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电介质的结构级别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合系综说明了慢效应中的剩余极化.从时域介电谱的慢分量可计算出驻极体中冷冻极化的理论曲线,其结果和实验一致.慢极化属于非马尔可夫过程,其历史记忆效应使电动力学中除麦克斯韦场方程之外还要补充源方程.证明了线性介电响应中存在复介电常数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极化过程是马尔可夫过程.在聚合物的β转变中,二级和三级结构运动的恢复力系数出现抛物线型软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热平衡态的冷冻介电谱可提供慢极化响应过程的能谱信息,用此方法研究了苯和石 慢极化响应过程,发现在接近各处在的高温极化温度前谱线均发生分裂,研究石蜡的两个冷冻放电过程中束缚电荷引起的活化能与温度的关系,发现温度增加,石蜡的束缚电荷能级势垒降低,极化成份增加,量增大,慢极化电荷对两种冷冻方法表现出没的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紧束缚的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利用非绝热的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弱电场下基态非简并聚合物中电子极化子和空穴极化子的散射.研究发现,体系最终形成一个中性激子态,由于电场力与电声耦合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激子呈现了一个正反极化振荡的现象,体系最终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将聚合物的物理老化引入到极化过程中,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老化对极化聚合物取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老化可以减少聚合物系统的自由体积,使发色团分子的极性方向不易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极化聚合物的取向稳定性;老化的温度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老化温度与极化松弛时的环境温度越接近,极化衰减越慢。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经验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吡咯聚合物(PPy)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极化子元激发;当掺杂的双电荷随机放置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产生双极化子,另一种情况下会产生两个分立的极化子.通过控制链的长度.可实现极化子与双极化子之间的相变,从而揭示出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实现自旋极化输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经验的Austin Model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聚合物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产生双极化子,即使增加链长至16PT,仍在键中产生双极化子而不是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会在聚合物中产生两个分离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7.
用阶跃升温热刺激电流(TSC)、束缚电荷和剩余电荷等一系列准静态的方法分析了聚丙烯的电荷储存与释放的温度关系,提出了降温极化和循环变温极化的TSC方法以研究冷冻过程中极化电荷的变化,三种准静态的TSC谱与2℃/min升温的TSC谱相比有-15℃的温度移动,急速降浊经的电流显示出一个充电峰,其原因是聚合物在低温时保持了高温态的结构,引起了介电常数的突变,导致了聚合物存储较多的束缚电荷,循环变温极化的TSC方法证实了在降温极化过程中束缚电荷进入了较的能级,上述循环变温极化的方法有利于制备聚合物驻极体,而急速降温不利于高直流电场或辐射条件下使用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一类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若干极限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定隐藏的马尔可夫链为非齐次,研究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的一些强极限定理.首先在引理中得出了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的一些性质,从而导出了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的三元函数一类平均值的强极限定理.作为定理的推论,得到了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状态出现频率的一类强极限定理.隐马尔可夫模型可应用于弱相依随机变量的建模上,也可用作研究发音过程、神经生理学与生物遗传等方面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采用修正的SSH模型,描述基态非简并的有机共轭聚合物分子链中不同强度的电场下,一个负电极化子和一个三重态激子的碰撞过程。由于单重态激子和激发态极化子都可以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显然,极化子和三重态激子的碰撞将有助于聚合物的发光。  相似文献   

10.
将聚合物的物理老化引入到极化过程中 ,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老化对极化聚合物取向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物理老化可以减少聚合物系统的自由体积 ,使发色团分子的极性方向不易发生改变 ,从而提高了极化聚合物的取向稳定性 ;老化的温度不同 ,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老化温度与极化松弛时的环境温度越接近 ,极化衰减越慢 .  相似文献   

11.
为求解非可加平衡交通分配问题,基于列生成算法基本框架,采用K最短路算法生成需要的路径,采用幂罚函数法求解平衡路径流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算法,并进行数值模拟,将算法用于求解含路径特定行驶费用和路段容量随机降级下的路径行驶预算2类非可加费用情形。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求解非可加平衡交通分配问题,并获得高精度的满足 Wardrop用户平衡准则的平衡路径流(误差E≤10-9),即对于每一个O D对,流量大于0的路径的行驶费用几乎都相等,且等于最小行驶费用。  相似文献   

12.
By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approach,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 steady state for non-equilibrium ad-sorption with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body gas and adsorbed gas was confirmed and the steady state was determined. The chem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body gas and adsorbed gas was obtained and equations for evaluating the adsorption entropy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 were derived. The changes of the adsorption entropy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 at the non-equilibrium steady state relative to those at the equilibrium state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ethod. The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adsorption entropy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adsorption obtained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approach are related with not only temperature but also adsorptive state, while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ethod are only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present study treats the adsorption and gas temperature change as an integrated process and considers their interaction, whereas the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approach separates the adsorption and gas temperature change as two independent processes and neglects their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3.
For general volatility structures for forward rates, the evolution of interest rates may not be Markovian and the entire path may be necessary to capture the dynamics of the term structure.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conditions on the volatility structure of forward rates that permit the dynamics of the term structure to be represented by a finite-dimensional state variable Markov process. In the deterministic volatility case, we interpret then-factor model as a sum ofn unidimensional models. Wang Guilan: born in 1967, Ph. 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类离散奇异Markovian跳变系统的非脆弱H∞问题.首先针对标称离散奇异Markovian跳变系统,得到考虑控制器参数摄动后不确定闭环系统的关于鲁棒随机可容许性及H。扰动衰减性能分析的结论;然后推导出标称离散奇异Markovian跳变系统非脆弱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表明可通过求解一组耦合线性矩阵不等式来构建非脆弱H∞控制器;最后将标称系统的结果进一步推广到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鲁棒非脆弱H∞控制器设计.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了一种元系统的热力学,用微分拓扑的方法,仅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就证明了元系统的热力学温度函数和熵函数的存在性,导出元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其结果可推广到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的宏观系统。文中也讨论了元系统热力学应用于铁电、超导等系统的热力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激光目标反射偏振特性及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激光目标反射后的偏振特性,给出了目标反射后的一些物理参数,如后向反射能量、偏振度等。为区分初始偏振辐射和非偏振辐射,讨论了垂直和水平偏振探测系统及激光发射系统,使从镜面目标反射的初始偏振信号能够复原,同时又排除了非偏振状态的随机偏振辐射。  相似文献   

17.
急斜煤层放顶煤开采中基本顶的溃屈破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破坏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应用板裂介质力学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结构分叉后平衡路径的演化途径;应用后屈曲能量准则建立平衡稳定模态幅值方程和溃屈极限长度方程。研究表明:分叉点附近的邻域与煤层赋存条件、岩体材料及结构几何特征有关;基本顶从初始屈曲到后屈曲的变形过程中,只有当正则因子改变正负号时,系统才会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基本顶岩体结构的后屈曲是一个由分叉点后屈曲性态到极值点后屈曲性态的耦合过程;而由倾角确定的剖分因子始终控制着系统状态变量与载荷的对应关系,影响基本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Vaidya-Bonner-de Sitter(VBD)时空的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brick-wall模型计算动态时空的熵,首先介绍性地利用计算动态黑洞温度的方法,得到了Vaidya-Bonner-de Sitter(VBD)时空的不同视界的温度;随后对VBD时空两个视界的熵进行了计算,在忽略小量的情况下,得到了与Bekenstein相一致的结果,即时空的熵与视界的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具一般生育成本函数的人口增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育成本与效用函数均取一般形式的假定下 ,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导出一个人口增长模型 ,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均衡分析与动态分析 ,所描述的经济系统通常存在稳态点 ,并具有鞍轨型的稳定增长路径 ,且系统的性质和所给的参数有一定的联系 ,所得结果对人口增长过程的长期规律有合理的解释 .  相似文献   

20.
板裂介质岩体边坡的后屈曲性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板裂边坡介质力学计算模型,在边坡岩体屈曲性态和变形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层状边坡在分叉点附近的邻域,探讨了结构分叉后平衡路径的演化途径;应用后屈曲能量准则建立的平衡稳定模态幅值方程,充分考虑屈曲岩层自重的法向分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一般情况下板裂介质岩体边坡溃屈极限长度方程;给出了任意倾斜角度边坡溃屈极限长度和模态幅值的极值,并以此作为岩体边坡稳定性的位移判剧.研究表明:分叉点附近的邻域与边坡坡角、岩体材料及结构几何特征有关;边坡从初始屈曲到后屈曲的变形过程中,只有当正则因子改变正负号时,系统才会从一个状态突跳至另一个状态;而由坡角确定的剖分因子始终控制着系统状态变量与载荷的对应关系,并有利于边坡岩体结构的稳定.图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