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建立主体认知推理模型涉及对各种认知算子的逻辑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主体认知世界的界定及结构分析这样两个层次的问题。如果说分析认知算子旨在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逻辑排演系统,那么主体认知世界的分析及界定则总是同具体问题相关因而足局部的,其关键是主体知识库的表达问题。本文讨论了概念逻辑ALCKB系统,说明以其为基础建立主体模型,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中表达的描述主体的知识信仰,以及主体在其中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技术系统在其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内在逻辑,依照丹尼特的理论,似乎技术系统本身具有心智和目的,但事实上是技术系统及其功能体现人类投射与之的主体意向。对系统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立场来操作: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但意向性解释立场是有潜在风险的,这种风险是使主体漠视和遗忘了对象简单功能背后的复杂性及与复杂性伴生的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改造数理逻辑并用来刻画儿童的认知结构.这一改造过的逻辑受到的多是指责和批评.这些批评有其合理性,但却过于专注于细节和系统的不完美.立足于当代各门认知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此做出新的、整体的评价.从逻辑学来看,皮亚杰的逻辑更新了我们对逻辑的观念,成为解决逻辑认识论问题的基础;从心理学来看,用逻辑结构来刻画认知结构,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从认知科学来看,皮亚杰逻辑的跨学科研究为认知科学的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样板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动态认知逻辑的发展由来和研究背景。再以动态认知逻辑的的一个基础系统——公开宣告逻辑(public armouncement logic简称PAL)为例。从而介绍动态认知逻辑研究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考察动态认知逻辑是如何完成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认知型归纳逻辑是认知型归纳推理的逻辑理论。它能更好地适应经验科学发现、科学论证、机器学习程序设计和管理决策等多方面需要。这里给出的认知型归纳逻辑系统CILA是一个具有认知作用又具有逻辑合理性的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否定性事实问题一方面与真理符合论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又涉及到认知主体如何理解否定的问题,因而是逻辑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罗素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在逻辑原子主义时期,罗素认为没有否定性事实就无法解释肯定性假命题和否定性真命题,因此否定性事实是存在的。在转向中立一元论后,罗素将否定联结词转换为主体的认知状态,并认为包含"不"的判断语句的真值是由认知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感觉所确定,因此否定性事实并不存在。当代学者巴克和杰戈对否定性事实的存在性提出了新的论证,这为批判地看待罗素在否定性事实问题上的思想转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哈克在继承皮尔士、蒯因、普特南等人的思想基础之上,主张更加彻底的实用主义逻辑观,先后至少提出了五个主要论证:实用主义论证、演绎问题论证、发生学论证、认识论论证和历史学论证,分别给出了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演绎的不可绝对证成性、形式化方法的固有局限性、认知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和逻辑历史的曲折多样性等五个基本理由,从不同角度捍卫了逻辑的可修正性。  相似文献   

8.
布兰顿以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对语言主体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我们"是拥有"智识"能力的语言共同体,语言的思考及表达是一种推论性的实践活动。布兰顿重新划分了语言主体认知能力的运用:"概念的恰当使用"归属于理性能力,并且在语言实践中具有优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使其明确的能力"从理性能力中区分出来,归属于逻辑能力。布兰顿对智识、理性、逻辑能力的介绍与区分向我们展示出他语言哲学中的理性实用主义特点,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同实用主义认识论的结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念之谜的产生背景以及多种解答方案中揭示信念之谜的疑难所在,认为要解决信念之谜仅仅从名称理论来讨论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关注命题态度自身的归属考察。从认知角度来看,信念之谜预设了认知主体是一个逻辑全能主体,这是需要加以反对的。没有这一预设,信念之谜就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疑难。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逻辑肇始于莱布尼茨,在布尔和弗雷格处发生了分流,形成了所谓的逻辑的代数传统和逻辑的语言传统,然而,无论是代数传统亦或者是语言传统都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即:"作为科学、数学和哲学"的基础)相去甚远。在图灵机理论中,图灵核心阐述了"自动机"和"指令表语言"这两个概念,这两者很好地契合了莱布尼茨关于"理性演算"和"普遍语言"的构想,可以说,图灵机理论最为接近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也跳出代数传统和语言传统,另辟蹊径,形成了一种新的"作为计算的逻辑"传统(也可以称为"计算传统")。"作为计算的逻辑"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向","以往的逻辑"是当仁不让地以人类为主体,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维、自然语言种种,"作为计算的逻辑"则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研究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方式以及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