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师恩     
我没读多少书。最后文凭就是“文革”后期的一张高中毕业证。眼看花甲在即,这恐怕也是我的最终学历了。令我汗颜的是.称我为“老师”的人着实不少,尤其是省内煤炭系统的新闻千事、通讯员和文学爱好者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习惯性地称我“老师”,甚至一些局、矿领导.也“随俗”叫我“老师”,让我脸红心跳,想想自己的学历和出身,有“无地自客”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小虎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做一些课外题。同学们都称他为“智多星”。有一天,小龙问小虎:“你今年几岁了?”小虎说:“我和数学老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6岁,老师的年龄是我的3倍,你说,我今年几岁了?老师的年龄又是多少岁呢?”小龙算了好长时间都没算出来。小虎说:“像这样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小虎和老师的年龄和),又知道大数是小数的若干倍(老师  相似文献   

3.
1、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例如某人在介绍一位教授时会说:“这是……大学的……老师”。学生尊称自己的导师为老师,同行之间也可以互称老师,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在介绍他人时往往会用受人尊敬的衔称,这就是“就高不就低”。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行动的向导,会产生巨大的动力。高尔基就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说写作是“享受”,实在是勉为其难,学生怨声载道不说,大概多数老师也对作文课、对作文本叫苦不迭。反过来再想,既然老师都谈不上喜欢,他能教出喜欢写作、进而享受写作的学生吗?答案是:否也。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把“享受个性写作”当作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力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实现它,进而引领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他们具有个性的喜、怒、哀、乐,让这种形式更好地为交流情感服务。这里我谈一点有关个性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高校中文系资料室是学术性的教学辅助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情报和资料。有人称资料室是教学、科研的“耳目”、“助手”和“参谋”,这种提法一点不错,为老师提供情报信息就是“耳目”作用,配合教学搜集资料供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及向老师学生介绍推荐  相似文献   

7.
手捧龚秀甫①先生即将付梓的《灞柳诗集》②,一口气读完,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说几句话。先生秀甫翁系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人,是我四十年前的老师。在我上初中前,就知道西安市第六十五中学有个龚秀甫先生。六十五中学于1958年建立在陈家村头,西韩公路侧畔。我是陈家村人,距学校仅一步之遥,还没有上中学我就经常结伴,趁传达室门卫不注意,溜到学校操场上玩,有时还爬墙到学校里玩,时常听人说到龚秀甫先生的大名。真正认识龚先生其人是因为“文革”伊始,红卫兵的一片“革命造反”声充满校园,学校领导一律靠边站,各种“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继之“文攻武卫”的杀喊声也从学校闹到社会上。古老的陈家村里没有派系斗争,便成了受迫害老师的避难所。淳厚的村民们知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孩子们走正路的,就想方设法地保护老师。只要老师进了陈家村,就没有红卫兵敢进村揪斗某某人。因此,老师们把陈家村誉为“革命根据地”。我家人口少,住房宽敞,有几位老师避难住进我家。于是龚先生经常来我家,与其他几位老师一起或谈论国家大事,或传递“文革”信息。先生当年正值而立,风华正茂,谈吐不凡,我少不更事地侍立一旁,如闻天书,若饮甘泉。我是“文化革命”第三个年头进六十五中读书...  相似文献   

8.
沈国华 《杭州科技》2001,22(4):39-39
和孩子一起上网吧!这个“吧”不是“网吧”的“吧”,而是一个表示催促的感叹词。家长,尤其是学生家长看了,一定会很生气,如果他们知道我还是一个老师,肯定会更生气。 那么,我就先检讨检讨自己吧!报纸上说了,现在的老师知识面没有学生广,有的老师看了非常不高兴。我看了却觉得很惭愧。调查的结果绝对是真实的,老师的知识面确实普遍没有学生广。因为我也曾经是学生,我知道我书看得最多的时候就是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一有零用钱,首先就是买书。现在看看书架上的书,大多数都是学生时代买的。等做了老师了,却好像是功德圆满了…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0.
吕月涛 《奇闻怪事》2007,(10):36-36
这是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同学们听到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于是产生了好奇。他们互相议论着,争论着:“老师,车轮如果不是圆形的,就有可能走不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案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领着学生向学校西边的小岛走去。学生一脸狐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路上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我听了笑而不答。当离小岛约有100米光景的时候,我大喊一声:“跑!看谁先到那边的大树前!”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老师要和我们一起“疯”。于是一个个像撒腿的兔子,飞奔向大树,接着我们在草坪上一起打滚,一起“追逃”,一起摔跤……就连以前见到老师话都不敢说的学生,此时也像吃了“熊心豹胆”一样,向我发起“进攻”……一个个的“真面目”都露出来了,当然还有我这个大孩子。…  相似文献   

12.
“过来过来!”刚走出班门,畅就神神秘秘地把我拽进了水房。准没好事!我的第六感觉和以往与她在一起的经验告诉我。“胡老师跟你们说了吗?下学期她很可能不教咱们了!”“啊?!”我感到这几句声音并不大的话瞬间如五雷轰顶,震得我的头嗡嗡作想。“为什么?”望着畅沮丧的表情,我一把拉住她问。“她说有可能教,有可能不教,有可能抽签只教一个班。”我呆呆地靠在墙上,听着畅的话,居然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要知道,我是多么喜欢胡老师啊!畅呆呆地望着我,也说不下去了。“你知道我现在才发现,我就喜欢胡老师了!”畅满脸乌云…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世界知识》杂志促成下,我应杭州外国语学校邀请,去该校与师生们围绕国际问题进行了一次十分有益、有意思的交流。我感到,与其说我给那里的同学们带去了什么,不如说我从同学们及朱建国等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与师生们进行交流的那段时间,我反复听到朱建国老师讲那句话:“孩子们真可爱!”朱老师是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虽然与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相处只有两三天时间,我也产生了与朱老师一样的感受:那些大的不过十七八岁、小的不过十四五岁的孩子们确实非常可爱,他们的纯真和热情是那么地…  相似文献   

14.
游乐园     
《游乐园》答案谜底:一、电视机同学甲:“张老师的语言水平看来不怎么样。”同学乙:“你怎么知道的!”同学甲:“这很明显嘛,她写的字我认得,我写的字她还不认识呢!”老师不如我新新人类就是另类,另类再另类。穿的要全世界独一无二。说话要一般人听不懂才是最高境界。总之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唉!我这套理论大概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懂。英雄气短暑假的一天,小明买了两张电影票,和小虎一道去看电影。小虎:“什么片子?”小明:“冷气。”小虎:“冷气?哪有这部电影?”小明:“怎么没有!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明明写着‘今日放冷气’五个大字,还会有错?”…  相似文献   

15.
我与诗歌     
<正> 一个人的爱好是与自身素质、周围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的。我喜欢并热爱诗歌,也是决定于此。“愤怒出诗人”、“激情和灵感是诗歌的摇篮”,也都说的是诗与诗人及环境的关系。 回忆我走过的诗歌道路,要回朔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我在安达一中读书时,就对文学、特别是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受了一位当时常有小说作品问世的语文老师的影响,他就是在我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一直培养支持我的杨云庆老师。在杨老师的培育带动下,当时的安达一中出现了一批文学爱好  相似文献   

16.
住宿生活     
原本黑漆漆的宿舍,突然间亮了。“该起床了,别偷懒,快起来刷牙洗脸。”生活管理老师扯着嗓门大喊。但我赖在床上不想起来。“老师,头痛,今天请个假吧!”“轰……”老师的“老本行”又来了,实在是受不了,还是起来吧!再见了,周公大人!再见了,我亲爱的温暖被窝!“叠好被子,不然中午扣你们的分。”瞧!老师又拿出看家的本领,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我迅速叠好被子,抓起盆子,以光的速度来到洗衣台前。唉!真是出门不利,洗衣台早就站满了人,可怜我这瘦小的身躯想挤也挤不进去,只好耐心地等待。折腾了半天,终于可以重归教室。“你起来回答。”老师指着我…  相似文献   

17.
雍国泰老师八十大寿时自编自印一本诗文集《野鹤集》,命我给他写一篇序言。我既感激又惶恐,感激雍老师二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看着我成长,要我这个学生来给老师作序;惶恐的是雍老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是一位智者,而我才疏学浅,如何写这篇序,真让我踌躇费神,不敢下笔,生怕这次“作业”及不了格,若吃个“鸭蛋”,岂不愧对老师厚爱?相来思去,雍老师对我极为宽容,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大起胆子写吧。我是七七年恢复高考进入达县师院的。七八年三月我们入校,雍老师也调入达县师院。他教我们中文系的《中国通史》,听了他学富五车、如数家珍、侃侃而…  相似文献   

18.
这是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我十五岁,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还记得刚进入重点高中的时候,在如林的学习高手中,我变得无人问津了,我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不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父母也不再以我为骄傲了。说来也奇怪,我们学校的领导个个是“老古董”,只抓学习成绩,其他什么也不重视,更可笑的是,在大会小会上,校长张口闭口都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什么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开学伊始,校长就给每个班的班主任下达升学硬指标,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对老师实行经济“制裁”。班主任、科任个个都睁大眼睛,耳提面命地提醒我们“分分分,小命根”…  相似文献   

19.
正小主持人:老师,"你""我""他",他们都是谁呀?是也来参加听讲的同学吗?主讲老师:他们不是谁,是作文的三种人称,"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20.
我是如何听课的我发现“空中课堂”的确是对我们传统学习方法的挑战,我在非常时期的学习措施是:1.选课。在“空中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听课。在选课时,我认为对于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就不必再听了,而对于那些思想上认识还比较模糊、考试时还不能自如应对的知识,就应认真听。2.预习。预习时,我将过去对这部分知识的疑问写出,这样在课上就可以找准重点。3.记笔记。在听课过程中,有的同学会认为老师的语速较慢。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记笔记,那么就会发现老师的讲解速度很合适。在“空中课堂”中记笔记主要是对老师的讲解做摘要的记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