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dmp)2RuAFO2+(dmp为2,9-二甲基邻菲口罗啉,AFO为4,5-二氮杂芴酮)为中间体,分别与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苯肼反应,合成了3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dmp)2RuL]2+(L为二氮杂芴酮的衍生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用吸收光谱法,平衡透析和圆二色谱等方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推测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bpy)2Ru(AFO)2+,(phen)2Ru(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口罗啉;AFO=4,5-二氮杂芴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bpy)2Ru(AFO)^t2+,(phen)2Ru(AFO)^2+(AFO)^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AFO=4,5-二氮杂萄酮)为先驱体,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反应分别制得4种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法等对配合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稀土离子RE3+(La3+,Nd3+,Gd3+,Dy3+,Y3+,Yb3+)与间硝基苯甲酸(HA)和邻菲罗啉(phen)的二元及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证实配合物组成为NdA3·3H2O,REA3·2H2O(RE=Gd,Dy),REA3(RE=Yb,Y)和LaA3·phen.考察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5.
张安运  钱搏 《陕西师大学报》1995,23(3):44-47,70
采用乙醇-水溶液析了法合成了稀土离子RE^3+,(La^3+,Nd^3+,Gd^3+,Dy^3+,Y^3+,Yb^3+)与间硝基苯甲酸(HA)和邻菲罗啉(phen)的二元及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实配合物组成为NdA3.3H2o,REA3.3H2O(RE=Gd,Dy)。REA3(RE=Yb,Y)和LaA3.phen,考察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H、温度对钌( Ⅱ) 的配合物Ru (bpy)3 Cl2 及Ru (phen)3 Cl2(bpy = 2 ,2′- 联吡啶,phen = 1 , 10 - 邻菲罗啉) 荧光性质的影响, 并试验了O2 对Ru (phen)3Cl2 在水溶液、醋酸纤维素膜及多孔塑料光纤中的荧光猝灭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3^2+/Ru(phen)3^2+-有机酸(HA)-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3^2+/Ru(phen)3^2+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3^2+的发光强度高地Ru(bipy)  相似文献   

8.
首次合成了Eu3+离子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苯甲酰甲烷(MDBM)与1,10-邻菲罗啉(phen)三元混配配合物.实验测得它的化学式为Eu(MDBM)3·Phen.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摄取.  相似文献   

9.
Y^3+,Sm^3+,La^3+离子对DNA热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小牛胸腺DNA黄盐与Y^3+,Sm^3+,La^3+离子分别在摩尔比为1:0.5,1:1,1:2,1:4时,熔解温度tm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稀土离子对DNA的tm影响表现为:在低浓度时tm变化不大,当摩尔比为2.0以上时,tm明显降低3种离子使小牛胸腺DNA的tm下降的趋势为:Sm^3+〉La^3+〉Y^3+,此外,还发现La^3+对DNA的双螺旋结构影响与其它稀土离子相异。  相似文献   

10.
菲洛啉铜配合物对体外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咯啉、Cu^2+、还原剂体系在435nm出现特征吸收峰,表明体系中产生了(phen)2Cu^+,维考素C(VC)比巯基和还原剂时(phen)2Cu^+产量更大,·OH清除剂对phen、Cu^2+、还原剂体系损伤DNA无明显影响,但抑制对脱氧核糖的损伤,VC为为还原剂的体系中另入失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或小牛血清白蛋白对反应无影响,而活怀SOD有显抑制作用,利用顺磁共振(ESR)技术证实,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1,10-邻菲啰啉、对硝基苯肼和三氯化钌等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钌(Ⅱ)多吡啶配合物-高氯酸[二(2,2'-联吡啶)(4,5-二氮杂芴-9-对硝基苯腙)]合钌(Ⅱ)[Ru(bipy)2DAFND](ClO4)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法和粘度法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为8.91×105L/mol。  相似文献   

13.
Ca-ALC络合物和鱼精子DNA反应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为6.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Ca—ALC(茜素)络合物与鱼精子DNA在室温下2min内结合生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导致络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和峰电位的负移,峰电流值在一定范围内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3μg/mL,方法可以用于DNA的测定.和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速,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实用性.在加入DNA的条件下,电化学参数(电子转移系数α,标准速率常数Ks)显示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结合荧光法和UV光谱法,推断反应的结合方式可能为嵌入结合.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1个新型的双核钌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热熔链、盐效应、黏度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由于主配体的位阻作用,该配合物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大于106 L/mol;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配合物能够断裂pBR322 DNA,是有效的DNA断裂试剂.  相似文献   

15.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基于类三联吡啶配体,如双吡啶吡咯,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和DNA作用却鲜见报道.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4个已知的双吡啶吡咯钌配合物与DNA结合性质: [(PDP)Ru(COD)X],其中HPDP=2,5-bis(2’-pyridyl)pyrrolide,COD=1,5-环辛二烯,X=Cl- (1), NO3(-) (2);[(PDP)Ru(COD)(H2O)](BF4) (3) ; [(PDPCl)Ru(COD)Cl] (HPDPCl=2,5-bis(2’-pyridyl)-3,4-dichloropyrrolide(4).发现化合物1以经典嵌插方式和DNA结合,2和3可能为部分或非经典嵌插结合DNA,4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结合DNA.此外,通过MTT法考察了配合物1~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紫外、荧光、黏度、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吡柔比星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加入DNA后吡柔比星紫外光谱呈现减色效应,同时吡柔比星的加入使得EB-DNA荧光强度增强,黏度增大;循环伏安法表明DNA的加入使得吡柔比星的式量电位正移;Scatchard图表明吡柔比星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吡柔比星与DNA之间为嵌插作用;这些结果,可为合理改善药效,降低抗癌药物毒性和设计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action of Ru(phen)2(dppz)2+(phen=1,10-phenanthroline,dppz=dipyrido[3,2−1:2′,3′−c]phenazine) and the calfthymus DNA were studied with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u(phen)2(dppz)2+ calfthymus DNA, and their interaction demonstrated that Ru(phen)2(dppz)2+ intercalated into the double helix of DNA via the ligand dppz. Fe(CN)6 4− and NaCl can not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of Ru(phen)2(dppz)2+-DNA,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intercalation mode.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iography: LING Lian-sheng (1972-), male, PhD, candidate.  相似文献   

18.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3个镓(Ⅲ)—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GaL2,GaLbipyCl,GaLphenCl,L为水杨醛谷氨酸Schiff碱,bipy为2,2'-联吡啶,phen为1,10-邻菲啰啉)与DNA分子的键合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GaLbipyCl与DNA的作用涉及沟槽或静电结合方式,GaL2和GaLphenCl与DNA发生嵌入作用;粘度法表明配合物与DNA以沟槽模式或部分插入的方式结合.综上所述,推测3个配合物以沟槽模式或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红外差谱法研究了异优呫吨酮(1,6-二羟基吨酮)(A)及其哌啶衍生物(1-羟基-6-(2-(1-哌啶基)乙氧基)呫吨酮)(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随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化合物A和B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5×104,2.8×104 L/mol;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发生淬灭现象,化合物A和B的淬灭常数Kq分别是1.9×104,3.7×104 L/mol;两种化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CT-DNA发生作用,B与DNA的结合能力比A强;并且呫吨酮芳环的嵌入使DNA螺旋变得松散、碱基堆积增强;化合物B插入后使CT-DNA的构象变化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