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室内外多环芳烃及PM10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使用新型便携式气悬颗粒物监测仪,测定了太原市某办公室内外微米级颗粒物携带的多环芳烃(PPAHs)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室内和室外PM10浓度值都远远超过了国家Ⅱ级标准,分别是其2倍和3倍;而室外PPAHs污染水平分别相当于每人每天吸烟3支和4支。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室外基本一致,室内外的PPAHs浓度日平均值之比为0.8,PM10浓度日平均值之比为0.5;吸烟等人为活动能引起室内污染物浓度的瞬时升高,吸烟时室内PPAHs浓度可达到同一时间室外浓度的3.4倍,PM10可达到2.7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夏季大气气溶胶 PM2.5和 PM10成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对气溶胶进行每日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得到了可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和1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并结合气象观测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质量浓度为9.58~210.42μg·m-3,平均值102.81μg·m-3;PM10质量浓度为33.75~288.33μg·m-3,平均值159.66μg·m-3.PM2.5和PM10质量浓度都与采样点能见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质子荧光分析(PIXE)结果显示,S、K、Ca和Fe在PIXE可分析元素中含量较高,在PM2.5和PM10都占89%.且元素Ca、Ti、Sc、Cr、Fe主要存在于粗粒子(PM2.5~10)中,而元素S、Cu、Zn、As、Br、Pb主要存在于细粒子(PM2.5)中.富集因子分析表明,元素K、Ca、Ti、V、Mn、Ni主要为地壳来源,元素S、Cl、Cu、Zn、As、Br、Pb主要来自于人为源.SO2-4、NO-3、NH+43种可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占PM2.5浓度的43.5%,占PM10浓度的25.4%.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2-4、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2-4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4^2-、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4^2-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PM10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粉尘仪对河南农业大学校园内PM10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M10的日变化规律及随高度、绿化状况和天气的变化状况,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为白天浓度高,夜间浓度低;2)多云、晴朗天气PM10浓度相对较低,阴天时PM10浓度出现峰值,雨天PM10浓度显著下降;3)在一定高度范围内,PM10浓度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增大,越往高空PM10浓度越大;4)丛生灌木结构的PM10浓度明显高于乔木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PM10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粉尘仪对河南农业大学校园内PM10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M10的日变化规律及随高度、绿化状况和天气的变化状况,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为白天浓度高,夜间浓度低;2)多云、晴朗天气PM10浓度相对较低,阴天时PM10浓度出现峰值,雨天PM10浓度显著下降;3)在一定高度范围内,PM10浓度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增大,越往高空PM10浓度越大;4)丛生灌木结构的PM10浓度明显高于乔木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市西郊一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的PM10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了PM10的污染水平及在时间上的污染特征,并探讨了PM10与主要气象因素(如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贵阳市西郊PM10出现轻度污染,且春、夏、秋季PM10超标率分别是24%,25%,14%,超标倍数范围分别是0.04~0.49,0.02~0.35,0.09~0.48;春、夏、秋季的PM10/TSP比值平均值分别为62%,72%,69%,与北京、西安等城市的PM10/TSP比值结果相当,略高于安阳市;春、夏、秋季PM10浓度变化不大,夏季略高、秋季次高,春季略低。春季和秋末白天易出现高浓度污染,而夏季夜间易出现高浓度污染;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428个测站的PM10质量浓度资料,用Terra和Aqua MODIS AOD产品的时间分布作为指示数据,检验日、月、季、年时间尺度下,卫星过境时刻地面PM数据(SATPM)对地面所有时刻数据平均值(ALLPM)的代表性。结果发现,在东部大部分地区,SATPM与ALLPM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且Aqua-MODIS代表性更好。此外,结合两颗卫星的数据,经拟合订正获得了新的日、年时间尺度上PM10质量浓度数据,将其与ALLPM的相关系数从0.87和0.83提高到0.90。此检验结果对于检验卫星数据反演的PM2.5的代表性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1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武汉市环保部门监测的ρ(PM10)和ρ(PM2.5)数据,对观测期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几种典型天气条件下ρ(PM10)和ρ(PM2.5)的日变化特征及与风速、风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ρ(PM10)日均值有24d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最高限值;ρ(PM2.5)有35d超过标准最高限值,超标率高达62.5%;在不同天气情况下,ρ(PM2.5)和ρ(PM10)一般在雾霾天气条件下出现高值,有降水过程时出现低值;PM2.5和PM2.5-10主要分布在风速小于4m/s范围内;ρ(PM10),ρ(PM2.5)和ρ(PM2.5-10)未出现周末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428个测站的PM10质量浓度资料, 用Terra和Aqua MODIS AOD产品的时间分布作为指示数据, 检验日、月、季、年时间尺度下, 卫星过境时刻地面PM数据(SATPM)对地面所有时刻数据平均值(ALLPM)的代表性。结果发现, 在东部大部分地区, SATPM与ALLPM的相对误差在±20%以 内, 且Aqua-MODIS代表性更好。此外, 结合两颗卫星的数据, 经拟合订正获得了新的日、年时间尺度上PM10质量浓度数据, 将其与ALLPM的相关系数从0.87和0.83提高到0.90。此检验结果对于检验卫星数据反演 的PM2.5的代表性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全球变化已不仅仅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上,内容已扩展到全球人口增长、大气成分变化、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改变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未来全球变化研究将重点放在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系统中CO2浓度升高,营养、温度、水分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景观水平上的研究以及人类决定的反馈生态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适应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识别标准是编制适应气候变化清单的基础, 是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明确人类所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内涵;结合适应技术定义, 确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核心识别标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针对性, 其关键在于将技术的适应方面与常规方面区分开来。另一方面, 对比分析适应技术与减缓技术, 明确有效区分技术的减缓效果与适应效果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识别的重要标准。依托识别标准, 不但可以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已有的适应技术进行识别筛选, 也可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及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概述我国西南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总结气候变化将给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气候变化将对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不同手段化解气候风险,从而顺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适应气候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把"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生态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本内涵。合理规范人的行为成为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平性和生态道德,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将纳米技术,尤其是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应用于相变储热领域,可以得到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纳米复合相变材料以及纳米高温相变材料。纳米级相变材料的开发将拓宽相变储热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纳米复合相变材料和纳米高温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纳米相变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M系统中的设计变更管理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包括功能缺陷、设计错误、结构改进、用户需求改变、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开发的条件改变等,分析了设计变更中变更流程、变更执行和文档管理等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论述了设计变更管理与PLM(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系统的关系,认为PLM系统是实施设计变更管理的基础,设计变更过程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过程。阐述了设计变更管理的详细过程,指出设计变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变更成本、提高变更效率和减少变更错误,提出了以PLM系统为基础,以变更过程为主线的设计变更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沿海重工业供应系统的影响,介绍了重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气候变化的现状、可持续供应链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发展;指出了气候变化对重工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阐释了为对抗气候变化而形成的监管制度,研究了重工业对监管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其承担的风险;论述了企业面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回应,以及对抗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对抗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的形成和变化,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民族的发展和演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服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穿着上,总的变化趋势是民族传统服装的穿着越来越少。服饰的变化,表明的是现代服饰文化对传统服饰文化的挑战和胜利,也反映了在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借取中当地人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产品变更过程中遇到产品结构复杂及零部件间关联程度强的问题,基于设计结构矩阵,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产品变更模块分层级研究变更传播的特点.首先,将产品零部件按照不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模块作为基本元素,根据模块间的变更依赖关系建立含权重的设计结构矩阵;然后,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变更模块聚类,对聚类结果分层级,分析各层级之间的变更传播特点,从而降低模块变更的复杂性,提高模块变更的速度.以某型罐式半挂车为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变更复杂性,并能提高车辆工程变更速度.  相似文献   

20.
居民地数据是一类重要的地形数据,其变化非常频繁.当居民地数据更新以后,数据生产者如何提取增量信息并及时发布给用户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量信息是由于居民地的变化引起的,不同的变化产生的增量信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分析居民地的变化是实现增量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着重于分析居民地变化的分类及其描述.基于变化的4个相关因子,提出了居民地变化分类模型,并利用规则表达式(IF-THEN)描述了各种变化类型及其产生的增量信息.最后,以我国1:25万地形数据库的居民地数据的增量信息生成验证了上述思想.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