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矿山三维实体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矿床三维软件Surpac构建了凡口铅锌矿深部矿床地质数据库,建立起了该矿的地表三维模型、深部矿体(-320以下)三维实体模型、主要断层三维模型、巷道工程三维模型以及矿体块体模型;分别采用普通克立格法和距离反比法对矿体金属元素品位进行了估值,运用估值结果分别按各金属元素和各中段进行了储量的统计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矿山实际勘探获得的储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表明,所建模型和品位、储量计算结果可靠,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该矿山深部矿体、岩层、断层、井巷工程等地下空间体的三维可视化,并为矿山深部矿床的有效开采和勘探设计及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空间数据模型是地质体三维构模的关键。根据地质体的几何特征,建立了适用于连续型地质体的数据模型,构造了三棱柱类,提出了相应的数据概化方法,开发了柱体构模技术和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构模系统.利用该系统,建立了某人工围湖工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验证了构模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地层模型三维可视化建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实际需要,建立一种基于三棱柱体体元的数字地层模型,给出相关的剖切算法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结构,实现了复杂地质体三维任意剖切和显示等各项功能。实践证明。它能够满足水文学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基于MAPGIS平台,完成地形图从二维到三维效果图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叠加套合二维地质图,从而生成一幅三维效果地质图。设置不同的飞行参数可以进行不同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煤矿复杂巷道(曲线巷道、交汇巷道、变断面巷道)建模是巷道三维建模的难点.现有方法在基于导线测量数据重建复杂巷道网络、尤其是矿山常见的曲线交汇巷道仍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巷道组件式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针对煤矿巷道典型导线测量数据,通过巷道中心线建模、巷道双边线建模、巷道组件三维建模三个步骤,自动构建复杂巷道网络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鲁棒性好,建模时间随数据量增长呈线性稳定增长.建立的巷道网络三维模型可为智慧矿山建设中的空间、几何、力学等多种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三维人体建模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今广为应用的线框模型、体模型和曲面模型等传统的三维人体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探讨了基于物理特性的人体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VTK(visualization toolkit)中的数据类型,采用可视化领域常用且有效的体绘制方法,利用ActiViz.NET实现VTK在.NET平台上的调用,通过数据读入、映射、渲染、显示等流程完成三维可视化显示.以地质探测数据为例,实现了三维地质的模拟及隧道开挖模拟和漫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复杂建筑项目的实施、环境与自然灾害的评估等都需对地下条件进行精确模拟.由于地下条件的特殊性、地质对象形状的不规则性和属性的各向异性,决定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的复杂性.在详细阐述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的要求、流程与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面临的挑战.随着GIS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优化及IT技术的集成.基于三维GIS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紧密结合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甘露  王书增 《科技信息》2011,(10):308-30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公路工程设计已从2D-GIS发展到3D-GIS,从分散的单一要素设计发展到基于数字地球的综合要素的统一设计。公路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既可以拓展现有的理论基础,在方法模型上有所突破又能在实际中解决地质领域中的许多基础问题。作者对地质体三维可视化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为矿山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模型资料,矿山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它通过运用计算机组件技术,准确地得出了矿山岩土工程的信息特点,为工程师对矿山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了综合的信息,为其做出正确判断给明了方向。该模型使得矿山岩土工程信息在计算机图形中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1.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无法透视的构造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针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和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完成对层状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野外示范与实验基地的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实现了对该区域的地质模型构建及立体展示。实践表明,使用VTK和QT作为层状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完成了该区域6个地层地质体三维建模以及结合地震数据的综合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网格的含断层的地质体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钻孔数据建立三维网格来模拟地层面,依据断层数据来计算断层面方程和断层的断距,最后,结合所得的三维网格数据、断层面方程和断距,通过OpenGL生成模型。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含断层地质体建模的复杂程度,有较强的适应性,所给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与观查鄂尔多斯盆地某一铀矿储集区,采用GOCAD软件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质三维建模模拟与可视化操作过程。结果表明,该软件包含了丰富的建模参数以及研究人员的客观需求,功能齐全,模块较多,操作较为容易,可以对油气成藏、深地成矿带、大地构造等复杂地质现象进行模拟演示,为圈定矿体靶区、地表以下矿体的展布规律、地层标识界面及其厚度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峰  刘艳 《科技信息》2012,(7):75-76
绘制地质钻孔柱状图是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手动的方法绘制地质钻孔柱状图,既费时费力,图件还不够美观,精确度也难以达到要求。本文利用VBA语言结合ACCESS数据库和MAPGIS平台开发了地质钻孔柱状图快速成图系统。该方法能充分利用MAPGIS系统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具有简捷、成图准确可靠、效率高等特点,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岳松 《科技信息》2011,(5):I0056-I0056,I0028
0前言目前地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描述地表地物的时候常常使用图形和属性等信息。但是在我们接触到的地质工程项目中,从普察到勘测乃至工程施工阶段总是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信息。所以使用传统图表图纸等二位方法描述复杂地质体很难准确表达真实地质现象。这就要求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并使其可视化,便于形象直观的交互分析地下结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MAPGIS软件在地质绘图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地质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地质绘图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制图工作人员的制图质量和效率,本文根据地质绘图的特点,从制图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工作实践,主要阐述了MapGis软件在地质地形图的绘制、图形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应用。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技巧和方法使得地图的制作、表达形式以及信息的利用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提高制图效率和缩短制图时间,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17.
矿山三维GIS似三棱柱地学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煤矿三维GIS的必要性,从三维地学建模3DGM(3dimensional geoscience modeling)与虚拟矿山系统VMS(virtual mine system)耦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3DGM方法:似三棱柱(Analogic TriPrism,简称ATP),设计了其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质模拟是实现数字矿山建设的前提和核心基础,为矿业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现阶段的部分技术并不完善,在建设数字矿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数字矿山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有利于开采矿产资源,同时能够对矿山的地质条件以及周边情况展开细致的研究,了解矿脉的分布,减少了地质勘探人员的工作量,对日后的其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积极开展三维地质的模拟和体视化,以此来完成技术的提升和勘探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地质工作当中,地质制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地质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研究地质的重要依据.为此,地质制图工作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地质制图的科学性、详细性和真实性,且要透一步地提高制图技术的水平,以确保地质制图的高效.该文论述了MAPGIS制图技术,以及MAPGIS制图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和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的人机交互、函数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支持,对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柳沟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延9和延10油层组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研究,实现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直观、真实再现的地质认识,进而对本油田地下地质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建立了比较精准的三维地质储层和油井三维空间展示模型,为油田的开发及深度油藏研究、油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