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国时期浙江文人中,徐志摩以其天才的诗歌创作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一直获得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其成果早已蔚为大观。以其日记为资料来源,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考察其在民国时期的日常生活状况,从诗人之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活动角度,阐释诗人之文学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诗人内心世界的诸多因素,以加深对这位天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1949年,阎锡山逃离太原,先是周旋于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充当协调人,后来又于当年6月出任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院长"。在这年的日记中,他以一个当事人的眼光记述了国民党败退台湾前的乱象:地方长官或逃或降;蒋介石和李宗仁互相争夺最高统治权;同时,国民党政府财政崩溃、贪污成风,内部人心涣散,政府高官们为了权位完全不顾大局,行政机制陷于瘫痪。阎锡山1949年日记表明:国民党的失败是自身体制内长期积累的矛盾以及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心尽失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科幻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中国的科幻电影创作可以用贫瘠来形容。如此现状,与电影从发展到兴盛的一百年中,中国绝大部分时间处在战乱、饥荒、不太平的现实情况有关,也与重视现实、反思过去的思想倾向有关。在1986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了《错位》(黄建新导演,黄欣编剧),在探索电影伤痕文学大为兴盛的彼时,同为第五代导演的黄建新,却用科幻电影的模式,在艺术风格、故事内容和现实关怀上做出了独有的开创。《错位》这样诞生于特殊时代下的科幻电影,也成为中国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科幻文艺创作历程上一部有着别样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声望的文化名人之一。文章通过对《胡适留学日记》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胡适早期所形成的文化启蒙立场,可能是他之所以能“暴得大名”而“开风气”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娜 《科技信息》2010,(34):I0138-I0138
平安时代,随着平假名的普及和发展,绚丽多彩的女流文学也随之开花。其中日记文学作为风靡一时的文学体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和《更级日记》等,这些由王朝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给当时和后世的日本文坛带来积极 影响的同时,也使我们能够从中了解一些王朝女性的悲欢世界。  相似文献   

6.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莆仙戏的重要载体。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中的角色服饰穿戴,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早期莆仙戏的服饰特色:类型化、夸张性丑化、简单化和生活化。早期莆仙戏服饰,根据脚色的行当分类相应地类型化;夸张性地丑化靓妆(净)、末、丑等滑稽角色的服饰;为在短时间内实现演员角色的频繁改扮和便于携带,采取服饰简单化的策略;并较多地模仿当时的生活服饰,呈现戏剧服饰生活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前后和顿渐是早期南禅思考修行和解脱时常用的哲学语言,这些语言中蕴含着对于时间的思考。早期南禅认为时间表现于个人和众生的心中,是一种对于念的错觉。时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即以时空交错显示顿悟时融汇中西古今的思维跳动。早期南禅对时间的思考是一种对时间的承认,同时亦是一种对时间的解构,以弱化物理时间前后、长短、快慢的属性和以心理无念的超越性来解构时间,从而达到对时间的领悟和自身的解脱。  相似文献   

9.
戏曲声腔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手段,南曲作为曲牌系统的基本曲调又是我国最早出现于声腔史上的。但由于宫谱不传,更无音响资料可供直接研究,这就影响到对南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迄今仍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现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的《张协状元》为例证,试对南曲的组合规律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南曲到底有无宫调明代曲论家对于南曲是有所非议的,主要是认为南曲没有宫调,如祝允明在《猥谈》中说:“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表示了对南曲明显的厌恶情绪。王骥德在《曲律》中也认为:“南曲无问宫调,只按之一拍足矣;故作者多孟浪其词,至混淆错乱,不可救药。”所谓“无问宫调”意即南曲本  相似文献   

10.
11.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芬兰著名探险家马达汉到中国进行军事刺探活动时所写的,该书对当时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详细记载.通过归纳从农牧业、商业、社会生活及少数民族族群等方面来对清末的新疆社会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六畜是人工饲养的六种牲畜,即马、牛、羊、猪、狗、鸡。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说文解字》入手,介绍了与六畜有关的部首和文字,从文字的角度揭示了六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我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哈里·哈丁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当时讨论的重点是1945年至1955年的中美关系。在准备会议的时候,曾经有一些同志建议,将讨论的重点放在1972年以后,因为1972年以前的中美关系太难谈了。我还记得为了召开那次会议,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还专程带我去外交部拜访了朱启祯副部长,商讨如何将会议开好。对中国学者来说,当时最难的就是研究工作缺乏中国自己的历史档案材料的支撑。我们一批参加会议的中青年学者只能依靠采访和国外的历史档案来思索分析。当然最后会还是开得很成功。会议结束时,当时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出使生涯对薛福成从洋务派向维新派的转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出使经历中的见闻、感悟大多被他记录在《出使四国日记》之中。通过对西方近代工商业的探究,薛福成深感发展商业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薛福成还亲身体验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接触到了"议院"这个概念,提倡在国内实行君主立宪制,创办私营企业,学习近代民主政治,这表明薛福成转变为早期维新派。对近代工商业和民主政治的体验和考察是薛福成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但是早期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使薛福成的思想中也有不少幼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清代光、宣年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戏曲的发展却表现得异常繁盛,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末世味道。光、宣年间温州地方演剧之盛在张桐的《杜隐园日记》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其重要表征为演出时间的日常化、演出戏台的多样化和演出戏班的多地化。  相似文献   

18.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不仅恢复了自十月革命以来中断了的中苏两国外交关系,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苏联早期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远离尘嚣》作为哈代早期的作品,一经出版,立即畅销。作品围绕两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展开,田园式的悲歌结局让人悲喜交集,不甚唏嘘。本文拟从理智与情感的角度,结合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探讨哈代早期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20.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