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花生2S蛋白提取分离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低盐缓冲液提取加热处理的方法分离了花生种子2S蛋白组分,用激光质谱法测定了2S蛋白各组分的分子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S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S蛋白的加工工艺性质。  相似文献   

2.
花生 2S 蛋白的提取分离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低盐缓冲液提取加热处理的方法分离了花生种子的2S蛋白组分,用激光质谱法测定了2S蛋白各组分的分子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S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2S蛋白的加工工艺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花生2S蛋白主要由17种多肽组成,富含Cys及Met等含硫氨基酸,且具有很强的耐热性与亲水性.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对植物胁迫条件下的保护机理,利用RT-PCR结合RACE的方法,克隆甜椒内质网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CaHSP22.5)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和转基因烟草分析.获得了包括全长开放读码框(ORF)的CaHSP22.5基因的cDNA序列,与目前已克隆的ERsHSP类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甜椒CaHSP22.5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马铃薯和番茄的ERsHSP类蛋白的同源性最高.通过叶盘法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成功获得了正反义转基因烟草,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种子为材料,脱脂后分析其成分。采用Osborne分级分离法得到三种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检测其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热变性温度、氨基酸成分等理化性质,分析pH和NaCl浓度对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发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液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种子脱脂粉中含量最高的三种成分为粗蛋白(51.04%)、粗纤维(23.60%)和总多酚(15.26%);火龙果种子中分离得到白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提取率分别为19.51%、14.07%和32.29%;白蛋白由2个亚基组成(分子量23.4kD和14.2kD),球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21.7kD、18.7kD和15.2kD),谷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49.5kD、34.2kD和18.6kD);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热变性温度分别为59℃、58℃和91℃;谷蛋白的表面疏水性(2730)最高;白蛋白的总巯基(5.38 mmol/L)和游巯基(2.35 mmol/L)含量最高;3种分离蛋白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4≦pH≦6范围内3种蛋白的溶...  相似文献   

5.
对苍耳果实中处于不同休眠状态的大小两种种子,进行了五种生化指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苍耳种子含有较多不同分子量的贮藏蛋白和SOD;在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热激对其萌发和早期生长若干生理性状的影响.通过对未浸泡和浸泡过的种子分别进行43℃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显示二者在萌发率、胚根和幼苗的生长势等方面对热激反应的程度均不一样,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期经热激(38℃)处理后,与其在22℃条件下相比较,芽蛋白组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大于97.4KD、小于14.4KD和66.2~42.7KD范围内分别新增2条、1条和3条蛋白质带,另有8条带加强(42.7~14.4KD)和2条带减弱(97.4~42.7KD)。与热激条件下的常规稻湘晚籼2号比较,培矮64S经热激(38℃)后新增了4条蛋白质带,另有2条带加强和1条带减弱。在热激后,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中蛋白质组分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植株体内某些酶系统的改变,以致影响芽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芽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绿豆种子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8个绿豆品种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涛 绿豆种子蛋白质以球蛋白为主,占4种蛋白质总量的60%以上,其次是清蛋白,在占25%左右,这两种蛋白质是绿豆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质部分;谷蛋白占10%左右,醇溶谷蛋白在4种蛋白质中所占的比例最小,只是微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期当色体蛋白主要有19条蛋白质谱带,它们的分子量约在14~97kd,用Jeppesen介绍子方法抽提得到的组蛋白,经电泳检测发现有6条谱带,包括2种H1和4种小分子量组蛋白(H3,H2b,H2a,H4)染色体骨架蛋白中,37kd,38kd,40kd和43kd4种蛋白质成份较为清楚,可以认为是中期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州郊区芜菁花叶病毒芜菁毒系的研究,表明该病毒的衣壳蛋白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20000。当纯化病毒或病毒蛋白在4℃冰箱中放置两个月后,蛋白质已部分降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两个吸收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分子量为20000和8770的两种组分。降解是由于病毒衣壳蛋白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和深层培养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四个方面的应用;获得高白蛋菌丝;制备药物;开发利用野生菌途径之一;液体菌种制备。运用深层培养技术原理提出这一技术应用广泛的理论依据。针对深层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酰基化κ-卡拉胶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水解法将κ-卡拉胶降解为低分子量卡拉胶,并制成四丁基铵盐,在适宜的反应体系中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得到低分子量κ-卡拉胶O-邻苯二甲酰基化衍生物。借助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酰化衍生物的凝集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降解后κ-卡拉胶的结构单元没有被破坏,邻苯二甲酰基被成功地引入到κ-卡拉胶的分子链上,酰化衍生物表现出显著的血细胞凝集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扫瞄电镜观察低能铜离子注入绿豆(PhaseolusaureusRoxb.)种胚后子叶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注入前后种胚内部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测试.试验证明离子注入后种胚内部淀粉含量和蛋白质的成份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帧时隙ALOHA反碰撞算法仿真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ATLAB模拟实际的无源标签反碰撞过程.设计了帧时隙ALOHA算法仿真及数据分析程序,对碰撞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碰撞时隙中平均标签数目与碰撞时隙比例的关系,为动态调整帧长度,提高识别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碱提法提取苦瓜种子中的蛋白质,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苦瓜种子蛋白对大肠杆菌、根霉菌和酿酒酵母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对根霉菌作用最明显,此表明苦瓜种子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葡萄(Vitis vinifera L.)籽蛋白是葡萄籽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开发成膳食蛋白或功能性蛋白的潜力.在确定葡萄籽各主要成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结合质谱鉴定手段,确定了葡萄籽蛋白的主要成分为11s球蛋白;通过氨基酸组成检测及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比较,明确了葡萄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最后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葡萄籽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葡萄籽蛋白的综合利用及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热激蛋白是细胞或生物体受到热激后新合成的一类遗传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全部热激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热激蛋白共有HSPC(HSP90)、HSPA(H...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改性κ-卡拉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天然κ-卡拉胶降解至数均分子量为10 000,并制成四丁基铵盐,用水杨酸对其改性,合成O-水杨酰基低分子量κ-卡拉胶.UV、FT-IR、1H NMR和13C NMR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杨酸与κ-卡拉胶结构单元中G4S上6位羟基反应生成单酯,产物的酰化取代度为0.69.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水杨酸的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D M Carrington  A Auffret  D E Hanke 《Nature》1985,313(5997):64-67
Lectins are proteins with multivalent carbohydrate-binding sites, which confer the ability to agglutinate. The seeds of legumes are particularly rich in lectins, for example, concanavalin A (Con A) comprises up to 15% of the protein in the cotyledons of jack bean (Canavalia ensiformis) seed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Con A and several other legume lectins have been partially or fully determined,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sequenc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reveals a circular homology (Fig. 1A); rearrangements within the genome have been suggested to explain this. We report here that the circular homology displayed by Con A is due to a post-translational transposition and ligation within the initial polypeptide. This type of modific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for eukaryotes, although it has been suggested to occur in bacteriophage lambd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