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先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就语体的变化、中华文化涵域的变化与经世致用性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兴起的华文教育热潮与历史上的海外华文教育热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指出海外华文教育经历了以完全保留中华(儒家)文化为目的、尝试将国内教育体系与价值观移植到海外居住地,到全球化形势下逐步适应华人的商业、就业等谋生需要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变化。然后提出,应多层次、立体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充分利用传统的海外华文学校与华人社团、华语远程教育与空中教育网络、海外华文报刊传媒、华语影视体系、海外华文文化事业机构、海外中国学机构、海外华人宗教团体与慈善机构、海外中国商业机构和海外中国旅游机构等社会资源作为平台,继续解决好教材和师资问题,为当地华文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渐形成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区之一,其华人教育有着较早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经曲折和坎坷。印度尼西亚历届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高低以及华人的文化认同都影响着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是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支撑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5.
短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江苏省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研究员陈辽先生,于三月二十四日来我校访问,与我校程志翔校长等领导和中文系教师就文科类专业的发展进行了热情交谈,陈辽先生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和意见。随后,陈辽先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校“文浩科学馆”。並向程志翔校长建议:在江南大学召开一九九二年度“江苏省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年会”,届时将有许多知名学者和海外作家、评论家赴会,对促进我校文科专  相似文献   

6.
袁鑫 《科技信息》2011,(16):I0138-I0138
在早期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由于"东方主义",为澳洲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华人形象长期以来一直以消极"滞定型角色"出现。亚历克斯.米勒的《祖先游戏》是一部华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移民史,是正面刻画移民华人里程碑之作。祖国的富强与否决定着海外游子的中华民族的根的有无,决定着巨人的形象能否屹立于世界东方,决定着笔者能否回望华人里程碑《祖先游戏》。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25~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暨第10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承办。会议收到海内外专家的32封贺词贺信。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董传杰司长、国务院侨办侨务干校  相似文献   

8.
徐天河,男,汉族,1952年12月25日出生。广西博白县人。现任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管教学与科研的副主任、教授,在读文学博士。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广西中国文学学会会员、玉林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编委。2005年“新世纪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现代诗年会”主要筹备者之一。主讲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性别文化研究、桂东南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程。曾获玉林师专首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997)、广…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6,(1):21-23
<正>莫言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本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世界读者认可的标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的文学成就已经为国外文学翻译与研究界注意,仅举以下3例就可以大致说明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情况:1.在莫言小说的10个长篇英译本(全为Howard Goldblatt翻译)和1个短篇集英译本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中国籍尤其是浙江籍新移民群体进入意大利并迅速发展壮大.撒丁岛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受到了华人移民潮的冲击,不少华人移民至此形成了与旅意华人群体密不可分但又迥然有异的一群.本文从中国移民进入意大利和撒丁岛的历史角度概括性地探析旅意中国移民,特别是浙江籍移民这一特定群体,以期借此梳理华人在新兴移民国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 ,其华人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各国当局民族同化政策的影响 ,华文教育历经坎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由于我国国力增强 ,华语在世界范围内渐成“强势语言” ,东南亚各国政府在对华文教育政策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顺应时势 ,全面开放华文教育。目前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已呈复苏景象 ,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要使之全面繁荣 ,还要解决诸如经费、师资、教材等方面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华侨史研究学者陈三井——陈三井教授说,海外华人奋斗史其实就是一部血泪斑斑的移民史,海外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华人遭到迫害甚至屠杀的史实。据西班牙华文媒体报道,从今年年初开始,西班牙社会上多次发生针对华人的事件,比如说元旦期间上演侮辱性小品、马德里街头小黄人形象的侮辱华人事件等等,为华人移民心中蒙上了阴影。3月14日,位于巴塞罗马的一家华人酒吧又发生了一起排华事件。侨居在巴塞罗那的苏先生与妻子在最繁华的商业街道Passeig de Gracia经营一家小酒吧,酒吧生意不错,苏先生一家也与当地西班牙人相处得很好。但3月14日上午八点多他来上班的时候,却发现店面的两处墙壁和大棚伞上,全部被人用喷漆喷上了Mafia China  相似文献   

13.
明州(即宁波)地处中国大陆东海之滨,航道四通八达,海外交通便利,是开展海外贸易较早的城市之一,和世界各国进行通商贸易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到了宋代,明州和世界各国(如:高丽、东南亚、阿拉伯等)的交往达到繁盛的阶段.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明州与高丽的交往有了显著的增加.北宋时,由于与高丽的交往日益频繁,高丽来明州的人日益增加,北宋政府为了接待高丽使者和商人,在明州兴建了“高丽使行馆”.为了了解北宋和高丽的交往情况,中韩两国历史学界和建筑学界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高丽使行馆作为两国交往的重要场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尝试了解、研究有关高丽使行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创刊于1979年,在历任主编欧阳桢、倪豪士、苏源熙、奚密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北美地区中国文学研究的翘楚.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国内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切入点,《中国文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往人们多从鲁迅的述著中研究其创作思想,本文则研究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着重论述鲁迅的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引进先进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以改变国人的陈旧思想观念,促进国家、民族的觉醒;建设和发展中国的新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各民族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9~12日,"一带一路与世界华文文学"杭州峰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王列耀和楼含松两位教授担任大会主办方主席。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响应"一带一路"宏伟战略,进一步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加强彼此之间跨文化、跨语际的学术交流。大会收到论文共计72篇。参会学者中境外人数一百余人,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大家齐聚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有着它独特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生活背景。新加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备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有着一部血泪斑斑的受难史。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要民族构成的国家,华人不仅以生命和鲜血为开发新加坡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整个政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东西方华文文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观照,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和两地文坛的种种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展望了发展趋向,并指出: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今天摆在东方和西方华文文学作家面前的共同课題。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华人移民作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随着华人素质的整体提高及中国实力的增强,华人在知识领域和政治领域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人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社会力量,为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创作更多的是讲述与自己一样移民海外的华人的遭遇,描述华人的边缘地位和对中国的思念,描写他们的坚强和美好人性,反映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和歧视。严歌苓在对边缘人物的刻画中,在对移民美国的命运的转达中,完成了对祖国文化的深刻反省和对西方文化的敏锐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