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黄刺玫、四季玫瑰的嫩梢为材料,经表面消毒处理后,接种在N6 6--BA2 NA0.02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丛芽形成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使其形成再植株.最后将再生植株移入土壤中栽培.黄刺玫、四季玫瑰丛芽的存活率各为72.2%、85%,苗的增殖倍数各为6.06倍和7.2倍,它们的成活率各为65.1%和70.2%.黄刺玫、四季玫瑰的组织培养是当前种苗繁殖、扩大种源极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露花和六月雪茎段为材料,经常现消毒处理后,接种在MS+6BA2+NAA0.1的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腋芽处萌发出丛芽,切割经继代培养形成健壮的无根苗,将无根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MS+NAA0.1上进行培养,形成再生植株.为种苗大量繁殖及满足生产需要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银中杨茎的组织培养及快速无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中杨幼茎为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上,5周左右形成丛芽,3周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又经2周长出完整根系,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以芦荟茎为材料,经消毒后,接种晃同的培养基上,材料经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最后形成再生植株,可以发现,培养基不同,芽的分化率有显著不同,结果以MS+6BA2+NAA0.2组合的培养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兰花花瓣,菊花,月季茎尖,桔梗,四季樱草,矮牵牛片,人参根,水稻花药及红松成胚为材料,材料经选择,消毒后,分别接种在各自培养基上,外植体经初次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或生根培养,兰花由原球茎分化再生植株;菊花,月季通过丛生芽和不定根的诱导分化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以莲叶海棠幼叶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7d左右外植体表面出现不定芽,经继代培养可获大量不定芽,不定芽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45d转至生根培养基中40d后长出完整根系,再生植株炼苗后转移至砂基中进行培养,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7.
以不夜城幼茎为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4周左右出现不定芽不定芽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2周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又经3周长出完整根系,再生根株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8.
香花槐组织培养及快速无性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花槐幼叶、幼茎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15-20天,形成愈伤组织,30-40天形成芽,50天左右,形成苗,截取无根苗到生根培养基上,15-20天后,形成根系。  相似文献   

9.
以银中杨幼茎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上,20天左右形成愈伤组织,30-40天形成芽,60天左右形成苗,截取无根苗到生根培养基上,20天左右后形成根系。  相似文献   

10.
将茎尖接种与MS 6-BA0.5—1.0mg/L IAA0.2mg/L的培养基,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块接种于MS IAA0.2mg/L的培养基上,形成幼苗,经检测,得到无病毒植株。再通过切断扦插于MS IAA0.2mg/L上生根,得到大量脱毒试管苗。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栓翅卫矛嫩枝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栓翅卫矛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栓翅卫矛属皮部生根为主的综合生根类型;(2)ABT,IBA和NAA处理的嫩枝插穗的平均生根率分别为73.1%,65.7%和58.3%,均优于对照的54.1%。(3)不同质量分数的外源激素均能促进插穗生根,其中以125mg/kgABT的效果最好,其次为125mg/kg的NAA,50mg/kg的IBA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含水量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其枝叶紫杉醇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枝叶中紫杉醇产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土壤含水量(258 %)大于对照(184 %)时,单株枝叶干质量比对照提高3366 %,相应紫杉醇产量提高5356 %。在土壤含水量为129 %、86 %和43 %的处理下,枝叶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85 %、1849 %和2958 %,而紫杉醇产量相应减少2415 %、5108 %和8297 %。(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枝叶叶绿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脯氨酸和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1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含量可较好地表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该研究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落叶与常绿2种生活型园林树种的叶和枝中NSC(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及其季节变化,以探讨不同生活型植物对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方式。结果表明:(1)落叶和常绿树种叶的NSC含量差异明显,落叶树种的为15.71%,而常绿树种的达19.24%;(2)落叶和常绿树种叶和枝的NSC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叶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而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2种生活型树种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落叶树种的淀粉含量呈“∧”形变化,常绿树种的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落叶树种叶的可溶性糖和枝的淀粉含量季节波动更大;(3)落叶树种的叶可溶性糖与多年生枝的淀粉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1年生枝的关系不显著; 常绿树种叶可溶性糖与1年生枝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多年生枝的相关性不显著。总之,落叶和常绿树种对亚热带气候存在不同的糖转移和转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一步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及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差异,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萌蘖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杉木萌蘖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去顶和基部损伤处理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无性系萌蘖高峰期均为7月,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显著高于基部损伤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随着幼苗的生长,杉木无性系枝叶IAA含量增加,GA3含量下降;去顶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枝叶及根尖ABA的积累,基部损伤处理有利于韧皮部及根尖CTK的积累。【结论】机械损伤条件下,杉木根尖和枝叶中的IAA、ABA和GA3内源激素含量较高。杉木无性系萌蘖数与机械损伤不同处理呈显著正相关;萌蘖数与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AA、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结果:(1)病原菌以菌丝或孢子的形态在病竹,枯立竹和病株残体及土壤内潜伏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的来源;(2)风、随风和雨和雨水反溅是孢子传播的主要途径;(3)在自然情况下,病菌主要通过幼嫩的无伤表皮侵入寄主体内;(4)通过田间观察和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结果,结合病菌本身的特性可以初步确定该病菌是通过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后进入寄主组织的;(5)该病没有再次侵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林龄榧树根、枝、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内稳性特征的变化情况,为榧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0~100、≥100~300、≥300~500和≥500 a共4个林龄段的实生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榧树植株样品(根、枝、叶)和0~20 cm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榧树根、枝、叶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和榧树内稳性特征。结果 不同林龄榧树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根、枝、叶的C、N、P含量均以≥300~500 a的榧树表现最高,枝和叶的C、N含量以≥500 a的榧树最低,而根P含量以≥100~300 a的最低;不同林龄榧树叶的N/P(N、P质量比)均小于N限制的阈值(14);榧树根、枝、叶的C、N、P含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叶>枝>根,叶和枝的C、P含量显著高于根的,叶N含量显著高于根和枝的,各器官N和P含量均为正相关关系,且枝中N、P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榧树根、枝、叶的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根和枝的C/N(C、N质量比)显著高于叶的,根的C/P(C、P质量比)显著高于枝、叶的; 内稳性指数HN/P(20.00)>HP(11.76),即内稳性以N/P大于P。结论榧树C、N、P化学计量特征随林龄增长未表现出差异,而榧树根、枝、叶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并且榧树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受到N素的限制,需要合理施N肥来促进榧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枯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2年间,以银杏的冬芽、幼叶、嫩叶以及越冬后的落叶等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的三种病菌均能在冬芽和落叶上越冬。当春季节萌发后,银杏叶枯病的主要病原链格孢菌能转移到部分嫩叶上,继续进行潜伏侵染,但其数量显著下降。3-6月间,越冬后落叶上的链格孢菌可以大量形成呈丛状的分生孢子梗,并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上一年在落叶上产后的分生孢子,越冬后仍具有一定的发芽率。就病害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18.
银杏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伦  张熙 《贵州科学》1999,17(2):132-134
利用3个发根农杆菌菌株:R15834,R1000和A4分别对银杏幼叶、幼芽和幼茎外植体进行成功的转化:除A4外,均诱导获得了毛状根。通过对毛状根中冠瘿碱的检测,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整合到银杏细胞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y-tubulin in plant cells, we conducted a study in which the y-tubulin gene was down-regulated in tobacco plants (obtained by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 This involved transforming the target fragments, in which the sense and antisense partial y-tubulin cDNA fragments were ligated together, into Nicotiana tabacum var. Samsun NN. The y-tubulin down-regulated transformants developed multiple meristems or branches with trumpet-shaped leaves; their root generation also appeared abnormal, with the taproots undeveloped, whereas lateral roots were developed. In addition, the content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expression of polarity transportation vector PGPI were aberr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y-tubulin gene silencing disturbed the polar growth of tobacco plants, and that this phenomenon was probably correlated with the IAA content and the polar transpor-t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