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邦直是我国明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其律学思想在我国音乐史上应有重要地位。对王邦直及其律学思想进行研究,厘清其族系生平,探研其音律著述,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及世界音乐史库,而且有利于促进音乐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律学家王邦直的专著《律吕正声》,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乐理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律学观中的乐道、天道与人道;二是"律历同道"观及其对自然之"天"的重视;三是乐律之度量规制与"天人合一"的律学观;四是"天人合一"律学观中的律以辅政思想。"天人合一"包含了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所追求的终极性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它渗透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许多思想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乐律学研究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在今天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应用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写作此文,以期对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4.
律学伦理思想是佛教伦理思想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含摄了定学与慧学的内容,而威仪则是律学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邦直与朱载堉同是明代的律学家,通过对王邦直《律吕正声》和朱载堉《乐律全书》的比较,从律吕与政治的关系、律吕和历法的关系、乐律之政治观、乐律之融通观和律吕之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两位明代律学大师的异同和联系。不论王邦直还是朱载堉,他们都为中国的律吕之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治学和求知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审美心理都具有深刻影响。它至始至终包含了巫术礼乐、治国礼乐、儒家礼乐三个文化层面。当代礼乐的重构从巫术礼乐中汲取的是对信仰的坚贞,从治国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爱国精神的崇尚,从儒家礼乐中汲取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当代社会若能脚踏实地地将这三者内化于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去,复兴和传承礼乐精神将会大有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将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人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第一纽带。而以研究观音信仰为核心的观音学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发展史的内容。通过对观音信仰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能够准确认识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性、多元性、世俗性、圆融性等基本特征,从而认识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事业。  相似文献   

9.
南诏学初探     
本文提出了建立“南诏学”的学科构想,并从南诏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建立南诏学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是世界音乐律学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的一个世纪,很多光辉夺目的律学成就都产生在这个时期,无论对于中国律学发展史还是西方律学发展史,这一时期都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王邦直等一批律学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寻找更为完善的律制来适应当前和未来音乐的需要,彰显具有文化特质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档案保护技术比较发达,从纸质档案的书写、用纸、装订、存储及库房建设到有害生物的防治,这些档案保护技术,无不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古籍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开发古籍资源,有利于充实地方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的品位,对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地方文化的建设又为古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了文康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安学海对君主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所显示的文化意义,指出这个形象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及其表现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学生的性别、舞种及训练年限不同的情况下气质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表现,归纳出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气质类型分布的综合曲线图,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气质特征的一般规律,从而为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训练及选材提供可参考的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古代中西学校体育的文化模式.以进一步认识古代中西方体育文化系统的特点,并指出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无限,然而真正获得爱情者却很少。分析皇帝这个特殊群体的爱情状况,探讨其类型并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能够帮助人们从这一特殊角度去认识古代的皇帝。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它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自秦始皇统一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两千多年里,“大一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是国家的细胞,是王权是否巩固的基础。同时,乡村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为了维系王权,封建国家采取“官民共治”的形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从而实现“摄取乡村资源”和“降低治理成本”的统一。而“官民共治理”的“乡里制度”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即以血缘为前提的有限自治。本文追溯了乡里制度和官民共治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乡村政治文化特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对华北农具进行了生态与社会文化的考察。研究指出,农具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同时,农具及其使用习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它被内化为村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展现并生成着一系列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4):102-105
古汉字行款形式的形成,是有关书写的诸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汉字行款形式的特殊性在于汉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使用了特定的书写材料,竹简的形制是导致古汉字行款方式的关键因素.字序的下行是人的生理结构使然,左手竖握竹简书写为便.行序左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写后编时,为了阅读的方便,简册的编连方法使然;二是先编后写时,书写的方便使然,同时也方便了将来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