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圆形贮液池弯矩分配传递无限次的闭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由顶板、底板和圆柱形池壁组成的圆形贮液池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进行内力分析,池壁上、下端的圆周视为弹性嵌圆结点,用圆柱壳理论计算池壁的固端弯矩,用薄板弯曲理论计算顶板和底板的固端弯矩,从而求得上、下2个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然后用弯矩分配法对结点的不平衡力矩进行无数次分配传递,求得无数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闭合解。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2.
钢筋砼以向板弯矩系数的简捷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按弹性理论确定的双向板弯矩系数进行回归分析,提出计算弯矩系数的简捷计算方法。文中计算公式适用于计算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砼四边支承矩形板,具有计算简便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按弹性理论确定的双向板弯矩系数进行回归分析,提出计算弯矩系数的简捷计算方法。文中计算公式适用于计算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砼四边支承矩形板,具有计算简便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切片理论和Taylor的平面圆柱附加质量表达式,在考虑刚体耦合运动的情况下建立了刚性细长柱体在纵向平面内倾斜姿态落水冲击时的运动方程,利用变步长辛普生积分和变步长龙格-库塔法求得了细长柱体的入水轨迹以及弯矩和剪力分布规律,并指出了最容易产生弯矩、剪力破坏的位置及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木结构中最简单的单向直榫节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机理,推导了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借助试验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理论公式为基础,对影响单向直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榫头长度与柱径之比小于1时,榫头长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榫头宽度的增加同样能够提高单向直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摩擦系数的增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修缮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分层后五跨刚架用弯矩分配法对结点的不平衡力矩进行无数次分配传递,求得无数次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之和,得闭合解。  相似文献   

7.
运用有限元理论和增量迭代方法对预应力连续钢梁在弹性及弹塑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施加预加应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次弯矩对连续梁的内力分布,刚度以及变形的影响,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两根预应力双迭连续梁的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将铁摩辛梁理论与普通切片法结合起来,对具有任意剖面的快艇,建立规则波运动的非线性水弹性方程,然后用数值方法步进求解,对于不规则的波中的运动,用时域分析方法预报了快艇的运动和弯矩,并以21艇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刚性艇结果以及试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管制管过程中钢材板卷反复弯曲展平对钢材强度的影响,对X80钢制成的试样进行了4点弯曲实验.在各弯曲试样得到不同的预应变后,又对其进行反向加载,记录不同预应变下各试样反向加载的弯矩随表面应变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存在预应变后,试样的弯矩-应变曲线低于初次加载的弯矩-应变曲线,且试样的预应变越大,弯矩-应变曲线越低,即随预应变的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且出现了包申格效应.通过进一步理论计算,得出了材料预弯到屈服后再反向加载时,不同预应变下的屈服弯矩值,且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的屈服弯矩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0.
正交切削的切削弯矩预报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带弯矩的正交切削新模型,提出了切削弯矩的理论预报方案,其特点是考虑了第一变形区和刀-屑接触区的实际应力分布,考虑了工件材料变形强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切削弯矩的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和良好的一致,与切屑控制理论比说明,用切削弯矩的规律解释切屑的卷曲,折断机理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圆形截面杆纯弯曲回弹弯矩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圆形截面梁(杆)弹塑性纯弯曲回弹应力应变的变化过程,利用回弹应力应变函数、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出回弹曲率(公式[4]及回弹弯矩(公式[5])。发现经典纯弯曲理论把塑性弯曲时回弹弯矩定义成弹塑性弯矩,在回弹计算时存在较大理论误差。  相似文献   

12.
在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中,其主梁采用弹性理论进行内力计算。对于等跨三分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主梁,相关参考书中仅给出了跨中最大弯矩处的计算系数,其它关键截面处的计算系数则未给出,这对主梁弯矩图及弯矩包络图的准确绘制及描述带来一定的困难,使梁中负弯矩筋的截断点的位置确定显得困难。为此,对三分点集中荷载下的2、3、4、5跨连续梁,根据静力平衡条件,采用弯矩叠加法,给出了另一点处的弯矩计算系数。其结论对相关工程问题的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隧道截面仰拱连接处最小弯矩应力的目标,应用有限元原理对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大跨公路隧道结构截面形式进行内力计算,通过Ansys优化分析边墙与仰拱的连接部位,找到最优的隧道横断面连接形式;同时考虑到现场支模等施工的需要,优化找出与仰拱直线连接时最优直线段高度.发现直线连接相对于曲线连接弯矩最大值约增大20-30%.在满足净空及工程要求条件下,最大弯矩随直线连接段高度增加出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最大弯矩随围岩级别增高增大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在小变形前提下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纯弯曲梁的弹塑性受力变形特征.假定功能梯度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且其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梁高度方向按照指数函数变化,根据Mists屈服条件导出了纯弯曲梁的弹性极限弯矩、截面弹塑性应力以及塑性极限弯矩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性能与均匀材料梁不同,材料屈服不一定首先产生于截面最大应力点,塑性变形的产生、扩展具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材料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沿截面高度的梯度变化对纯弯曲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极限承载能力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梯度材料梁的弹塑性分析提供验证的考题,也可为简化理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边界积分法求解基于Reissner理论的厚矩形板弯曲问题,给出了厚矩形板在集中力矩作用下的弯曲问题的封闭解析解,并给出了具有实际价值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静力试验是风电叶片全尺度检测的必备环节,为了提高试验中弯矩分布精度,基于引入叶片自重的弯矩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加载力布置的变参型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研究了不同加载点数加载力布置的弯矩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弯矩分布精度与加载点数正相关,且对加载位置极其敏感。其次,通过动态更新学习因子和惯性权重,并引入概率0. 2的粒子变异,改进了粒子群算法,提高了算法收敛性和搜索平衡性,尤其提高了叶片叶根和过渡区的弯矩分布精度。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开发了一套静力试验加载力布置软件,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塔四跨悬索桥活载效应下的静力特性,拓展单跨悬索桥挠度理论公式,建立了多塔连跨悬索桥挠度理论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引入“代换梁法”求解方程组。基于MATLAB语言平台考虑了集中力引起的主缆水平力增量对影响线的非线性影响,开发出基于挠度理论的多塔连跨悬索桥内力线形的程序。研究结果表明:挠度理论解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位移相对最大偏差为5.3%,弯矩最大相对偏差为13.9%; 加劲梁最大挠度发生在两个主跨跨中处; 挠度理论的位移和弯矩大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依此控制结构设计是较安全的。挠度理论在三塔四跨悬索桥设计中具有足够的适用性,可以应用在多塔连跨悬索桥的初步或者概念设计方面。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张力对螺旋弹簧成形及回弹影响的问题,建立受张力影响的螺旋弹簧成形及回弹理论;讨论当簧丝受弯矩和张力共同作用时,弯矩与簧丝横截面应力、张力与簧丝横截面应力、回弹比与张力的关系;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8实现不同张力下螺旋弹簧冷绕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与模拟结果均表明:张力不同会导致弹簧最终回弹量的不同:张力越大,簧丝在卸载时越容易保持成形时的形状,回弹量越小:实际生产弹簧时,在除张力外的其他参数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大或减小张力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回弹量.  相似文献   

19.
按照塑性力学中纯弯曲梁的工程理论分析方法,将梁的材料本构关系简化成拉压屈服极限不同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对矩形截面梁的弹塑性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梁的塑性极限弯矩Mp=1.75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