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与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家庭在造成和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现实背景,较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家庭导致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家庭对于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功能,并提出了矫正家庭与家庭矫正两条具体的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是一种控制心理行为的内部机制。大学生的不健康人格因素是引发反社会行为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动因。因此,加强人格教育是防止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根本与长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浅论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法律矫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地受到冲击,生活在这一复杂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因内心的躁动而时时引发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如何抑制大学生群体中的反社会倾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法律机制的构建为思考路径,以求建立一种新的校园法律机制,使法律在防范和抑制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颖  徐晴  温杰 《科技信息》2009,(8):309-309
高校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大学生违规违纪、不良网络行为、不文明的恋爱行为多方面,提出了预防和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6.
攻击行为作为反社会行为的一个范畴,与反社会行为一样,不仅危害他人的利益、幸福,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攻击行为的一般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最后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外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外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比较研究为思考路径,通过对比研究,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以求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当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使我们的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青年,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着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尤其是青少年反社会人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学校教育在矫汉反社会人格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是在对单一因素模型理论和组合模型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综合各项反社会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它全面地诠释了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反社会行为发展的决定作用,是迄今描述慢性反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完善的模型,对预防性干预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个人学风的养成是大学精神积淀的体现,个人学风不佳则会直接影响其就读大学的群体学风,甚至办学声誉。基于一则典型厌学症案例,分析了大学精神中"知"与"行"失衡的原因是出现厌学症状。解决方案有两方面:其一,厌学症初期,通过认知教育让大学生审慎厌学行为;其二,厌学症后期,通过对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进行强化矫正来逐步提高他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和教育难度的增加,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加强“两课”教学,夯实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加强多学科教育渗透,提高教书育人效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发挥社会舆论引导的作用以及引导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撰写的《新世训》一书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新世训》中的伦理思想以及对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社会人"的"非道德"的道德规律的提出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立场的确立;"旧邦新命"的学术追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处理;重"行为"轻"德性"的教育方法与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注意和发挥学生无意识的内隐认知活动;外显的指导和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学生英语语言素质提高的关键;大学英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忽视学生的内隐社会认知过程;内隐学习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家庭教育应以成人、成材为目标,以思想品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为内容;贯彻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原则,采取完善大学生家庭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家庭教育的互动;指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是专业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低下,品格养成欠缺,创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不明等.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大学生品格养成、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六个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之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与此同时,不诚信行为日益侵蚀校园,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该文试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大学生不诚信产生的原因,针对高校思想教育特点提出若干诚信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滑坡表现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原因既有来自家庭的过度疼爱又有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时还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方式落后以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有关.建议社会及高等学校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自身因素、团体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都参与了心理疲劳的形成。同时,针对上述观点引起的心理疲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更好消除心理疲劳,完善人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疲劳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降低大学生的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