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慢释放型长效缓蚀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辛油田采出污水矿化度高、腐蚀严重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母体缓蚀剂,将其与增效剂、粘合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研制出了缓慢释放型长效缓蚀剂GH-1,简述了其制备过程,探讨了GH-1的缓蚀机理,建立了室内评价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现场应用结果表明,GH-1的缓蚀率超过90%,平均腐蚀速度降至0.076mm/a以下,最长有效期超过300d,具有有效期长、加注工艺简单、缓蚀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模拟陕北气田现场环境,通过恒温摇床实验对现场应用最为广泛的A、B、C 3种气井缓蚀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和评价,优选出性能最好的一种缓蚀剂,并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通过高压动态实验对其成膜性、缓蚀性及其对油水乳化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采用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缓蚀剂中,缓蚀剂A性能最好,其最佳加量为1 000mg/L;高压动态实验表明缓蚀剂A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当加量为1 000 mg/L时,动态缓蚀率达96.59%.但缓蚀剂A油水乳化严重,可能是造成含油污水处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建议对所用缓蚀剂进行优选评价,选择加量少、缓蚀率高且不会产生乳化现象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效抗CO_2腐蚀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缓油气田环境中CO_2的腐蚀,以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为原料复配了一种缓蚀剂GT-1,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GT-1对CO_2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GT-1对碳钢的阳极活性溶解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复配后对CO_2腐蚀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高达96.07%,是高效的气相缓蚀剂;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化学方法、失重曲线和SEM分析,考察了铁素体不锈钢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过程,重点分析了SDS和SAD两种缓蚀剂对盐酸溶液中不锈钢腐蚀行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在单一盐酸溶液中始终保持活性溶解状态,腐蚀方式以均匀腐蚀为主,沿晶界处易发生晶间腐蚀.SDS和SAD缓蚀剂均为界面型缓蚀剂,其缓蚀效率存在极大值.当缓蚀剂质量分数为0015%时,两种缓蚀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蚀性能,可降低不锈钢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度.在相同浓度条件下,SAD缓蚀效率高于SDS缓蚀剂.  相似文献   

5.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月桂酸、二乙烯三胺、碳酸二甲酯等作为原料合成一种双子咪唑啉季铵盐类化合物,并在3.5%Na Cl溶液中通过静态失重法测定该缓蚀剂对马口铁片的缓蚀能力,考察了缓蚀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通过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的测定,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进一步考察。结果表明双子咪唑啉缓蚀剂在3.5%NaCl溶液的腐蚀环境中对马口铁片具有好的缓蚀效果。当温度T为30℃,缓蚀剂浓度为50 mg/L时,其缓蚀率最大可到91.25%。Tafel曲线表明缓蚀剂浓度增加,其腐蚀电位会向正电位方向移动,且自腐蚀电流密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随之降低,缓蚀率在增加。从交流阻抗谱的阻值半径可知当缓蚀剂浓度为50 mg/L时得到的阻抗谱半径最大,说明在这一浓度下,腐蚀速率最小,缓蚀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电镜扫描和XPS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紫铜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TA浓度达到150mg·L-1时,缓蚀率大于90%;BTA与柠檬酸钠复配后,缓蚀率有了很大提高,当BTA浓度为2mg·L-1,柠檬酸钠浓度为20mg·L-1时,缓蚀率达到96.0%,腐蚀速率为0.01014mm/a,缓蚀剂成本大大降低。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BTA缓蚀剂在海水中为阴极型缓蚀剂,BTA与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对添加了缓蚀剂的海水中的紫铜表面进行的扫描电镜测试及XPS能谱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BTA和柠檬酸钠缓蚀剂的紫铜表面光滑,基本没有腐蚀;且在试片表面形成了缓蚀剂各组分均参与成膜的非水溶性保护层,有效的抑制了紫铜在海水中的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7.
咪唑啉自组装膜抑制CO2对碳钢腐蚀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的方法,研究5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氨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在Fe-CO3表而的自组装成膜机制,并对其抑制CO2对碳钢腐蚀的缓蚀性能进行理论评价.单分子吸附能、膜的内聚能、吸附角和链间距的计算数据表明: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时,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5种缓蚀剂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酸化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酸化腐蚀实验,评价马氏体不锈钢油管用酸化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同时,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探讨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120℃鲜酸中的均匀腐蚀速率仅为14.551 6 mm/a,远小于50.8 mm/a,缓蚀效率在90%以上,并且局部腐蚀轻微,表明酸化缓蚀剂与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在30℃和60℃,添加缓蚀剂后,腐蚀电位正移,缓蚀剂作用机理为"负催化效应型"。在80℃,腐蚀电位负移,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JZH-1,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其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JZH1对45^#钢在浓盐酸中的腐蚀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高效缓蚀剂.该缓蚀剂可同时抑制45^#钢在盐酸中腐蚀的阴极过程与阳极过程,是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酸化缓蚀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喹啉为母体,配以有机胺和芳香族化合物,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一种复合缓蚀剂。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了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分析了缓蚀机理,并与目前国内常用的酸化缓蚀剂缓蚀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缓蚀剂为阳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能够有效抑制盐酸对N80碳钢的腐蚀,比目前使用的缓蚀剂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