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好莱坞从来就是美国意识形态的输出窗口,这座文化工厂生产的每一卷拷贝都渗透着所谓美国精神,而这一特征在科幻影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美国经济受挫时代的《超人》,到为克林顿总统树碑立传的《独立日》,以及1996年最新出品的《火星人入侵》(《MarsAttacks》;导演蒂姆·伯顿)。 《火星人入侵》这部影片一开始,火星飞碟便已大规模地兵临地球上空。总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信心十足地告诉电视机前的人民:我们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随后他否定了军方中鹰派对火星人来意的恶意猜测,派一位鸽派将军与火星大使接洽。  相似文献   

2.
本期继续连载老良的中长篇科幻小说《浴血的凤凰》。 这部作品通过一位来自地球的科研人员的视角,描述了在火星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 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此之前,主人公利维尔于一次在月球上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在发言中提及了他梦寐以求多年的设想——在月球上修建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维尔希望这一计划能得到那位富有的赞助者的赏识,不想却丝毫没有引起对方的兴趣。正值他沮丧之际,那位富翁老板却秘密地与他进行了接触,并以极高的价钱买下了整个计划。可是接下来,这位出资人却要求利维尔对此秘而不宣,并宣称永远也不打算实施这个计划……利维尔先是惊喜后是惊奇,说不出心里究竞是一种什么感觉。 不管怎么说,利维尔决定要好好地享用这笔钱,于是踏上了他的火星之旅,于是结识了那位名叫斯尔维娅的迷人女郎,于是开始对所谓“真正的”火星人发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在《火星救援》里,尽管马克·沃特尼坚持了一年多,但他的内心是不想留在火星上,成为太空鲁滨逊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之后的救援行动。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却是如何让人类留在火星,甚至走向太空深处。在出演了《零点定理》、《极乐空间》等科幻电影之后,或许马特·达蒙自己也没想到,他竟然成了火星英雄。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名字都将是探险太空的人类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火星人之梦     
吉米几乎不能相信他正乘着超光速飞船漫游。一般说来,一个10岁的孩子是不会被允许飞越裂谷的,但他的哥哥汤姆却坚持说,毕竟正好是吉米的生日,他们的父母最后还是答应破例了。 他们正在空中快乐地飘游,汤姆逗吉米说,假如他一定要等到第十个火星上的生日的话,他还要等很久。尽管火星日和地球日长度几乎一样——都是24小时左右,但火星年的长度却是地球年的两倍。奇怪的是,火星上的季节却又与  相似文献   

5.
全靠自己     
正好莱坞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探寻的是这颗红色行星能否支持生命这个主题。但科学家指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不得不担忧的不只是食物、空气和水。这个火星日(火星上的一天),沃特尼感觉糟透了。当天,在他们机组的起居舱和火星车与时速近300千米的火星沙暴搏击了好几个钟头后,美国宇航局命令他们放弃任务,返回地球。在此过程中,一个通信天线阵碎裂,其中一块较大的碎片向着沃特尼飞来,最终打坏了他的生物监控器,而沃特尼本人也因这一重击晕过去。当他几分钟后喘着粗气醒来时,才意识到自己遭到了重击。这下子,他该死定了:此刻,只有他一人留在火星上。要等至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幻连续剧《火星叔叔马丁》风靡全球。火星人马丁叔叔聪明、坚强、勇敢,无意中来到了地球。他热爱生活,热爱火星,也热爱地球……马丁叔叔热情邀约地球人访问火星。  相似文献   

7.
NASA的火星梦     
正以前的科幻电影描述的是几十年或几百年后的故事,但现在的科幻电影仿佛说的就是几年后的现实。《火星救援》讲述了一个如同"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由于一场沙尘暴和他的团队失去了联系,孤身一人留在火星,最后想方设法终于回到了地球。影片以科学知识为轴,以火星为支点,以好莱坞为笔,画下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圆。  相似文献   

8.
正NASA火星科学实验室正在试验在飞船和火星营地种植作物,以便在漫长的航程中为宇航员提供均衡的膳食营养,目前他们成功种植的作物已有23种。或许在《火星救援》里,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桥段并非其他,而是沃特尼在不毛之地的火星上种植土豆的情景。虽然有不少科学爱好者质疑这段情节的真伪——一名植物学家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满足他在火星上种植土豆的需要?但对于电  相似文献   

9.
舟野 《科学之友》2003,(10):23-24
近一个月来,人类与火星进行了空前的亲密接触,又是6万年来的“兄弟相会”,又是火星大冲,又是“火星穿月”。地球人的眼睛被吸引到了遥远的火星。可你对火星又知道多少呢?本刊编发《为什么选择火星》一文,也许能有益于你。  相似文献   

10.
在7月份,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向火星发射了两个航天器,每个航天器装载24种先进仪器,其中有若干种仪器从未使用过。研究的对象是火星、火星的小卫星《火卫一》(Phob s)、太阳、行星际等离子体,以及遥远的宇宙射线源。这些探测器为有史以来发射的最先进最复杂的仪器舱之一。当它们于1989年初抵达火星作8个月逗留时,它们将稳妥地把苏联推到太阳系探索的领先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英国《卫报》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夺人眼球的文章,称一组世界级的神经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读脑术,它可以深入地分析人脑,从而在一个人行动之前,就可以读懂他的意图。据该文介绍,“开发出这项技术的研究小组使用了高分辨的大脑扫描设备识别大脑活动模式,随后把  相似文献   

12.
王立松  王世琼 《科学》2007,59(5):43-45
美国科幻片《红色星球》中,人类计划在2050年移民火星,那些先遣人员生存的基础就是地衣。地衣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特别强,它们改变了火星大气的成分,让火星能够适应地球移民生存。这个故事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欧洲航天局在2005年开展的一项空间试验表明,地衣即使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开放宇宙空间中也可以健康地生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生物学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计划在全球开始实施,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组当作《圣经》,认为只要读懂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基因,也就读懂了“生命天书”,就能描绘出生命本身的蓝图。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你是拿着巨屏的Pad看,还是用豪华的家庭影院看,又或者去专业的IMAX 3D影院里看,电影就是电影,就算3D画面再逼真,银幕再巨幅,你和火星之间永远隔着一张屏幕。而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却可以让你真正地感受到火星的样子。由雷利·史考特执行制作,罗伯特·斯特隆伯格导演的三分半钟《火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幻片《红色星球》讲述了2050年的火星故事,当时地球正逐步走向毁灭,移民火星是人类的惟一选择。正当移民们以为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其实火星已经有人居住了,那些人生存的基础竟然是地衣。地衣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特别强,它们改变了火星大气  相似文献   

16.
橡树的爱情     
20世纪80年代,舒婷有一首《致橡树》的诗,像诗中的木棉花,很红,甚至有点微微的紫色,被公认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有趣的是,说她是朦胧诗,却都读懂了。写诗的人,不写诗的人,都喜欢背靠一株树,吟诵或者朗诵几句。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来看来在地球上已找到了两块可能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一文就如何证认这两块陨石,以及对这两块陨石的具体研究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火星地底隐藏液态水火星上干涸的河床以及其他一些证据表明,火星上曾有大量的水,足以填满600 m深的海洋。同时,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丰富,使得气温足够高从而使水保持液态。然而,我们目前见到的火星却非常干旱。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飞船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火星上的氧和二氧化碳流失率仅为20 g/s,  相似文献   

19.
<正>1沙尘暴并不是地球的“专利”如果你看过科幻影片《火星救援》,那么一定忘不了影片开头那惊心动魄的场景:登陆火星的宇航员因遭遇强烈的沙尘暴不得不提前结束旅程,结果导致一名宇航员滞留在火星上。尽管有人认为科幻影片明显存在夸张的成分,但事实证明,沙尘暴在火星很常见,特别是在火星南半球的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我们人类对茫茫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在今年1月底,有人声称在一张由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上发现了一个疑似。火星人”的图像,由此再次引发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探索兴趣。那么,人们为何如此向往寻找火星生命?为什么很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火星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究竟怎样才能寻找到火星生命?本期文章《寻找“火星人”》将带领读者一起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