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对目的语文化的自我理解能力并掌握其传授方法;学生也要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认知与更新能力。只有将目的语文化与语言的学习紧密连结,才能更好地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语言体系。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介语作文的特点,由文化因素引起的中介语作文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减少和避免中介语作文的石化,语言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中西学生的交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译员在建构目的语语篇方面有按照译入语规范建构目的语语篇的自由权力,但是有时也会有制约的因素,所以致使有的目的语语篇不甚合乎译入语规范,这往往是由意识形态、源语话语模式、文化倾向性造成的。这就要求培养译员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加强学生双语能力、拓宽双文化视野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特有的翻译思维模式和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捕捉源语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细微差别和各种文化倾向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要准确的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纯语言知识,还要把文化因素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不懂目的语文化的人是不可能掌握好目的语的。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再通过掌握文化去指导外语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为今后顺利使用外语和胜任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沉淀和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讲授目的语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然而,一味地输入目的语文化会造成学习者母语文化的缺失。在我们重视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图示理论在目的语词汇习得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图示对词汇习得有较深的影响,文化图式在词汇习得中的移入策略为:母语文化图式的激活,目的语文化图示的建构,母语、目的语文化图示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更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忽略了利用目的语对母语文化的表达,从而使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把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构,才能改变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困难的状况。长期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中的双向交流,而非单向文化输入。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教学与文化息息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在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中,也不能忽略中国文化的渗透。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低效或失败。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意义,并就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应是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并重。本文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强化主体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及如何提高目前教师的文化素质,改革现行文化教学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流。有意义的交流都是在语篇层次上进行的 ,而语篇模式又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 ,在语篇组织方面很不相同。如果用典型的汉语语篇模式去组织英语语篇 ,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本文从汉英语篇比较的角度探讨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指出学生应超越单纯的字句层次 ,跳出汉语作文的框架限制 ,努力从英语语篇组织的角度去考虑文章 ,以充分地实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科技信息》2012,(28):189-189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的中心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母语的迁移。负迁移,又称为干扰,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套用目的语的句型或规则,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本文旨在从文化、词汇与句法三个层面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篇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语境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语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文化与思维、语境迁移等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语境,培养学生的语境、语体、语篇与文化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共谋是一种翻译策略,它是指在译者这一中心主体的主导下,两个边缘主体——作者和目的语读者就其客体的两世界(原语与目的语)、三方面(主体、客体及其目的)、六因素(原文本、原语、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本、目的语、目的语文化)进行合作对话,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与契合。影响共谋的因素主要为:构成其主体要素的作者、译者和读者;原文本、原语、原语文化、目的语文本、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等所处的语言关系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跨文化视野的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的形势要求。探讨跨文化视野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我国目前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视野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建议。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视野培养应把目的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之中,文化教学要有总体规划,不仅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表层文化,也要积极引导探索深层的文化核心,还要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适当对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张洁 《甘肃科技》2006,22(8):249-251
称呼语是说话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语教学中导入称呼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特色的民族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准则,从而培养学生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语文化是开放还是封闭将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目的语文化封闭时,译者应尽量克服文化差异;目的语文化开放时,译者应着重表现文化差异。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全球化的世界,译者要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促进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由Schumann提出的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做是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掌握的程度.所谓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的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所构成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就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本文重在阐释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自己对该理论的见解,并由此谈谈文化适应模式中心理距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从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文化迁移以及教师的训练迁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成因。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有效地输入、明确教学目的和减少学生交际压力。并阐述了研究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预设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预设是沉积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这无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障碍。本文对文化预设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源语与目的语的不同的文化预设,译者要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求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重构源语文化预设,帮助目的语读者消除阅读中出现的意义真空,建立语义连贯,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