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心怡 《世界知识》2013,(20):60-61
宋选铨在民国外交界的地位并不高,却是通过参加外交官考试进入外交部,从外交部最基层做起的外交官。他留下的《宋选铨外交回忆录》,翔实细致,记载他本人的外交生涯和民国外交的诸多精彩片断,为民国外交史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2.
陆征祥与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与南方革命政府并存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民国外交官们也跨越了这两个时期。由于秉承职业外交官服务于国家而非特定政府的理念,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相继服务于北洋和南京两个政府。北洋政府时期是民国时期一个特定的阶段。由于这个时期军阀当政、战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美国驻巴西使馆出了一次洋相。该使馆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了一次介绍美国印刷设备的招待会,会上心不在焉的美国外交官向讲葡语的当地宾客送上的竟是西班牙语材料!一时间此事在外交界引为笑谈。据说,这并不是因为使馆的一时疏漏,而是因为美国外交官对做经贸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之中很多人仍停留在冷战思维上。对比那些早就巧用外交杠杆推动本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各国外交官,特别是对比善于推销本国产品的日本、法国、德国外交官,美国的外交官在做生意方面显得笨拙。难怪美国出口商说,他们在海外做  相似文献   

4.
关培凤 《世界知识》2011,(21):64-65
吴宗濂是一位有作为的外交官,职业生涯跨越晚清与民国,在清末就提出应大力推广舞会,“以彰国体而结邦交”;认为外交官的服式关系到国体邦交的重大情势,因此需要适应国际惯例而加以改变,“以期便利而祛隔膜”;  相似文献   

5.
8月14日,国家科技部驻外科技外交官考察团来山东省考察,并为山东省的科技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在科技部驻外科技外交官座谈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厅长董昭和代表省科技厅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各位科技外交官的到来,是对山东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科技外交官对山东省的科技工作.尤其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多出点子。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人看来,满身泥泞、一脸油汗,这副形象是怎样也难和“外交官”这个身份搭上界的。然而,在外交部就有这么一批人要经常如此,而且,往往更甚于此。他们就是以梳理祖国边界为己任,以勘界和边界谈判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外交部条法司从事领土边界工作的外交官们。他们的故事,让我从马亚欧这个人说起。还是在炎热的8月。一天,听说外交部条法司的马亚欧被评上了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和外交部优秀  相似文献   

7.
从通知驻外到出国,外交官们往往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段时间还要学习国外的情况,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家里的事。所以很多外交官,其实都是"甩手掌柜",丈夫常年在外,家里有妻子照料着家庭。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采访了多位大使级的外交官。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与各位大使都聊到了"外交官夫人"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的话题,几乎每一个大使都说到,当了外交官,就普遍兼顾不上家庭了。新中国初建时,外交官制度学习苏联,当时外交官是可以带夫人同行出国的。但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花费  相似文献   

8.
外交官,顾名思义,是指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广义上,它包括本国外交部的官员和派驻外国的外交人员这两类;狭义上,专指后者。怎样当好外交官,外交官应具备那些条件?据笔者在国外工作所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体会,提出如下一些初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吧。一、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经过严格选拔。西方国家和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根据政府各部门的需要,按法律或惯例均建立了外交官系统、金融银行系统、司法警察系统等文官管理制度。在每年招聘,选拔各系统官员时,一般都把外交官的选拔列在首位,条件严,考分高。换句话说,即把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经过考试首先选进外交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领事官     
苏原 《世界知识》2014,(6):71-71
<正>我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在一般人眼里我是外交官,但严格地说,我在总领馆工作,就不能算是外交官,只能说是领事官。领事官的权利与义务在《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里均有详细阐述,这个公约可以说是各国领事官员的行为准则,就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之于各国的外交官一样。领事官与外交官的差别也就体现在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上。两个公约的条款林林总总,不能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西服革履地出席一些重要外事活动时,都会感到作为一名外交官的神圣与自豪。但在受国际制裁的伊拉克,我却别有一种体验。”作为一名外交官,我曾去过世界许多国家,有常驻的,有经停的,也有短期访问的。在驻外工作中,有机会见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各界名流,与他们合影留念、共进晚餐;还有机会参加我国家主席、总理、委员长、部长访问驻在国时的接待工作,乘坐专机到外地访问、参观世界级的名胜古迹等。每当我西服革履地出席一些重要外事活动时,都会感到作为一名外交官的神圣与自豪。但在受国际制裁的伊拉克,我却别有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11.
晚清出洋的外交官对欧美监狱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教育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他们认为欧美监狱不但管理人性化、狱制合理、依法管理,而且效果良好。虽然这些外交官受时代背景的局限,对欧美监狱的认识并不全面、科学,但他们以自身著述和言行,推动了清末监狱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石建国 《世界知识》2013,(12):64-65
1936年9月20日,广西梧州,天气闷热异常。黄昏时分,在西江一路七层高的"西宁酒店"(现新西旅店)里,发生了民国史上著名的军统刺杀"暗杀大王"王亚樵事件。很少有人知道,参与策划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官的陈质平。从军统特工到行政院驻缅代表陈慈(1906~1984),字质平,原名陈玉炳。  相似文献   

13.
贪杯的间谍     
前不久,一桩蹊跷的、涉及一位苏联外交官的事件在西方传开了。3月22日下午,在马德里的巴拉哈斯国际机场上,只见12名苏联外交人员簇拥着一名苏联外交官及其家属,匆匆登上苏联航空公司一架班机。机场人员发现,这一行人的神色很异样,那名苏联外交官几乎是被其他人架着双臂拥上飞机的。很快,苏联驻马德里大使馆作出了解释:驻马德里高级商务官员维亚切斯拉夫·克赫马拉已奉调回国。联想到在机场上的异常现象,人们对这样的解释当然是不信服的。新闻界顺藤摸瓜,深入调查,终于查明所谓“奉调回国”的维亚切斯拉夫是因为暴露了自己的克格勃官员的身份而被押送回国的!马德里轰动了。西班牙一家颇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晚清和民国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两个特殊时期。晚清是“睁眼看世界”的年代。在国人看来,对外关系如同雾里看花,一切都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新鲜与陌生感。但进入民国后,中国外交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出现了一批既熟掌外文又精于国政的职业外交家群体。他们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奋力拼搏,努力为弱势逆境的祖国收回权益、争得地位、改变命运、赢得尊严。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们有成就,有失误,有无奈,有辛酸。因此,本刊在继李扬帆“晚清涉外人物系列”之后,力邀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石源华先生组织了一批“民国外长系列”文章。希望它能为我们“认识”这些杰出外交家推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的形象中山装是外交官的一种心路,一种记录。对于中山装我几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它。外交团被人们称为穿礼服的人群。外交官的服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国外,大家辨认陌生人的国籍,除了肤色就是看其穿戴的服饰了。从历史上看,服饰制度与礼仪典制结合在一起,服饰也是礼仪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我与中山装各国外交官衣着都有严格的要求。记得1965年我大学毕业进外交  相似文献   

16.
外交团是各国派驻在某一国家的外交代表的总称。从狭义来说,外交团的成员就是各国使馆的馆长;从广义上讲,外交团的成员除馆长外还包括各使馆的全体外交官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未成年之子和未结婚之女)。各级领事则不算外交团成员(使馆主管领事工作的外交官除外)。外交团不是根据国际法的规章设立的机构,不是政治组织,而是根据传统和国际惯例形成的。外交团以外交团长为首。外交团团长也称领袖使节或首席使节,由外交团中等级最高、递交国书最早的外交代表担任。在驻有大使的国家中公使就不能担任外交团团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外交部领导的了解,大都来自新闻媒体中外事活动的一些片断。毫无疑问,他们的上镜率远比其他部委的领导高。他们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代表,外交官形象的缩影。然而,大家通过这些渠道所看到和听到的只是他们风光的一面、荣耀的一面,其幕后的感人故事,他们的艰辛和忙碌,为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最近,莫斯科食品短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居住在该市的几千名外国人,包括外交官、实业家和记者。通常,他们可以自由出入普通居民不能问津的外汇食品商店,以高出普通市场几倍的价格,用英镑、美元、马克等支付购买的食品。据法新社7月下旬报道,近来这些商店都挂上了“不办公”的牌子,外国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名外交官贿赂了商店的售货员,悄悄地探问其中的奥秘。售货员说,“我们不是不要美元,但是没有货,实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6日,李肇星外长在记者会上提到了工作、生活在艰苦地区的中国外交官李建国、符华强、邵关福。其实,他们只是这个群体的几名代表,更多的外交官的经历是不为人所知的,他们敬业、奉献、默默无闻。上个世纪70年代末,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与乌干达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为期半年的全面战争。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全体外交人员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考验,在坎帕拉外交界树立起了一个整体英雄形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20.
外交之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妥协之道。两国相争,只要不是城下之盟,双方总要妥协,通过妥协解决争端。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驰骋,一个必备的能力是:敢于妥协和善于妥协。首先是要敢于妥协,为此就须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列宁说得好:坚信“不论什么妥协都一概加以反对”是“难以当真看待的孩子气”。在一定条件下的妥协,不仅不是坏事,恰是外交斗争的需要。而该妥协时不妥协,反倒会贻误良机,深受其害。同时,外交官又须善于妥协。这其实是外交斗争的最难处。是否是一个好的抑或不称职的外交官,在这个问题上可见分晓。妥协是一门艺术,外交官应熟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