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是云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首任行政长官赛典赤迁省治于中庆城(今昆明市),滇池地区在时隔千年之后又重新成为云南地区的行政中心,显然这是时代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元以降,昆明滇池地区对辖域内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边地开发、交通完善以及边防巩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云南行政中心东移曲靖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云南为蜀汉所辖的南中地区,蜀汉政权于225年平定南中之乱后,把统摄南中军事与民政管理机构的"廉降都督府"设置于建宁郡之味县(今曲靖),标志着曲靖地区已取代了滇池地区而成为云南新的行政中心.这一历史转折促进了滇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爨文化的繁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环滇池旅游区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滇池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云南省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环滇池地区的旅游资源、市场条件和政策基础的分析,提出今后开发应根据整个环滇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进行布局建设的总体思路,把环滇池地区建成展示云南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按照与池水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开发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环境旅游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总磷、化学需氧量、透明度、总氮和生物量作为评价水质富氧氧化的指标,利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对我国青海湖、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和云南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排序为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青海湖,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多重比较表明,青海湖与云南滇池,武汉东湖与杭州西湖、安徽巢湖,安徽巢湖与云南滇池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湖泊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不同地区治理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量历史考古文物的发掘与发现,大理国时期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仅拥有历史史料证据,更具备了丰富实物考古资料的印证.从考古文物资料及相关史料来考察,大理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在南诏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进步和提高.在洱海、滇池的腹地,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甚至赶上、超过中原地区的发展水平,显示了古代云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6.
明朝统治云南,上承蒙元,下启清朝,是云南地区加快与内地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初军事上征服云南,为云南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伴随而来的汉族移民奠定了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使得内地先进的科技和文化迅速传播到西南边疆地区,尤其是儒学教育在云南得到广泛传播,加速了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了稳定和加强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明王朝在部分地区不断尝试改土归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清朝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清朝建立后,云南地区经历了初期的动乱,很快进入了长期的和平稳定发展时期.随着改土归流的进行,外来人口源源不断进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的农作物品种也逐渐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推广.这些都推动了清代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晚清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云南边疆地区形势日渐复杂.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不能不对云南饮食文化产生影响.同时,受复杂自然环境与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影响,云南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及其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云南的饮食文化由此体现出内容丰富及多姿多彩的特点,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的残存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自80年代以来,对滇池流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鱼巴及部分土著鱼种残存分布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共有10种土著鱼种,滇池金线鱼巴的分布最广,虎纹云南鳅的数量最多,嵩明县白邑乡黑龙潭和青龙潭对土著鱼种的保护最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历史上云南地区的军屯与民屯的出现和发展,云南甲马版画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影响云南甲马版画风格的主要是建安版画与早期的金陵版画。云南甲马版画所呈现出的疏放风格,一是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受到当地少数民族原始风俗的影响;二是继续传承了建安版画与早期金陵版画的疏放之风。云南甲马版画的疏放风格,是中国古代版画疏放风格的继续,对研究中国古代版画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战国到西汉的五百多年内,有过滇国。它是云南境内最早有历史记载的国家。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滇池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表明,滇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不愧为古代云南青铜文化的精华。 滇池区域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呈贡天子庙和龙街石碑村,昆明大团山以及滇池附近的澄江、新平、陆良、曲靖、富宁、禄丰、路南等地的考古发掘结果,出土了包括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器、乐器、装饰品及人物、动物的各种浮雕和园雕等物,总计将近三千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11.
清初在云南实行的汛塘制度,遍布于全省各地,深入到边疆山区。在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和山区控制的同时,汛塘兵丁与山区人民共同开发生产,促进了云南边疆和山区经济的发展,为云南农业、矿冶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汛塘制度的实施是清初云南边疆和山区开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它的修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法帝国主义通过滇越铁路的修建,操纵它的管理权,大量推销他们的商品,获取廉价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严重影响着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我国人民特别是云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3.
汉武开边     
从史料看,云南自公元前3世纪就与内地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战国有楚将庄蹻率众王滇;秦时有五尺道之开凿;至西汉武帝,中原王朝对云南的开发更是进入了高潮。经过前后三十年的经营,西汉王朝于公元前109年在云南设立郡县,大理地区则属益州郡管辖。郡县制在云南的推行,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以来,云南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蔡毓荣任职云贵总督期间,正是云南社会从明末清初的大乱到康雍乾盛世的转折点。其提出的以《筹滇十议疏》为核心的云南治理方略,抓住了当时云南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云南社会很快安定下来,转入了较快发展的轨道。蔡毓荣提出的治理措施,大多被后任者所继承,得到了较长时期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当时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故有云南平定后“抚绥安辑之绩,(蔡)毓荣开之,(王)继文成之”之评价。  相似文献   

15.
虽然云南省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但具有西部特点,也是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起点。辩证地分析云南省学前教育现状,在注重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培育云南省学前教育特色,使云南省学前教育的普及、质量与特色三者兼顾,相辅相成,从而构建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方源敏 《河南科学》2014,(3):376-38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从云南省临沧市的基本情况和耕地利用现状出发,对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临沧市耕地现状和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四象限法对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任务,并进行了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以期为云南省其他地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带来启发和提供参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条件下,努力提高临沧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在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确保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于松青  林盛 《河南科学》2013,(10):1724-1729
首先对近几年国内外电力需求影响因素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得出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是由众多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来决定的.通过文献检索、头脑风暴与专家咨询等方法,总结出山东电力需求可持续发展的14种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山东电力需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体系.随后,通过改进的ISM方法,对此体系进行聚类分析,将14种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聚类.通过聚类中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找出聚类中的核心影响因素.针对各个聚类的核心影响因素,并结合核心影响因素所处的聚类环境,给出核心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缪云台是云南近代的经济实业家和理财专家,他采取果断措施对富滇新银行进行一系列改革,重新恢复了富滇新银行的信用,最终使富滇新银行走上正轨。富滇新银行改革的成功使云南的金融得到稳定,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和云南地方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近代云南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3G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智能家居系统在其带动下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功能性也更加强大.于是以3G技术作为依托,将其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利用ARM和单片机为主CPU以及协处理器创建了硬件系统,并利用Linux系统平台来研发软件,对家居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其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抽厘、认捐方式筹集修建会馆、置办会馆产业。山陕商人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反映出东川府会泽县以及整个云南铜矿区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繁荣、商品结构不平衡、商业阶层以内地商人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