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程度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镇一体化的实现,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重大转变。文章通过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集聚程度偏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森林覆盖率较小和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是制约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现代农业内涵和特征,构建了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线性加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及西部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总体水平普遍不高,处于准备实施现代农业的阶段;第二,现代农业在西部地区呈现出地域梯度布局,由北向南依次梯度递减;第三,西部地区现代农业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并存.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锐减、水资源短缺、农业部门资金和劳动力外流、化肥和农药使用效果降低、农业科技应用转化率低等资源约束以及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各地区应根据时代特征和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发展集约型、产业化型、特色型现代农业。大中城市的郊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发展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金川区作为一座西部内陆的工业城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综和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生态环境、人口结构上的劣势决定了西部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西部农业产业化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西部农村地区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西部农产品出口规模、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要促进西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必须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持网络,在优势资源发掘、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人员培训、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推广普及、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介绍以及适应WTO贸易要求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货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7.
张丽英 《科技资讯》2010,(14):229-229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建勇 《科技资讯》2010,(9):135-13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中西部实施科学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是促进东西部合作交流、推进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加强东西部信息交流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入手,分析了加强该类工程管理的措施,为促进东西交流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农村,网络产品是奢侈品,网络信息是稀缺资源。作为西部地区的基层情报信息工作者,笔者对此深感焦虑,认为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开发利用途径三个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     一、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差距。因此,缩小东西差距,就是缩…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文从84-方面阐述如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八、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本刊摘登第三、四、六部分。  相似文献   

11.
立足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细致考察经济、生产、人力等因素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西部-东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中部-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小。农村人均GDP、政府扶持力度和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导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分异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有效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多维打造农村新型服务模式和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建议,以全面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怀福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7-67,45
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西部地区资源的多样性和优势的多元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则表现为问题的复杂性和很强的区域性;二是内陆封闭,落后保守,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三是少数民族集中,民族经济相对突出。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建立创新的思路和跨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农业、组织化农业、市场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多功能农业、高效率农业、高效益农业和两型农业,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但是,还存在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基础设施、科技支农不力、农村资源和环境等阻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因素。需要运用"六用三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规划成效直接影响高新农业技术的展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提升改造,是保障农村经济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县域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潜在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是构建西部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地建设是农业科技组装集成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向市场和农户推广的转换器。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是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指示,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的必然要求。以推进湖北省智慧农业发展进程、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的例子切入,研究其建设现状和建设思路,深入分析国内外智慧农业战略部署与湖北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剖析湖北省智慧农业发展基础与短板,梳理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有益经验,阐述智慧农业发展驱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可以为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为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于农产品数量、安全方面的需求,国家战略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以积极应对土地、劳动力、生态资源匮乏对农业的限制,因此各部门着手开展农业改革工作,加强了对于新技术的引进,以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逐步兴起壮大,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实现。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高原山区出现了水资源匮乏的状况,农业部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才能确保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节水灌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宜宾科技》2007,(3):16-18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船陕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旨在创造“局部优化的微环境”,培育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点,是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加快区域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示范园区建设的目的与意义,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与原则,示范园区建设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定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评价内容与实施步骤,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与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陈其东 《科技信息》2013,(15):497-497
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正确认识农业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保护层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现代农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倡导农村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