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偏振荡膜对露天石质文物进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强光照射常常会加剧露天文物风化、胀裂、酸、碱盐腐蚀等化学损害和物理损害,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层偏振片消光原理,给露天石质文物敷贴偏振薄膜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强烈的阳光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损害,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XD9露天石质文物保护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合成高性能树脂基露天石质文物保护剂XD9。方法用自合成的聚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树脂,经耐水、抗盐酸、抗酸雨、抗紫外线、抗酸碱、冻融、饱和碳酸溶液浸泡、3%NaCl浸泡、户外埋藏及耐热老化等性能测试。结果对陕西茂陵博物馆汉代露天石质文物保护后达15a之久;对西安碑林博物馆露天展出明代石狮保护达9a之久。结论XD9露天石质保护剂具有黏接力强、渗透力较好、耐水、耐酸雨、抗微生物侵蚀的特性;保护层有耐水、风、沙、日光照射,抗冰冻、微生物侵蚀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久性;XD9石质保护剂无色透明,抗酸、碱、盐,耐水性好,使用方便,并且该保护剂可逆。 相似文献
3.
李沛豪;屈文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9)
为了避免历史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造成不可逆损伤,通过细菌诱导碳酸钙在大理石试样表面矿化沉积形成薄层达到保护目的。采用XRD、SEM、MIP及超声波研究分析了矿化晶体晶相、矿化层生长、沉积晶体对试样孔隙影响以及矿化层粘结与保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矿化晶体为方解石和球霰石,细菌在晶体矿化沉积过程中充当成核位点,且晶体均匀生长在试样的表面,沉积致使试样孔隙率减小22.2%,但对孔隙分布无显著影响,矿化层与底层可以形成有效粘结。细菌诱导矿化修复保护新颖、生态,可以作为石质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方法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认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形成山体的构造格架 ,之后的外动力作用塑造了山体的险奇、俊美和各种各样的巧石 ;提出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并呼吁开展科学旅游工作 ,满足大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7.
石人山花岗岩石质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认为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形成山体的构造格架,之后的外动力作用塑了山岭本的验奇,俊美和各种各样的巧石,提出了石人山石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并呼吁开展科学旅游工作,满足大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量子化学计算在探讨沸石酸性方面的应用。通过不同模型上量化计算结果,了解沸石质子酸中心的结构,性质和酸强度,讨论如何寻找合适的质子酸性量度,并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9.
10.
刘晓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9-60
阐述了石质山造林的技术及栽植后的管护.石质山造林要提前一季整地,采用鱼鳞坑方式,用空压机打眼,深度为1m,爆破后挖坑,一般密度为2m×2m,后回填客土.第二年春季造林,选用适合的乡土树种.采用水泵加压灌溉及挖存储坑的办法浇灌,雨季进行补植. 相似文献
11.
石质文物风化程度超声波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石质文物的风化程度进行检测、评价,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一项紧迫的任务。从理论和方法上探讨了利用超声透射波和瑞雷波检测石质文物风化程度的可行性,并分别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浙江义乌古月桥桥身条石、故宫汉白玉栏板以及北京西黄寺抱鼓石的风化程度进行了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软串机铸石衬板筒壳和钢制筒壳磨损的模拟试验,得到了两种筒壳在转速和装球量相同的条件下筒壳和钢球磨损情况、为正确,合理地选择铸石衬板用于软串机筒壳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选取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境内的黄泥与石材,参考国家标准试验方法,进行黄泥与石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黄泥土粒主要由砂粒组成,级配良好;黄泥抗压强度为0.408 MPa,弹性模量为231 MPa,石材抗压强度为67.92 MPa;黄泥砂浆弹性阶段承载力模拟值略高于试验值,但极限承载力基本保持一致,石材弹性阶段与弹塑性阶段模拟值均与试验值保持一致,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研究结果可为砌体材料力学性能数值分析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浙江南部是我国南方地区石棚墓的唯一分布点,探讨浙南石棚墓的起源有有助于在更广的层面上认识越文化。除了浙南地区,辽东半岛也是石棚墓的分布点,探讨两地区石棚墓的相互传播关系一直是考古研究的热点。已有的考古研究集中关注于两个地区石棚墓细节上的不同,未能从宏观上把握两个区域石棚墓所反映出的墓主人共同的精神需要,即“尚武”性。根据国内已有的考古资料的多方对比与分析,以及世界“巨石文化”的共性文化特性,浙南石棚墓与辽东半岛石棚墓葬均可能源于同一远古氏族。 相似文献
17.
对10个单向受力石楼板的受弯性能进行试验,重点研究石板的受弯破坏形态、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和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石板受弯破坏形态为完全脆性破坏,其受弯承载力主要受石板截面尺寸和石材天然缺陷所控制,存在一定离散型;石板断裂破坏前,横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基本上呈线性,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平截面假定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提出石楼板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巢湖石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巢湖地区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巢湖石资源.本文从本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环境条件入手,对巢湖石的产地与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分类以及市场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巢湖石主要是石炭纪、二叠纪以及三叠纪等地质时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风化、淋滤、剥蚀、溶蚀等外力地质作用,被雕琢而成的造型奇特的自然艺术品,以其形体上的差异、奇筋异脉、丰富的化石、独特的结核以及圆润的孔洞而区别于其它观赏石.巢湖石开发历史悠久,分布广、品种多、成因类型齐全,但勘查评价程度低、形成规律研究不够、开发过程中对资源价值认识不够、造成破坏和浪费,因此要加强管理、保护性开采,特别是加强地质勘查评价、形成机理与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谢鸿权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166-169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福建与欧洲两地的石构塔状建筑物的建筑景观、垂直向构图方式及社会功能各有特点,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凸显出中西建筑文化的特性,有助于把握福建石塔蕴涵的价值,唐宋时期,以石塔为代表的石建筑成就独树一帜,福建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流,西洋建筑以石构为主,福建石塔体现了两种建筑文化的交叉,是汉文化传统及外域影响共同作用的福建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20.
郑立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