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同志,因病于 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是江苏无锡人,生于1937年。1975年, 王选开始进行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刊基金论文及获奖成果的刊载比例,我们将“立足科学前沿”写入办刊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积极扩大特约稿件的比例,每期由主编掌握和预留一定版面,对来访的世界知名学者主动约稿,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的《科学的发展──从古代中国到现代》、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两部教授的《从科学史观点谈奇门道甲》、日本学者大桥由纪夫的《印度天文学撮要》等稿件都是采用这种形式特约发表的;二是走出去,专访或利用各种学术活动场合约稿,如北京大学王选院士的《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最新技术发展》等稿件就是这…  相似文献   

3.
张鑫华 《华东科技》2002,(12):52-55
说到高校企业创业史,我们不得不回溯1988年中国大学校办企业界的两件大事。一是北大方正前身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吸收了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开始了大规模产业化、商品化的应用历程,此举成为北大方正技术创业史的企业发端另一件是清华紫光前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挂牌成立,正式揭开了清华校办企业创业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十年,方  相似文献   

4.
1月31日,由九三学社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王选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已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王选星”。  相似文献   

5.
王选教授简介王选,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第八...  相似文献   

6.
纵横资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病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二○○六年二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零三分在北京病逝。王选出生于一九三七年,是江苏无锡人。在汉字照排系统开发方面成就显著。王选和他所领导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3)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以其在计算机汉字排版技术方面卓越的创造而被称为"当代毕升"和"使汉字长上翅膀的人"。他俨然一派学者风范。但他对我们谈得最多的却是高技术产业化和经营问题。"眼下计算机行业内接些项目、赚点小钱并不难,难的是赚大钱,尤其是长期、持续地赚大钱,真可谓‘难于上青天’了。"王选教授对本刊记者开门见山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当代毕昇王选院士辞世 2006年2月13日上午11点,被誉为“当代毕昇”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在1985年发明了用数学描述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解压缩铸字储存,解决了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压缩还原技术,极大减少了汉字数据的存储量,使汉字的计算机激光照排得以实现,为我国的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只要读书看报,你就要感谢王选,就像使用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王选,正是他让我们的出版印刷工作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翻检70余年来的《世界知识》,从铅字时代进入计算机时代,是它在技术层面经历的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知人为此永远感谢王选。  相似文献   

9.
追忆张龙翔先生对七四八工程的扶持王选(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1)1975年5月我提交了一份研制照排系统的建议书,提出了“数字存储、信息压缩和小键盘输入”的总体方案,很快得到了北大党委的支持,先作为北大自选项目,成立协作攻关的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0日.由大众科技报社组织科技新闻界、科普界专家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揭晓。这十大科普事件分别是:①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普作品首次被纳入国家科技大奖的评选;②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③王选院士逝世.各地掀起学习王选自主创新精神热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0-60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二00六年二月十三日上午十一时零三分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0月2日在北京签订,并于1987年2月1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所确立的“提高肝炎诊断项目”,经历了十年的波折,终于在97年5月开始正式启动。此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被选定实验室精确...  相似文献   

13.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王选教授生于1937年。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于10月15日在北京揭晓,颁奖晚宴于10月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胡伟武等研制的“龙芯2号增强型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清华大学吴建平等研制的“IPv6核心路由器”获一等奖,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朱建生等研制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V5.0”获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王选院士夫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陈堃銶向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5.
走出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发展是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在整体上提升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今,高校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且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十几年来,高校孵化了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东软股份、华工科技、复旦复华、江中制药等一批著名高科技企业,开发了诸如方正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同方威视集装箱检…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2007年1月20日,由大众科技报社组织科技新闻界、科普界专家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揭晓。这十大科普事件分别是:①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普作品首次被纳入国家科技大奖的评选;②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③王选院士逝世,各地掀起学习王选自主创新精神热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2日~14日,2007年第三届无线自组织网与传感器网络国际会议(MSN2007)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 近几年,国内在无线自组织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成果,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学者的注意。这次MSN2007国际会议侧重于无线自组织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核心理论、应用技术、测试技术和最新成果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芒 《创新科技》2012,(8):34-36
<正>百度百科中,没有他的词条;《中关村,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一代科技创业者风云录》书中,也没有收录他的文章;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名字,除了他逝世百日的追思会通知,有关他的链接,也寥寥无几。他,这个低调得仿佛"隐形"的人,却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之一,也是北大方正的创办人之一,是他,让铅与火的排版技术成为过去,让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汉字系统"在他的手里打开销售渠道得以推广,真正实现产业化。随着一个又一个新中关村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建设》2004,(7):38-39
6月17日,由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方正集团支持的“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与技术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等领导到会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科技部与九三学社社中央联合举办的首期“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创新高级研讨班”,于6月24日在北京圆满结束。研讨班邀请九三学社王选副主席、厉以宁先生、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宋锦耀副局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朱善利副院长、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潘乃樾教授就“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与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加入WTO与乡镇企业国际化”、“中华文化与企业创新”进行了演讲,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深入研讨乡镇企业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腾飞中的二次创业问题。并结合研讨内容对北京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