及混乱的语言和视角使得这部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之作,自然也不能以写实主义的艺术规范去要求或解读它。本文认为,正是这种混乱和错综恰恰与人之梦境的呈现有某种契合之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人手或许能提供不无启示的发现。本文通过对影片的解读发现,这是一个在历史和时间之外不懈“找寻”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没有历史,身世模糊,自然就没有现实,这注定了他(她)们的缺失状态,他(她)只能不停地找寻,而当他(她)们一步步靠近找寻的对象时,却越来越意识到找寻本身的荒谬:他(她)们在历史之外找寻却被时间之流无情地吞噬,而在这种没有主体(自己)的年代(“文革”前后的中国现实)中找寻主体(自己),恰如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找寻“存在”一样,既荒诞可笑而又沉痛悲壮,死亡注定是他(她)们宿命的结局。这或许即影片名“太阳照常升起”所呈现出的矛盾而富于悖论的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二年级四班。在一次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时,无意间发现班里汪洋(化名)同学的右手4个手指先天残疾(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均只有一节关节)。命运似乎对这个孩子太不公平了。右手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又何况是一个仅仅7岁的学龄儿童。他要和别的孩子一样用手翻书、握笔、写字……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这样会影响汪洋的学习呀!还好,他已经有了一年的握笔写字经验了。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人的姓名很长。其中不仅包括本人的姓氏和名字,而且表现本人的爱好、意愿和信仰。由于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国家,许多人还喜欢把印度教传说中神灵的名字作为自己姓名的一部分。尼泊尔人的姓名通常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本名,或以神名为名;中间是爱好或理想;最后为姓。尼泊尔首相的姓名为苏尔亚·巴哈杜尔·塔帕。“苏尔亚”是他的名字,意为“太阳神”;“巴哈杜尔”意为“英雄”,可以说是他的志向;“塔帕”是其姓。尼泊尔人名叫克瑞士纳·普拉萨德·斯瑞斯塔的也不少,译成中文为黑天神·恩情·斯瑞斯塔。印度教中,众神也有性别之  相似文献   

15.
指纹鉴定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指纹鉴定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指纹鉴定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现场指纹进行检验的过程。通过指纹鉴定人员的3次点取特征,对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方法、数量、准确性以及稳定性进行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点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指纹的质量和指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分类标记特征点方法使得初次接触指纹鉴定的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总数量增多,而对于非初次接触指纹鉴定的鉴定人员影响较小,但是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正确性;短期培训有助于提高初次接触指纹的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稳定性,而重复的指纹鉴定相关理论的培训对于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利用定向反射照明技术配合数码显微照相,对光滑表面上潜在指纹的细节特征进行提取的条件。利用定向反射照明技术的原理,通过数码显微照相技术针对深色光滑表面上潜在指纹的细节特征进行光学无损提取,结果是光滑表面上指纹细节特征提取效果理想,指印的纹线清晰,细节特征数量多、质量高。因此。数码显微照相和定向反射照相相结合提取光滑表面上的潜在指纹的细节特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潜在指纹的无损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直华 《科技潮》2009,(11):48-49
2009年8月2日,是歌德(1749-1832年)诞生260周年。 我曾经问许多青少年朋友,你知道歌德吗?绝大多数人点点头。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心目里,歌德是个什么人?”回答是各有不同,最多的答案是“诗人”,其次是“剧作家”,也有人说他是“思想家”。歌德究竟应该是什么“家”?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都是一个生活在童话和梦想中的孩子——当你观赏CCTV电影频道11月2日晚“佳片有约”中的《机器管家》(原名:《200岁的人》)之后,我相信你的这种感觉一定会更强烈了。当然,电影走的更远,原著里本没有“人机恋爱”的情节的。《200岁的人》中惟一流露出机器人对人类女性的眷恋之处,不过是他临死前对“小小姐”的那一声低唤——是的,我使用了“他”这个代词,因为最后,他已经被正式宣布为一个人。暂时离开电影,让我们来看看“机器人”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所谓的“机器人”,在英语里被称为“r…  相似文献   

19.
王鹏 《世界知识》2023,(22):39+42-43
<正>在2023年9月召开的新德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美国、欧盟、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等国达成协议,将共同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简称“印欧经济走廊”)。从表面上看,“印欧经济走廊”是继“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后,美国参与主导的又一项难以落地的基建项目,但从深层看,该基建计划透露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逻辑和意图。  相似文献   

20.
艾华 《科技潮》2003,(12):14-18
40年前,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科幻畅销小说——《终极人类》。书中讲述了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芯片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芯”。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还在为《黑客帝国》感到匪夷所思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凯文·沃维克教授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两次在自己体内植入“人体芯片”,并成功与电脑“嫁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芯片人”。沃维克教授说,我已经两次实现了小说中想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谁能说50年后,地球不会是“芯片人”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