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预警原则能否作为风险评估中的决策规则一直存在争议。尽管表述不确定性和决策专断性成为风险预警原则主要缺陷,但在风险不确定情形下,以科学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却导致理性悖论。风险评估的社会建构性,揭示出风险预防是一个多元、开放、协商的过程。风险预警原则的政策含义在于,将风险不确定性这一难题转换为可以协商的话题,以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为整合与完善新兴技术治理研究,提出新兴技术治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从新兴技术治理研究现状、多元主体导向新兴技术治理研究现状、多元主体导向新兴技术治理路径和治理工具研究现状三个方面,讨论新兴技术治理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出新兴技术价值前置型治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兴技术伦理分析面临了科林格里奇困境及“价值动态”问题,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前瞻性技术伦理分析路径通过对技术预期成果的道德情景想象进行伦理分析,不过此路径无法排除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技术社会实验分析路径聚焦于技术发展过程规范,尽管突破了技术不确定性的局限,但是缺乏对新兴技术的复杂性感知。技术伦理伴随路径基于技术复杂性,从技术内部出发研究技术道德变革的过程,却被批评缺乏社会层面的考察。最近,技术人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伦理分析路径,为新兴技术伦理分析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呈现出某种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的倾向,这种截然二分的态度实质上是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外在于人的技术,其结果是唯一确定的。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确定的,因为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外在的,而是相互构建和相互规定的,这种互动性是人工智能不确定性的根源,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融入和具体技术的语境性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对人工智能不确定的治理需要遵循预防原则;对具体人工智能技术要进行评估,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和全球层面进行治理,引导人工智能与人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新兴技术的商业化,需要应对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补充性资产缺乏以及“后来者劣势”等几大挑战,不仅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还需要政府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技术基础设施、促进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及实施政府采购等,来降低技术发展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新兴技术商业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伦理风险,突出表现为“人工进化”与“自然退化”相伴出现,“个人增强”与“社会冲突”相互诱发,“智能提升”与“心态失衡”并行发展,由此带来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公正以及人格同一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从机体哲学角度看,造成这些伦理风险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人们习惯用非机体的手段处理各类机体之间的关系,使得人工机体的存在形态、演化规律和管理模式借助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发展不断渗透到生命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之中,造成各类机体原有关系变得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持续。消除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需要借助机体哲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调整好各类机体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通过伦理治理引导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善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治理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智能革命更是将之推进到智能治理的新阶段。在基本理念层面,有限技术治理信奉科技谦逊主义,坚持有限工具原则,主张渐进工程方法,赞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在主要措施层面,有限技术治理防范伪技术治理,控制反治理现象,完善再治理制度。有限技术治理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结合中国传统与国情,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8.
技术治理失灵问题的回应需要关注行政主体和治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技术和治理的伦理体现为社会道德和制度秩序,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公共价值,以此构成技术治理合理性的基本条件,同时指导技术治理寻求秩序与道德的共同体——制度道德。制度道德为技术治理提供合理性来源和行为原则,也提供了技术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结构性"嵌入"和社会治理"再治理"两种方式。由此,技术治理的内在困境得以解释,责任伦理得以澄清,发展路径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随美国转基因标识法案通过,实质等同作为转基因作物评价准则已被基本否定。该原则存在实验不足、忽视过程、线性逻辑、缺乏历时等方面的科学方法缺陷。同时,它还蕴涵技术红利价值偏好的非科学缺陷。这会造成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与市场接受度等安全层面,或基于科学假设、或基于利益推测的不确定性结果。基于此,应从科学风险举证性、评价操作合理性及利害取舍正当性层面来建构转基因作物评价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1919年西方兴起的"技术治理运动"后,在技术发展史上,技术治理在当代的理念与实践往往是通过与国家、社会的"嵌入"完成演进的,其具有"面向国家""面向社会"和"面向技术"的多重面向.三重面向的呈现与嬗变体现了技术治理在国家实践中形成了作为治理手段的技术治理、作为赋权工具的技术治理以及作为技术本身的技术治理等不同属性....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与社会的传统契约视角下,技术或技术产品的社会应用等同于确证知识的社会应用。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新技术社会引入的实验特征越发凸显。对新技术的社会引入进行系统考察,综述了技术社会实验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总结了其基本特征,提出了技术社会实验的分析框架,并将之应用到"氟氯烃"社会引入实验的考察之上,验证了分析框架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社会实验理念对新兴技术治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它与社会、技术主体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学界的深度反思。对技术主体认同融合的过程研究,有利于在新兴技术社会融合中防范道德风险。介于认知渗透在认同融合中的核心作用,本文以技术为视角,以聚合型认同融合为切入点,在技术及其对应的刻板印象中,基于内隐联系测试方法,将认同融合与渗透现象相结合,探究技术主体在内群、群际影响下,认同融合的变化和渗透过程。认为认同融合可分为三种类型:整合型认同融合、凝聚型认同融合和聚合型认同融合。  相似文献   

13.
技术嵌入与制度吸纳:提高政府技术治理绩效的运作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界对技术治理研究的框架主要有技术赋权与技术监管、技术生产与技术约束.然而这两种研究视角都将技术治理的治理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从技术治理的制度层面展开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反思当前我国技术治理绩效提高仍停留于表层的技术手段升级改造,忽略了制度支持在技术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事实出发,进而提出一种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1-21
该课题针对2008年初持续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及历年寒冻害给亚热带主要农作物造成的损失难以及时准确评估及寒冻害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与防寒减灾、避减寒冻害风险决策需求不相适应而立项研究的,属于农业应用领域。课题设置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建立亚热带主要农作物寒冻害等级指标及甘蔗、木薯、香蕉灾损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是仍有开发潜力、即将或刚进入应用市场,处于社会融合初期的尖端技术。一方面,它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引起了社会的担忧,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与社会融合的可能性,为新兴技术不确定性中的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思路。鉴于新兴技术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新兴技术与伦理信任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征,论述了伦理规约和社会融合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确证了道德信用、伦理信任之间的间断平衡关系,并围绕影响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维度和因素,探讨了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路径。本文认为,负责任创新与可持续转型、基于容错机制建立共识和道德情绪,是培育新兴技术伦理信任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6.
技术评估:从预警到建构的模式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技术评估 (TechnologyAssessment ,简称TA) 2 0世纪 6 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 ,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样性的领域 ,出现了多种战略模式和方法工具。文本从技术评估的本质属性出发 ,阐发了其从传统的以预警性为核心转向以建构性为核心的总体演变趋势 ,并分析了这一演变的理论背景 ;进而揭示了TA在认识论和价值观上的内在悖论 ,并提出了未来TA的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科学与政策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国际环境事件的复杂性,并从臭氧治理和气候变化治理两个案例出发,分析影响其治理的政策因素。分析认为,确定或不确定的科学结论,国家利益以及替代技术是影响臭氧治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因素,也导致了两个看似相同的国际环境事件却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效果。最终本文认为,政策议程总是在"基于知识"的认知共同体和"基于利益"辩护原则下交替出现,科学与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实际事件中总是变化并可以协商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70-7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频率和强度急剧增加,给各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威胁与社会影响,有效预防与监控入侵生物的扩张蔓延与危害成为各国政府的重大科技需求。我国是生物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举的100种最有害的入侵生物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种之多。  相似文献   

19.
罗伯是温和派技治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了一套以能量券为核心的技术治理方案,在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条件下,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经济自由。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限的工业联合体政府,繁荣社会艺术活动,实现真正的美好社会。罗伯思想的妥协性和调和色彩明显,强调审美的解放作用,对于重构技术治理理论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风险治理中,预防原则要求:积极预防,工程开发主体承担举证责任。它存在逻辑困惑以及与成本—效益分析冲突等理论困境,也存在可能鼓励无知、可能限制创新以及难以操作等实践困境。要消解这些困境,需要明确预防原则的根本目的和适用范围。预防原则要求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的考量优先于对经济利益和其他权利的追求,它适用于那些概率不能确定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