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术界没有专门的著作或论文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本文试着在明代地图绘制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地图学方法,对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地理要素进行考释,将方志地图中标记出错的地理要素重新定位,并以此来分析明代三峡地区方志地图的价值,补三峡方志舆图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景小元  燕晋宁 《科技信息》2013,(20):204-204,206
地理摄影在地理国情普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国情普查要素中地理摄影的照片具有思想性、原创性、真实性、纪实性、空间性、时段性及四维空间位置的属性,采用的摄影技法突出了地理照片的直观、具体、欣赏、定量、定位与定时的特征,是地理国情研究、科学研究、历史资料研究的重要依据,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PowerPoint在地理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研究—地图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实例从地图的导入,地图内容的取舍及地图要素的突出表现几方面对地理课件制作中的地图处理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认为地名,地图,地理在古代都是揭示地理实体的学问,根据古今文献记载的分析,人类认识地理实体的过程是由个体开始,继而研究各别个体的空间关系,进而揭示实体的构成,联系和性质,这一认识过程正好是由地名到地图再到地理,由其产生的渊源关系也揭示到三者皆是共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科学,故都是组成地理科学的成员。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13-118
通过对1998—2017年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特征; 2)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有显著关联性,其中产业结构水平与土地经济密度关联度最高; 3)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协调度整体上由失调发展为协调,且产业结构的变化率快于土地经济密度的增长率.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水平,促进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高水平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重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自然要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军 《科技资讯》2009,(15):235-235,237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要素都将对土地开发整理产生影响,笔者基于多年从事重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工作经验,以重庆特殊的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应该注意的地方,全文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是笔者工作之务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成果,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和传输工具。论述了地图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的符号库建库方法,通过对MicroStation的二次开发,实现了测量数据的快速符号化成图,大大提高了成图质量和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调查中形成的主要成果——长城专题影像地图,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制作专题地图符号的一种新思路,并且形成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化、快速化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满足文物管理部门对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管理、保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对地图的认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表示的地理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两个阶段;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空间认知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微机绘制地理图及工作程度图系统,它包括地图要素的数字化、数据转换、图形的形成和图形输出四个部分,图形形成快速、准确、修改方便、输出接口众多。  相似文献   

11.
绘制了紊蒿属的分布区图.阐明了该属的生态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确定了其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2.
绘制了莎菀属的分布区图,阐明了莎菀属的生态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确定了其区系地理成分为哈萨克斯坦-蒙古成分.  相似文献   

13.
绘制了百花蒿Stilpnolepis的分布区图,阐明了该种的生态地理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确认了其区系地理成分为“南阿拉善-鄂尔多斯”成分.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分析铜仁市2000—2018年耕地的变化特征及其自然因子的驱动作用,对耕地的利用和保护及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以铜仁市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年均降水量为驱动因子,利用土地转移矩阵,结合景观指数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铜仁市耕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作用。结果表明:2000—2018铜仁市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耕地面积减小,耕地总体上空间分布不均匀;坡度是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时,对耕地的影响增强。研究表明,铜仁市耕地的减少,主要是转为林地与建设用地,与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的发展有关,自然因子对耕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且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如何在耕地的保护上提供合理有效的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子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村镇规划系列图是一套内容紧密相关、以村镇经济建设和空间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类专题地图,包括乡镇域规划系列图、镇区(集镇)总体规划系列图、镇区(集镇)详细规划系列图和村庄建设规划系列图四部分.编制应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村镇规划科学理论为指导,力求图幅内容协调统一,顺序编排科学,图面设计的艺术性与准确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克服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提高了评价的精度.选取长乐市某区为例,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耕地的重要前提.该文中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该文中选取长乐市某区域为评价样区,应用物元模型对其耕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区土地适宜性等级为中等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物元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商南县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的地形要素图的叠加,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计算出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商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集中在朝东、朝南坡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较低高程和起伏度较缓地块,耕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度高程和起伏度中等地块,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高高程和起伏度较大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随坡度的增大、高程的上升和起伏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构建了体系结构。同时,根据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地产评估中,并给出了应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Magnetic coupling constants J for the complete structures of rare earth\|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LGdCu(NO\-3)\-3·Me\-2CO(1,Gd(Ⅲ)Cu(Ⅱ)) and [Ce(C\-4H\-7ON)\-4(H\-2O)\-3][Cr(CN)\-6]·2H\-2O(2, Ce(Ⅲ)Cr(Ⅲ))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roken\|symmetry approach with the spin project method under the DFT framework.The J value for 1 is a small number in absolute value -2 4cm -1 for calculation,3 5cm -1 for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The spin density distributions are in detail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Mulliken population analysi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existence of spin delocalization and spin polarization mechanisms.For 1,the spin distribution in the ground state may be understood as a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mechanisms:a spin delocalization from Cu(Ⅱ) and a spin polarization of Gd(Ⅲ),and the former is dominant.In the case of 2,both transition metal Cr(Ⅲ) and rare earth Ce(Ⅲ) display a spin polarization effect on the surrounding atoms,where a counteraction of the opposite polarization effects leads a low spin density on the bridging ligand C1N1.In the ground state of 2,the stronger polarization effect of Cr(Ⅲ) even causes the positive spin density on the adjacent bridging atom 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