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证明了在L-S耦合下原子的朗德g因数为负值的必要条件为:L>S L>2S-1 J=L-S并由此给出朗德g因数为负值状态下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的相对取向说明总轨道角动量指向决定原子角动量取向,而总自旋磁矩指向决定原子总有效磁矩取向。进而给出原子总体的矢量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Lande因子g与原子能级分裂的关系,给出g的简化计算及g为零的条件,说明原子磁矩为零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从LS耦合下朗德因子的表达式出发,给出理论上原子朗德因子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可测出原子束的分裂数和朗德因子g.本文对实验测定的各种g因子进行了分析,系统地给出了由g和原子分裂束数来确定碱土金属、锌族元素原子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3个量子数L,S,J来判定原子态在外磁场中能级是否分裂.分析了原子态在弱磁场中不发生分裂的根本原因,比通过计算朗德因子g的判定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用塞曼效应实验测量原子朗德g因子的方法.方法 先从理论上推导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再将该方法用于实验中进行检测.结果 得到了与理论值较相符的实验结果.结论 本文提供的用塞曼效应实验测量原子朗德g因子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塞曼效应中分裂后的光谱线是偏振的。当与之相应的两能级所对应原子态的朗德g因数为负值时,其偏振状态将随之变化。通过分析两能级对应的原子态的朗德g因数的4种可能的组合形式,说明了分裂后光谱线的偏振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对自由空间中的一维W原子链的磁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考虑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铁磁,反铁磁以及螺旋磁性结构的一维W原子链的原子磁矩随原子间距的变化及相应的磁学性质,并与不考虑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情况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原子链的原子磁矩在原子间距的一个小变化范围内有个跃升,最终趋于单原子磁矩;与体材料时不同,稳定的一维W原子链具有磁性,而且反铁磁W原子链的相对稳定性高;轨道磁矩在有近邻原子作用时出现,且极化方向与自旋极化方向相反.最后,也对W一维原子链的电磁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第一性原理,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团簇ScnN(n=2~12)的总磁矩Mt、与N原子最近邻的Sc原子的局域磁矩MSc、掺杂原子N的局域磁矩MN.从原子相互作用角度出发,应用统计物理理论,计算了团簇ScnN的磁矩和热容量,研究了它们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cnN团簇的磁性与团簇的构型、原子相互作用、磁性粒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团簇中的Sc原子数n有关.总磁矩随Sc原子数n呈波动性变化,当n=3,8,9,11,12时,总磁矩为零,团簇的磁性消失;当n=2,4,5,6,7,10时,团簇表现为铁磁性,其中当n=6时,团簇的磁性最强.ScnN团簇的磁矩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变化趋势与块状磁体类似.温度较低时,磁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容量CM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某温度附近取极大值;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容量CV在温度较低时与温度成正比,和块状磁体的CV与温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不同;在对团簇的热容量的贡献中,原子相互作用占主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d轨道同衬底半导体SP杂化轨道之间存在两种不同耦合系数的化学吸附问题,采用自洽的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吸附原子d电子在强、弱耦合态的占据数,化学吸附能、电荷转移及磁性解磁矩。  相似文献   

11.
Ga原子对Fe-Ga合金原子磁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Ga合金中Ga原子对合金的平均原子磁矩的影响.Fe中掺入Ga原子后,并不是简单的"稀释"作用.与纯Fe的原子磁矩相比,Fe-Ga合金中平均原子磁矩减小的同时,在低Ga含量范围,Fe原子的磁矩随G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Ga含量大于17%(原子分数)时,Fe原子磁矩随着G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g因子的计算     
在原子物理学中,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是μ_l=g(l)e/(2m)P_l,(1)计算表明(1)式的g(l)=1.电子还具有自旋磁矩,其数值是μ_s=g(s)e/(2m)P_s.(2)泰勒(Toylor)用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测量铜、金、钠和钾等原子的结果,推出g(s)=2(由于电子带负电荷,μ_1和μ_s的方向与P_l、P_s相反)。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同样可将磁矩的表达式写为  相似文献   

13.
对团簇Co2Fe BP中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均小于其理论计算值和实验观测值,B、P原子的引入降低了Co、Fe的磁性;多重度对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影响较大,但对其改变量大致相同;随着各构型稳定性的降低,在单重态下,Co、Fe原子的平均磁矩出现振荡性变化,在三重态下,Co原子的平均磁矩呈振荡性,而Fe原子呈单峰状;Co原子的平均磁矩在不同多重度下均变化不大,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构型4(3)的Co原子平均磁矩最大,构型3(3)的Fe原子平均磁矩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压缩真空场与Ⅴ型三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初始场压缩因子r、光场与原子的耦合强度g对原子偶极压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大,原子偶极压缩的次数逐渐减少,且随时间的演化逐渐消失,但最大压缩量元明显的变化;而g的增大使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的次数增多,而压缩持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压缩真空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讨论了初始场压缩因子r、光场与原子的耦合强度g对原子偶极压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大,原子偶极压缩的次数逐渐减少,且随时间的演化逐渐消失,但最大压缩量无明显的变化;而g的增大使原子的偶极压缩效应的次数增多,而压缩持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6.
从任意两个角动量耦合的Landég因子出发,得出了各种耦合情况的Landég因子表达式,并对g因子一些特殊的取值及其原子态进行了讨论,尤其对g因子可能为负的原子态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塞曼效应实验结果去确定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值和朗德因子g值,近而去确定原子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和总自旋量子数S的数值.此方法的运用,对知识巩固和加深的同时,训练学生由实验结果得到理论结论,实现物理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理论的宗旨.这无疑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原子电负性和共价半径各自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自Pauling首次提出电负性概念之后,已有许多作者提出原子电负性的计算法,本篇总结和分析了种种上电负性的标度,引入一个新的原子参数W,其值可通过周期因子计算,再根据X=W/r可以计算各原子的电负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横向非均匀磁场对原子磁矩的作用力,论证了该作用力垂直于外磁场方向的横向磁感应强度变化率大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Ni2MnIn合金Heusler结构和四方马氏体结构的晶体结构参数、电子结构及微观磁性特征.通过对能带、各原子轨道磁矩和分波态密度(PDOS)的计算分析,发现二种结构中各原子的原子轨道磁矩、元胞轨道磁矩、元胞体积均变化不明显,两相均具有明显自旋极化现象.计算表明:四方马氏体相变导致Ni2MnIn元胞费米能下降0.495eV;Ni2MnIn结构中,In原子具有弱抗磁性,晶胞磁矩为Mn原子轨道磁矩所主导,约占元胞总轨道磁矩85%,Ni原子轨道磁矩贡献约占元胞总轨道磁矩15%.理论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