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国皇家学会3月28日发表了题为《知识、网络与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研合作》的报告,对2011年全球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2,(12):7
全球科学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即科研活动在何处进行、由何人来进行的问题。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相继出现一系列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强国: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新加坡、巴西和韩国,也都在世界高端科研领域内拥有了自己的地位。随着科学界和科研人员比以往更为频繁的合作,科学正在走出国门,跨越国界。正如纽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国际留学生交流研究的拉基卡·班达利(Rajika Bhandari)所说的那样:"知识的产生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真正无国界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张洁 《世界科学》2014,(9):17-20
<正>●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科研基金的投入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回报。这无可厚非。正如新西兰总理首席科学顾问彼得·格鲁克曼所说,"这是国家科学政策的目的所在。无论作为直接还是间接标准,科研成果的影响力都是科学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比如说,公共部门和工业部门资金投入的比例,以及医疗领域和环境领域投资比例,这些都离不开影响力的考量。"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3月4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本刊余幼根同志主持。应邀参加座谈会的领导、科技界及教育界的同志一致称赞《世界科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科技刊物。创刊十年,成绩蜚然,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身居科技界领导岗位的同志认为,常看《世界科学》对了解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热点,非常有好处。而从事科研和教育的同志认为,《世界科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指导学生从事研究,确定科研方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气候研究大规模兴起,持续带动了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理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的迅猛进步,更是催生了气候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诞生;另一方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工业化和现代化以及相应的化石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气候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焦  相似文献   

6.
探秘大蓝洞     
正科学家首次正式探索世界最大海洋落水洞。位于中美洲国家伯利兹、直径和深度分别为300米和125米的大蓝洞,是全球最大的海洋落水洞和世界上最大的落水洞之一。科学家2019年2月底宣布,他们对大蓝洞进行了载人潜水器探测(也是对大蓝洞的首次正式科学探索),并且产生了迄今为止第一幅大蓝洞内部地图。  相似文献   

7.
舒放 《自然杂志》2006,28(2):106-109
随着禽流感疫情的继续扩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日前表示,禽流感目前已呈全球蔓延趋势,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惟有相信科学、使用科学,才是战胜疾病、保卫人类健康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引言联邦政府对国防部(DOD)、能源部(poE)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这三个部门的数学科研保持着七项资助计划。这些计划主要资助高等学校的科研和有关活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经费投向基础研究领域,以发展尖端科学,确保数学科研的生命力,并促进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它的经  相似文献   

9.
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世界三角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名学者任美锷撰写的《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世界三角洲》一文,对世界增温幅度的估计,全球性海平面在百年前后上升幅度的比较分析,以及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等问题,作了阐述。观点新颖,论述清晰。对各海岸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决策,当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奇异的云     
世界上有许多观云爱好者,他们在世界各地拍摄各种奇异的云的照片。但对科学家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云千变万化的形状,而是云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卫星、传感器以及科研飞机等对云进行观察研究,以了解云在阳光和热量之间穿行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郑姚闽  牛振国  宫鹏 《科学通报》2012,(15):1371-1377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利用目前在国家尺度层面可以获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据和全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对我国9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做了初步评价[1],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和现实意义[3].杨军等人[3]根据国际上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体现了作者基于全球学术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科研见解,为  相似文献   

12.
1988年9月3日至8日,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世界大会在我国北京举行。这届大会的主题——《发展的未来——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展望》,尤其以“全球文化”在这次会上显得突出。出席这次大会的有近60个国家500名未来学者,盛况空前。会议期间,李鹏总理接见了部分会议代表。“全球文化热”的由来未来研究转向全球文化的探索绝非偶然,正如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玛西妮在这次大会开幕式上所说:“我们必须从文化的更深层次去看发展问题,否则,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和社会视角下的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运龙 《自然杂志》2013,35(1):30-039
地理学长期关注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表层重要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变化,正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和社会的核心议题,直指今天大众和决策者的紧迫关切。然而,社会对地理学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以至于在应对环境变化、资源稀缺、发展失衡、国家冲突等重大问题上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很有必要以当代科学和社会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地理学。笔者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论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途径、核心概念、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以及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89,11(12):41-41
WOCE(世界大洋环流实验)是政府间海洋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国际科学联盟等国际组织发起的一项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进行为期10年(1991--2000年)的全球海洋环流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机制的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经常性监测、专题调查三者有机结合,最终为增进人类对海洋环流的认识和改善气候预报作出贡献。 WOCE计划是在下述背景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科普杂志《发现)月刊不久前发布了该刊评选出的当今全球六大最重要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都与现阶段最热门的科研选题密切相关,如人脑的工作原理、暗物质、环境和生态保护、人造生命等。这些实验希望揭示的都是基本的科学问题。同时,这六大实验也体现了当今依然是大科学和综合科学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正在为求解一些基本的科学之谜而不懈探索。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心生敬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周秀骥 《科学通报》2011,56(25):2041-2041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 对近百年来现代气候变暖问题的讨论与争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其争议的焦点是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是否是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因子, 以及未来气候是否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布了其每四年一度的全球趋势预测报告最新版《全球趋势2040——竞争更激烈的世界》。关于科技创新,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中技术的发展变革和跨界融合将会更加迅速,科技将对全球经济、社会、治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将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8.
陈刚 《科学通报》2015,(Z1):439-444
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大科学项目,其特点是大科学装置和合作,并产生海量的科研数据.数据密集型的大科学项目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发和处理有着巨大的需求.本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讨论了科研大数据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以及网络等方面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其中,国际上的高能物理实验每年产生数十拍字节(PB)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妥善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并高效地分发到世界各地进行分析处理.高能物理学家基于网格技术合作建立了大数据处理的WLCG网格平台,该平台成功地支持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同时也支持了其他大科学项目,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为了解决对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新的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如软件定义网络和云存储等,被开发应用到科学大数据中.最后还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在科研大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学科会聚:集物理科学、工程学与生物医学为一体。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呼吁加强生命科学与物理学的融合。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一个新的国家研究策略——我们称之为"会聚科研"———旨在将工程学、物理学、计算科学、数理学与生物医学整合为一体。幸运的是,生物学日新月异的新发现、计算科学不断增强的实力以及工程学在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纳米技术上新的关注点,使得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20.
浅议科学学派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科技史,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的提出都与科学学派有关.科学学派作为一种成熟的科研组织,在近代曾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学派在现代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