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代是云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首任行政长官赛典赤迁省治于中庆城(今昆明市),滇池地区在时隔千年之后又重新成为云南地区的行政中心,显然这是时代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元以降,昆明滇池地区对辖域内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边地开发、交通完善以及边防巩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中叶,在诸多因缘的影响下,以乌蛮为主的南诏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并灭五诏,定都洱海,东平诸爨,进而促使了云南行政中心的新变迁;随着南诏、大理民族政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对其疆域进行长达500余年的经营,云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元代云南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云南行政中心东移曲靖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云南为蜀汉所辖的南中地区,蜀汉政权于225年平定南中之乱后,把统摄南中军事与民政管理机构的"廉降都督府"设置于建宁郡之味县(今曲靖),标志着曲靖地区已取代了滇池地区而成为云南新的行政中心.这一历史转折促进了滇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爨文化的繁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汉、唐朝都曾对云南进行了长期治理,但两汉的治理力度明显强于唐朝。设郡县、派驻大批官吏和军队、强化对地方首领的控制,使两汉在云南的统治不断深入,东汉永昌郡的设立,使云南全境完全纳入了中央王朝版图。到东汉结束时,已经有效管理云南330年,并使后来的蜀汉、西晋仍能有效管理云南。而唐朝更多地依靠和扶持地方势力管理云南,导致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应对,南诏的崛起最终结束了唐朝对云南的控制,历时130余年的治理最终以失败收场。  相似文献   

5.
潘珉  高路 《中国工程科学》2010,12(6):117-122
收集了1960年至2008年滇池水质及社会、经济指标,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人口、昆明市GDP的增长与滇池TN, TP, CODMn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滇池流域人口、昆明市GDP密切正相关,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是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对滇池草海水体所造成的压力高于外海,且草海水质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由于滇池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特别是2000年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滇池外海水质的影响有所减轻,外海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6.
以GIS和RS作为技术支持,对滇池历时性遥感图像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分析自1974~2004年滇池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指出城镇占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稀疏、不均匀;裸地面积上升等原因,导致滇池地表水污染、涵养和自净功能差,使滇池水质和水量依然面临严峻状况,从动态的角度揭示出滇池近3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滇池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是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不仅制约了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其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滇池水质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根据过去滇池的治理情况,总结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分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性,采取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滇池对昆明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降水是由许多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把降水量的分布看作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即用A(x,y,z,t)代表雨量场,并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汁解的方法,寻找主要因子,着重分析了干季和湿季滇池对昆明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离水域的远近和处于上风方向或下风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地形和工业区的凝结核效应也很明显影响昆明地区降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为出发点,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云南地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及实际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提高云南地区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底栖动物本底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2000年4~8月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前对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进行的底栖动物本底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15科,40种,其中4种为滇池新记录.环节动物4科,9属,11种;软体动物5科,8属,17种,(其中11种是空壳,活体标本仅6种);节肢动物6科,9属,9种.定量采样点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089.78个/m2,生物量为58.95g/m2.并分析了种类组成、分布与生境的关系,为该项目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以蒸馏水处理作阴性对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Cd,Hg处理作阳性对照试验,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水体Hg,Cd污染均会明显地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而且Hg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较大。②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地增加,而且,各样点水样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不相同。③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测定结果是一致的。④本试验可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即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在洞庭湖区先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应做好四项工作: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对堤垸因地制宜确定堤垸经济发展模式;对流域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的残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自80年代以来,对滇池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残存分布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共有10种土著鱼种,滇池金线鱼巴的分布最广,虎纹云南鳅的数量最多,嵩明县白邑乡黑龙潭和青龙潭对土著鱼种的保护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昆明盆地第四纪以来的总体气候特征及滇池湖泊的演化规律。本文综合环境磁学、TOC、pH等指标,对滇池东岸DC1钻孔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测试了包括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饱和等温剩磁(SIRM)、低频磁化率(χlf)、高频磁化率(χhf)、软剩磁(IRM-300mT)、pH值及总有机碳(TOC)。结果显示:DC1沉积物磁性特征由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反铁磁性的赤铁矿在0.3-3.6 m与14.7-15.6 m两个区段含量相对较高,结合赤铁矿的形成环境,反映了这两个区段对应的沉积环境为湖退时期;另外,结合TOC与磁化率在不同深度上的关系,表明TOC的高值与细颗粒的磁性矿物溶解有关。结合TOC在各区段的含量特征表明整个21 m沉积过程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以温暖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冬季12、1、2月和2010年春季3、4、5月每月对滇池外海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研究表明:2009年冬季滇池外海水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介于17.77~189.10 mg.m-3,平均值为56.17 mg.m-3;原初溶解氧浓度介于4.38~7.43 mg.L-1,平均值为5.93 mg.L-1;表层水柱日生产量值介于0.38~2.15 g(O2).m-2.d-1,平均值为1.05 g(O2).m-2.d-1.2010年春季表层叶绿素a介于22.24~366.05 mg.m-3,平均值为96.8 mg.m-3;原初溶解氧浓度介于4.12~9.9 mg.L-1,平均值为7.45 mg.L-1;表层水柱日生产量值介于1.31~6.07 g(O2).m-2.d-1,平均值为2.79 g(O2).m-2.d-1.总体趋势是各生产力指标值在空间上:北部水域高于南部水域,中部和南部区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上:春季高于冬季,春冬季水柱生产量、原初氧和叶绿素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叶绿素和水柱日生产量呈正相关(R2=0.439).  相似文献   

18.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以后,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爆发藻类水华.研究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有机氮(ON)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①无论在草海还是外海,间隙水中TN,NH4+-N及ON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说明底泥中的氮元素有向水体中扩散的趋势;②草海上覆水及间隙水中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均高于外海,其受污染的程度比外海高.研究揭示了滇池底泥中氮分布区域和垂直变化特征,阐明了内源氮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池外海选取8个样点,调查分析主要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识别其相关关系。在滇池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9属84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占59.2%,其次是蓝藻门,占16.67%,硅藻门占5.95%;全年蓝藻门占优势,春季隐球藻(Aphanocapsasp.)占优势,其他季节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表明:1)藻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一致,与藻类组成的季节演替以及不同藻类的生物量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有关;2) 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较小,季节变化不显著;3)藻密度和生物量与TP正相关,与NO3-和N:P负相关;而H与TP负相关,与NO3-和N:P正相关;4)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滇池最重要的优势种微囊藻的密度和生物量与pH、NH4+和TP浓度正相关,与NO3-、N:P、TN、DOC和TOC的浓度负相关。推测除环境因子外,绿藻、硅藻等优势度较小的藻类受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种间竞争和捕食等),掩盖了环境因子对藻类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