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简单概念”和“对话”是表达科学对实在的基本解释关系的理论要素,构成科学的一种进化机制,文章讨论了“简单概念”和“对话”的性质,以及地理学的“简单概念”和“对话”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谢颖 《海峡科学》2023,(4):74-77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改革。当前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科学事业单位作为落实赋权工作及推动成果转化的责任主体,尚无成熟完善的转化机制、模式和管理方案等可借鉴。该文从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制度、科研管理系统、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内部管理水平,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科学与技术及其关系,追溯了“科学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在分析“科学功利主义”所引起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本质的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 ,由于在以往科学教育中忽视了有关科学本质的教育 ,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即学生学了若干年科学后 ,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掌握了一些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 ,接受了大量的解题训练 ,但最终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科学”。由于缺乏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对诸如“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什么”、“科学能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等问题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造成了学生现代科学素养关键部分的缺失 ,以至于对一些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也无…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广大学者在自己开辟的“潜科学”研究领域里,精心细作,积极创造,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但是,“潜科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研究领域,尚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为了促进潜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这里仅就潜科学的含义、研究历程、基本形态、主要特征、产生演进规律、向显科学的转化机制以及什么是潜科学学等几个问题,作以初步的分析,以期引起更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西方左派科学家和科学组织的兴起、中国科学家的跨国学术网络、外交工作要争取人民的战略选择,中国科学家及科学团体通过民间渠道发挥了“科学为外交”的功能。知名科学家以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名义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或斗争,努力为国家争取更为安全和友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科学交流的目标趋于回归科学研究自身,原有的“科学为外交”机制也进行了调适。  相似文献   

7.
“科学小说”这一类文学作品在清末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人对“科学”这一词汇内涵的重新领悟.在“科学”出现以前,“格致”这个词基本上指代科学技术的意思,不过却只有“科学小说”,很少看到“格致小说”,原因在于人们对“科学”的认识逐渐深化,已经意识到“科学”与“格致”的不同.通过考察清末“科学小说”的流布,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与看法,还有助于我们还原多面而真切的历史场域,从而对“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更为丰满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前面”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趵概念,指明“背后”知识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发现的思维原因;阐述了科学发现和科学思维的关系,以及探索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的意义;论述了科学思维形成的途径;捐出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结构一般由以下四要素组成:即自然图景、科学图景、研究方法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9.
“科学猜想”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或假定性命题。本文论述了“科学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科学猜想”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求真”的心理价值取向角度对科学创造主体的科学创造精神、科学创造实践、科学观念发展等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科学创造主体确立“求真”心理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至今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换:课程性质由“自然”到“科学”,教育目标由“精英”到“大众”,教学方法由“过程”到“探究”;与此相适应,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也应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大学在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中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所以科学一开始就是西方的人文,是自由的学问。 近代发展出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可能背离“自由”这个古典的人文理想。近代科学的笛卡尔传统和培根传统分别强调了内在理性和外在经验,但最终共同受制于技术理性。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于过分分科的教育体制,但分科化正是技术筹划的必然后果。“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信守共同的时代精神。今天弘扬科学精神,不必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层面上突出科学的特异性,而应该在科学与人文合一的层面上,检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引导学生从“掌握科学”到“理解科学”的观点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0,(5):23-23
为发展创新经济,需要形成创新基础的新型要素,在科技管理、组织上应用现代方法,建立统一的机制,集中力量形成技术突破,将基础研究成果高效地转化为有前景的工业化技术,俄罗斯总理普金召开了加快国家研究中心发展的会议。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是核能和纳米领域的世界著名科研机构,在前苏联时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以及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先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科学人文的素材,这是一笔宝贵财富。那如何渗透科学人文来构建科学精神呢?本文从“用‘人文’求真——相信事实、尊重证据,科学真情为支柱;用‘人文’求善——尊重学生、珍惜生命,个性发展为目标;用‘人文’求美——欣赏自然、和谐相处,合作交流为探究”三方面进行阐述,构建起学生“真”、“善”、“美”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语言隐喻性本性的阐述,提出了隐喻同样是人类理性的题中应有之义的思想.并以数学史中逻辑与直觉、精确与模糊的互补性,科学范式中的人文价值因素为佐证,论述了隐喻是科学与人文互补整合机制的一个方面或环节。而理性忘却了其隐喻的基础和功能,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全球性问题)。文章通过对科学前沿有关“不确定性”信息的反思.认为“不确定性”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终结”.而是意味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预示着一种新的科学范式的诞生乃至一场新的科学革命的来临。其核心是超越旧的理性形式、建构新的理性形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了“科学”与“人文”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过程的冲突,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性,最终两种教育应该走向整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科学帅才玻尔和贝尔纳,都是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为什么玻尔领导了一个哥本哈根,而贝尔纳却领导不好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实验室”?奥本海默和林德曼,都是有名的科学政治家,为什么奥本海默成功地领导了“曼哈顿工程”,而林德曼的“轰炸计划”,却使邱吉尔在政治舞台上闹出笑话? 科学史家D.普赖斯曾经把科学家分为两类:一种人“善于同人打交道”,一种人“善于同物打交道”。前者就是“科学帅才”,后者则为“科学将才”。朗道、贝尔纳等人是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就组织才能来看,他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将才;真正的科学帅才是奥本海默和费米等人。众所周知,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上第一次集体创作。尽管玻尔没有发表过一篇对量子力学有决定性影响的文章,但是,玻尔作为量子物理学家,他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更有资格被人称为量子物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一二三     
斯诺心目中的“第三种文化”实际上就是20纪50年代导致西方学术版图发生变化的某些学科,特别是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尽管这一意义下的“第三种文化”同科学之间的关系后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斯诺试图沟通“两种文化”的理想仍然值得我们尊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理念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关系,构建了体育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模式,充分表明:“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是体育院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科学服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