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竞争硝化法可以求得一系列单取代苯相对于苯的反应活性,据此就能建立金属硝酸盐—醋酐硝化反应的Hammett方程,求得该反应的反应常数ρ=-6.24。该值与文献报导的其它硝化剂硝化反应所得到的值相近,从而认为该条件下的活化硝化剂仍是NO_2~+,其历程为电荷控制反应。将金属硝酸盐吸附在载体上进行反应可以得到较好的位置选择性,这主要是由于载体及该反应体系低的介电常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硝化基础反应动力学和反硝化基础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实验数据和模型推导,求得的硝酸盐饱和常数KNO3要远远高于传统单级反硝化过程中的硝酸盐饱和常数,从量化的角度解释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深床条件下的生物硝化技术,实验结果证实了深床条件下的生物硝化反应动力学级数为零级,氮质量浓度、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与床层深度或HR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讨论了溶解氧质量浓度及HRT对生物硝化反应,以及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反冲洗工艺对深床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便地制备了复合物 Fe(NO3) 3.1 .5 N2 O4 和 Cu(NO3) 2 .N2 O4 ,与金属的硝酸盐相比 ,该复合物可对酚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单硝化或二硝化作用 ,从实验结果分析 ,复合物对硝化反应的速率和收率具有协同效应 ,苯酚的单硝化作用主要生成对硝基苯酚和少量的邻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5.
固体酸催化剂和载体上芳烃的选择性硝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探索更具选择性的方法。该文讨论了应用同体酸催化剂和载体,在醋酐存在下,采用硝酸盐和载体硝酸盐硝化甲苯和氯苯的选择性.8种金属硝酸盐中,硝酸铜表现好的硝化特性。层状粘士较沸石分子筛、杂多酸盐等是颇具前景的芳烃选择性硝化催化剂和载体.四氯化碳和甲苯为较好的溶剂介质.阻此条件,甲苯和氯苯的划邻硝化产物比例分为1.2和5.6,较之硝硫混酸的结果(甲苯0.6,氯苯1.8).其对位硝化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醋酸和醋酐溶剂中,用硝酸盐作硝化剂,与四苯基金属卟啉进行区域选择性硝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用于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研究的2-硝基-四(3-甲氧基苯基)卟啉,产率达90%以上.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鉴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内循环折流式生物反应器进行脱氮实验.分别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作为氮源配制模拟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除氮功能.当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氮源时,总氮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去除速率几乎相同,其降解规律可以用分数级动力学进行很好地拟合,其反应级数为0.88.当以氨作为氮源时,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此时氨氮的去除仍可以0.88级动力学进行描述.而总氮的去除规律符合3级反应动力学.在相同的碳氮比(C/N)情况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远大于氨氮的去除速率,且总氮的去除速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好氧反硝化菌株X31的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好氧反硝化菌株X31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氮气是反硝化过程的最终产物.在反硝化过程中,pH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氧化还原电位(ORP)呈逐渐降低趋势.菌株X31能够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和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协同呼吸,并且亚硝酸盐呼吸要较硝酸盐呼吸更容易进行.硝酸盐呼吸和亚硝酸盐呼吸都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和其他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茵相比,X31菌株有着更高的氧耐受浓度.当培养液中初始的氧化态氮质量浓度为150mg/L左右时,溶解氧值对X31菌株的反硝化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细菌Klebsiella sp.DB-1的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巢湖芦苇湿地分离筛选出一株异养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鉴定,并进行了反硝化活性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生物修复机理.用酒石酸钾钠培养基从湿地土壤中富集并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对该菌株进行了16S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研究了单一碳源、碳氮比对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对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的适应性.分离出了一株异养反硝化细菌,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活性,命名为Klebsiellasp.DB-1,革兰氏阴性球形,兼性厌氧,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Klebsiella sp.的相似性为99.6%以上;该菌株利用乙酸钠为碳源,采用碳氮比(C/N)为3,水中初始硝酸盐氮含量在100mg/L以内,120h几乎完全去除水中硝酸盐氮.菌株Klebsiellasp.DB-1为异养反硝化细菌,具有较广的碳源谱,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硝化法是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有效方法。鉴于生物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选择甲醇、乙醇、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它们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C/N比以及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均可获得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以乙醇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进行的最快,硝酸盐氮去除率高,中间副产物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少,是最优的反硝化碳源;C/N比对反硝化过程影响显著,C/N比越高,脱氮速率越快;另外温度对反硝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5℃、35℃时的脱氮效果远好于10℃时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金属多层薄膜的形变与断裂行为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近年来所开展的有关金属多层薄膜的强度、变形与断裂行为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本研究所开展的几种典型金属多层薄膜(Cu/Au、Cu/Cr、Cu/Ta等)的力学行为及其尺寸与界面效应.研究发现,随着多层膜的单层厚度减小,多层膜的强度明显升高,最后达到饱和.理论分析表明,不同种类金属多层膜的强度升高能力与界面结构有关.根据晶格失配与位错理论,所提出的统一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具有不同界面结构金属多层薄膜的界面强化能力.压痕诱发的具有不同尺度和界面结构的金属多层膜的塑性变形行为明显不同.当多层膜的单层厚度减小到纳米尺度时,压痕诱发的塑性变形倾向于剪切带变形 同时还在亚微米尺度下观察到了直接穿过界面的局部剪切行为.研究还发现,在单向拉伸载荷的作用下,纳米尺度Cu/Ta多层膜的裂纹尖端发生位移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面外剪切变形,最终导致Cu/Ta多层膜发生剪切型断裂.提出了位错运动所需应力和层/层界面阻力之间的竞争机制,从而证明了当金属多层膜的单层厚度小于某一临界尺度时将发生剪切型断裂这一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从氯化锰体系,制备电解金属锰的潜在优点。报导以锰矿和工业盐酸等为原料,制备合适的电解液,及在阴极电解析出金属锰的同时,阳极析出纤维态电解二氧化锰的试验结果。介绍了阴、阳极产品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Ternary Zr49Cu44Al7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 rods with CuZr nano-phase,exhibiting an elastic strain of 1.6% and a high strength of 1.78 GPa,have been manufactured. The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the ternary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 under high press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ngle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with a synchrotron radiation source.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amorphous matrix structure is stable under pressures up to 40.8 GPa at room temperature. No pressure induced CuZr n...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物表面沉淀在石英浮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ζ-电位测定、吸附量测定、浮选实验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金属离子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对石英表面ζ-电位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是金属离子在石英表面吸附的活性组分。表面沉淀生成后,石英表面ζ-电位变正,变正的pH值CR2对应于表面沉淀生成的pH值(pH_s),随着pH值的增加,ζ-电位再次变负的pH值CR3对应于氢氧化物固体的PZC_e。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时,CR2≤pH≤CR3是金属离子起活化作用的有效pH范围。用阳离子捕收剂浮选时,则是起抑制作用的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含极薄金属膜的多层膜的红外反射谱,给出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包括:极薄金属膜的光学常数与膜厚的关系;岛状薄膜的光学常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多层膜中的表面电磁振动模及其对反射谱的影响.针对AlN/Al多层膜的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速率来确定金属及合金在熔点温度附近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电阻率等多个热物性参数。对于熔点温度较低的镓、伍德合金熔点热物性参数可用相变导热反问题的近似分析解求得,对于熔点温度较高的铅、锌的热物性参数可用数值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装置。测试所得的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小于15%,而且测量较简便,该方法可用于金属及合金相变条件下固、液相多个热物性的测试。图2,表1,参10。  相似文献   

17.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technology have attracted tremendous capitals and research attention in the last ten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bottlenecking problems before the progress triumphs. Among them, a core challenge is the improvement of bipolar plates (BPs). As a key component of PEMFC, the BPs undertake the crucial functions of distributing reactant gases and cooling medium, collect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exporting waste products, etc. Due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ultra-thin, high strength, easy-to-mass-produce, etc., metallic BP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he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 scenarios with a strong requirement of power density.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remain to be conquered in metallic BPs to fully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in thos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corrosion, toxic ion emission and fabrication.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dealing with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s of metallic BPs befor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future studying directions in material and processing methods development are also given toward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BP PEMFCs.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金属板材为造型材料的分层快速制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LOM方法,指出了新LOM方法对分层切片参数的要求,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实现了新LOM方法对造型实体CAD模型的分层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势函数法,以Cu2+、Zn2+、Cd2+、Cr2+四种离子与胆固醇分子形成的金属阳离子胆固醇分子复合物和胆固醇分子胆固醇分子复合物为模型,研究它们相互间作用,得到不同金属离子在不同位置与胆固醇分子相互作用的能量,以及在受到金属Cu离子影响条件下胆固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能量.把理论计算与实际研究相对照,得到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Fe/Cu一维准周期磁性金属超晶格样品,并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了结构研究,然后,仿照周期金属超晶格的研究方法,引入准周期调制函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处理,标定了各衍射主峰和卫星峰的指数,并计算了相应的衍射矢量值,对择优生长晶面间距的变化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