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审美风范上,茅盾与巴金一个偏于客观,一个趋于主观。他们这种审美分野在对审美对象的择取与把握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因而也就颇值得深入探究。一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主客体融合与统一的审美活动,不同作家在审美感应上有不同的取向与倚重。茅盾与巴金就是分别以“写实”与“写意”创建了各自的艺术机制。茅盾十分注重审美创作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追摹再现生活的“写实性”:客观地“写”社会人生之“实”。“写实”倾向的作家不乏其人,而茅盾的“写实”却自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其一,展呈“全般的社会机构”。茅盾反复强调,文学家所要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文学家应以宏大的气魄全方位地展呈“全般的社会机构”,务求作品的“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新文学史上,茅盾首先开拓了并反复致力于描写民族资本家题材;他是怎样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的”?这里又显示着他哪些艺术个性? (一) 构成作家创作独特性一个外在标志是,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怎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某个社会阶层的命运,去感受、发现、揭示社会问题。一部现代文学史已经证明,民族资本家题材是茅盾“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是茅盾最最偏爱、敏感的题材领域。 《子夜》、《多角关系》等作品不用说明显地证明了上述论点。也许《动摇》、《第一阶段的故事》、《清明前后》更能有力地说明茅盾对这个题材特殊的兴趣。《动摇》侧重于  相似文献   

3.
在巴金的艺术世界里,跃动着一个性格特异的人物群。他们嫉恶如仇,雄心勃勃,好似暗夜里的闪电,以狂放的姿态、雄强的气度、巨大的能量,冲击着、震撼着暗无天日的黑暗社会。这就是巴金以极富浪漫激情的笔触描绘出来的复仇者形象群。这个形象群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巴金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塑造他们的?他们在巴金的创作道路上占有怎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周易》无论占卜符号,还是文字符号,都是艺术的符号。“艺术说到底是一种含蓄意指性的审美意识形态。”因此可以这样说,《周易》实际是一部艺术符号学或符号学美学。那么,《周易》艺术符号学特质是什么?根据艺术与审美原理,可知它的特质是诗。即《周易》原初语言是诗。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来判断。一、从寓言原根型隐喻看,《周易》是诗。《周易》文字型符号基本上是寓言,哈曼说:“必须把所有的寓言都列入宣传诗,因为在寓言中,对引人入胜的故事的审美兴趣被非常巧妙地用在故事的道德教训上。”甚至波捷勃尼亚还把寓言看作能够  相似文献   

6.
怎样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关键在于“传神”。可以这样说,能否“传神”,是权衡一个艺术品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鉴赏作品的重要审美原则。“传神”一语,早在我国明代小说评点家叶昼,在评点《水浒传》时就已提出。他认为,“传神”是“《水浒传》之所以与天地相终始”的根本原因。 在小说创作中,通向“传神”艺术的彼岸,有哪些“桥”可作为“通道”的呢?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他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学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对中外文学传统作过“穷本溯源”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二期)茅盾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8.
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征主要是:史诗式的反映时代,强烈的参与感和使命意识,注重思想深度对艺术深度的特殊意义;茅盾从经济视角和文化视角来观照都市,以审美和辨证的态度来写都市;茅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紧密结合,表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成因。所有这些经验,对当代小说创作都有显性或隐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文人画入手探求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发现并找到中国文化影响下文人所特有的尚清意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尚清意识这一美学概念,厘清尚清意识的由来以及尚清意识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以独特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人画中体现出的这种艺术精神,从而将“尚清”这一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态度归纳为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尚清意识。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各种欺世盗名的“艺术李鬼”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混淆了人们的视听,而且践踏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的尊严,严重阻碍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所以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不仅是新世纪文化艺术复兴的希望,更是促进健康人性与社会和谐的希望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你对艺术的看法怎样?”“哦,我不思索它,我只购买它……”高尔基在一篇题为《共和国的一个大王》的访美印象记中,曾经用这样短短的两句对话,讽刺过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对于艺术的态度和艺术在美国的遭遇。把艺术当作任意买卖的商品和投机发财的工具,这正是金元帝国文明的一个特征。不久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了美国正在盛行的“艺术”投机狂的情形。这家杂志写道: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对艺术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像购买股票和证券一样,“艺术已经成为一桩生意兴隆的大买卖”了。在华盛顿、纽约和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批评家。在他漫长而丰富的现代文学批评中究竞形成了怎样的批评范式,研究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的批评,过时了,有的在首肯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带来的史识和气度的同时,又批评茅盾缺乏审美批评,缺少艺术感受力与想象力。本文从茅盾作为批评家的实际和他的批评文本的实际出发,认为茅盾的现代文学批评是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能把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宏观与微观,深入与浅出,严实与空灵相结合,从而使他的批评既具史识和气度,又不乏审美的真切、机敏与细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稳健有力、别具一格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13.
装饰艺术及装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包容面又十分广泛的艺术形态或创作体裁,装饰艺术以实用为目的,以形式表现和审美表达为核心,兼备了实用与欣赏、具象与抽象、表物与寓意等方面的特点。装饰艺术具有形式结构上的内在规定性,其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地拓展和延伸。装饰造型是装饰艺术的物化和载体,是装饰艺术的视觉化、形象化。由于其功能及审美价值的文化取向形成了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从而在造型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说得好:“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它同样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有她特殊的艺术规律。有的人谈恋爱告吹,不在于他们没有良好的爱情基础,而是因为没有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情。那么,怎样掌握好这门艺术呢? 马克思年轻时热烈深挚地爱着燕妮,但表露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茅盾先生,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近年来,茅盾小说的艺术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以人物刻画为例,就已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个性化的语言等方面的不少论述。但是,关于茅盾小说人物刻画的对比艺术,却很少有人提及。这里,笔者对这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翻开茅盾的小说,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茅盾先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描写,异中求同,将相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刻画,同中求异,甚至将同一个人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以其性格的不同作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完整具体。一、同一阶层人物的对比茅盾的小说中,同一阶层的人物是颇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小说艺术无论在手法上、策略上还是在艺术的境界与旨趣上都全方位地超越了我们常规的小说话语范式和审美品味,因此,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理解的难度,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更仔细的阅读来与之碰撞,来相“推摩”,在双向“互动”中领悟它的艺术旨趣的同时调整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胸襟.莫言的小说艺术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的艺术智慧,继承和创造性运用了人类已有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和艺术策略,那些已有的艺术规则、藩篱并不是被他践踏、破坏了,其实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这些规则、这些藩篱、这些遗产获得了新的生命,得到了新的激活,他在这些审美的藩篱间天马行空式地活用着这些艺术规则和手段,探索着新的综合创新的可能,创造着新的艺术天地.莫言的这种艺术胸襟、“才、胆、识、力”从艺术表达手法和艺术审美特色方面来总结,可以归纳梳理为10个不同的侧面,这些方面有的相互有交叉,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无法断然分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方“美在于形式”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性变化 ,揭示了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形式作为艺术本性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表明 ,在审美与任何艺术活动中 ,形式是流变的与多元的 ,这种关联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该文主要从形式美与艺术本性的关联出发 ,从哲学角度思索及增进对建筑形式与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人类远古的音乐生活,由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历史局限,基本上呈现出“创作、表演、欣赏”之“三位一体”的艺术审美范式。人类当代的音乐生活,基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社会进步,大体上表现为“创作、表现、欣赏”之“系统分工”的艺术审美格局。从“三位一体”的音乐审美范式到“系统分工”的审美格局的确立,大约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舞台演奏艺术的最佳境界”之课题研究,即指向当代“系统分工”音乐生活中的器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成功与否决定于艺术家赋予艺术品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和力量。巴金小说的成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倾注了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激情。但他的情感倾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激流三部曲》充满了悲愤的谴责;《爱情三部曲》则包孕着热情和冲动。那么写于1944年的《憩园》,倒底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撑着它的艺术框架的呢?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抗战后期,巴金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的严峻,在写作《憩园》前后,他创作了一系列真切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如《第四病室》等,并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态度。期间两回成都,看到了使他难忘的老家,听到五叔的死讯,这一切不禁唤起了对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