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着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尤其是青少年反社会人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学校教育在矫汉反社会人格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与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家庭在造成和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现实背景,较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家庭导致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家庭对于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功能,并提出了矫正家庭与家庭矫正两条具体的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4.
浅论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法律矫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地受到冲击,生活在这一复杂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因内心的躁动而时时引发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如何抑制大学生群体中的反社会倾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法律机制的构建为思考路径,以求建立一种新的校园法律机制,使法律在防范和抑制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是在对单一因素模型理论和组合模型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综合各项反社会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它全面地诠释了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反社会行为发展的决定作用,是迄今描述慢性反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完善的模型,对预防性干预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机制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产生,而我国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现行矫正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完善、适用程序不规范、矫正机构不统一、矫正措施不恰当、矫正社会化程度不高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艾森克个性测定,了解犯人的性格特征,探讨犯罪人格形成的可能因素,找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贵州省在押男犯及贵州省在校男大学生各65例进行测查对照分析。结果:在押犯在精神质、神经质、内向性3个分量表上得分高于大学生,其个性改变与民族差异无关;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特点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倾向,由其是男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结论:1)在押男犯与大学生相比,易有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3)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9.
针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内向、自我中心、封闭、被动等人格方面的问题,共情心的培养是一个切入点。从增强对他人想法和心理感受的关注、启发从他人的角度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启发理解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鼓励积极表达对人的理解和尊重等方面训练和培养共情心,增强贫困生人格的主动性与开放性,从而增进贫困生与他人的心理相容。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1.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面向个性化网络学习的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以实现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个性特征的自动获取.该方法首先通过对样本学习者的个性属性归并,去除冗余的个性属性;进而通过对学习者行为模式与个性特征的定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两者间的关联规则;最终据此规则对后续学习者的行为模式进行推理,获取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此方法不仅解决了个性化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个性特征的自动获取问题,而且还可表现出个性与行为间的关系.该方法已在计算机教学管理示范系统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强调在学生个性基础上适性施教、各尽其才 ,把现代个性理论纳入到学校教育。在众多个性研究中对素质教育影响大的是荣格—梅叶尔的性格说 ,它研究了人的心理趋向、个性类型 ,讨论了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环境的一般心理行为表现、个性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个性跟教学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个体做出不友善驾驶行为时, 常归因于环境或者他人, 很少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 通过问卷测量和行为决策实验, 从两个方面为人格在不友善驾驶行为中的根本作用提供了证据。两个实验的结果分别表明: 在控制了情境因素的影响后, 人格对行为的预测力依然显著; 当情境特征相似时, 个体行为出现跨情境的一致性。实验结论为“驾如其人”的观点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及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能否统一,存有“分裂论”、“伪善论”和“统一论”之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表现为“目的”与“手段”、“动机”与“行为”、“表象”与“内质”的分裂。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是道德实践。“知行统一”、“教评结合”和“校社共建”是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莫俊文  崔利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767-12774
为提高高海拔铁路施工人员安全行为,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主动性人格特质为前因变量,基于特质激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引入组织认同和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揭示主动性人格影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带来的影响,采用一种分阶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使用主动性人格和安全行为的成熟量表,以甘肃、青海和西藏在建的川藏铁路和西成铁路高海拔施工区域10个项目部的一线施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08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 22.0和process v3.3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验证假设。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高海拔铁路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组织认同在主动性人格和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和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人格特质心理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获取建筑工人个性特征是实现其不安全行为精准化、个性化干预管理的重要前提,而人格特质是分析建筑工人个性特征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292名一线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探究人格特质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大五人格生成不安全行为偏好,利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实现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研究表明:高外倾性、中神经质、中宜人性、低责任心、低开放性映射习惯偏差型不安全行为;中外倾性、低神经质、低宜人性、低责任心、高开放性映射程序偏差型不安全行为;中外倾性、高神经质、中宜人性、高责任心、中开放性映射感知偏差型不安全行为;中外倾性、中神经质、中宜人性、中责任心、中开放性映射技能偏差型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比选CART、RF、AdaBoost和GBDT四种分类算法模型的评估指标,结果发现GBDT算法的不安全行为预测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依附型、独立性、自由型三个阶段。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阶段他们的人格是处在健康人格和不健康人格、依附人格和独立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把大学生人格从依附型培养成独立性是高等学校的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钟玉华  钟玉荣 《科技信息》2010,(19):234-234,157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让学生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独立思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独立意志是健康人格的保证,独立行为则是健康人格的体现。当代教育应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意志、独立行为上有所作为。同时,教学相长,教育也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