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芳 《科技信息》2012,(34):384-384
后印象派作为印象派发展的最后阶段,他们继承了印象派鲜丽的色彩,但他们更强调个人主观因素在绘画作品中的表达,他们通过笔触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论述了笔触的由来、发展、审美特性,以及后印象派中塞尚、凡高在其作品中笔触的演变,从而对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灵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218-218
印象派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飘渺、美,印象派画家和音乐家们作品是以瞬间的印象做出的,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从印象派画家的绘画技法上来说,他们注重的是通过瞬时记忆形成的印象,用很快的速度把作品画出来。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绘画所以能够卓然成家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有其特殊的文化因由:首先,是印象派画家普遍具有的对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教条的反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走出艺术院校的高楼深院,去向大自然寻求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其次,才是印象派画家们对自然光照下的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彩”的瞬间感受的领悟以及对这种领悟的艺术传达方式的探求和尝试。总结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意义对于对我们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印象主义画家们根据光学的原理,对色彩运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们认为物体是没有固有色的,物体的一切色彩都是由于光线的反射产生的.正是因为印象派如此重视光线,印象主义画家们才会主张在室外绘画,强烈的室外光线与色彩使他们的绘画有了前所未有的明亮和鲜艳.印象主义画家打破了传统,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运用冷暖色对比,引入环境色,开辟了色彩表现的新世界,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5.
<正>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名字上只有一字之差,但作品却有天壤之别。梵高的画为什么那么亮?高更是如何把颜料涂得那么厚的?修拉的画上又为何满是彩色小点?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后印象派大师创作时的科学理念。在印象派举办的几次画展中,塞尚(Paul Cézanne)、梵高(Vincent van Gogh)、高更(Paul Gauguin)和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都有作品参展,他们与莫奈等也非常熟悉,常常一起切磋交流。但是,他们并不是印象派画家。艺术史上称他们是后印象派,其中修拉又被称为是新印象主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印象派大师所画的是人的感情,那么后印象派大师所画的就是自己的心。美术作品更应是画家自身生命轨迹的反映。艺术的创作过程,更应是艺术家心灵的悸动与袒露。我们应当推崇后印象派绘画的个性语言。用心画出的作品更能感动观众。  相似文献   

7.
杨荣甲 《世界博览》2014,(18):70-71
正两座美丽的小城,成为印象派画家追逐光和色彩变幻的灵感源泉。妻子喜欢印象派画家,尤对西斯莱和梵·高情有独钟,因为他们二人皆命运多舛,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被承认,声名鹊起。5月24日吃过早饭,不懂法语,只会一点英语的妻子决意要去西斯莱曾居住过的、距巴黎75公里外的卢安河上的莫雷小镇游览。行前她带着我用法语写了几张条子就上路了。她原本就是个"背包客",酷爱旅游。60岁之后,曾  相似文献   

8.
万韵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198-198
自文艺复兴时期起,艺术家们对科学的透视法、颜色的表现、威尼斯派色彩等等的探索过程中,直至印象派的产生。画家们不再重视表现事物的内容为其主要旨意,各种绘画语言的交错,表现方式的综合,我们以欧洲印象派直行时期为倒,通过对此风格的产生,方法的探索以及发展来研究真个时代对艺术风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穆斯林蕃客主要来自中东、西亚、中亚及东南亚等地区,他们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传播宗教信仰、影响社会风气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宋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群体,宋政府给予他们的政策也相对宽松,他们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其实,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们除了曾在同一时期为反对身边的学院派而一道工作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共同之处。比如,德加讨厌在室外作画,人们却公认他为“印象派旗手”之一,这可真够奇怪的;塞尚被毕加索以来的所有青年艺术家视为现代绘画之父,却只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完成“一种如同博物馆里的艺术那样坚不可摧的艺术”;马奈对以西班牙画派的“头面人物”委拉斯开兹(1599~1660)充满崇敬;雷诺阿在生命的末期对印象派的局限性感到失望,与风景相比,他更喜欢裸体女人,人们在其笔下的“浴女”身上很容易发现鲁本斯和安格尔的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老舍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分别以独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跨文化的背景下理智而清醒地做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反思,又眷念返归,对西方文化既倾心向往,又能谨慎筛选。同时以鲜明的姿态,积极地建构着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素描训练相比,这种构成素描造型训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张白纸面前学生们真正感到自己变成了“再造自然”的主人。他只有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包括个人的造型能力),经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创造出一张属于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次检验学生个人艺术素质和艺术表现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人画的诞生早于西方现代绘画千余年,虽与欧洲各国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迥异,但在反抗传统观念、否定绘画技艺和强调“表现自我”诸方面却呈现出与之相通的共同特点。在粗略的比较中,中国文人画自身的特殊性及民族性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4.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传统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包括图像、视像和影像,而传播最快、受众面最广的就是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电视节目。中国人在被色彩斑斓的视觉信息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热哀于通过各种电视节日去寻找和安放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在春晚、(《甄媚传》等电视节目中,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文化却披着传统和历史的外衣充斥于电视荧幕之上,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针灸的学术传统,认为由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针灸传统一直在不断变化。秦汉时期,针灸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实用,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金元时期,由于儒家理论的影响而变得死板固化;民国以来,科学化是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潮;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灸又回到了金元的传统。临床针灸医生则一般采用中西医兼用。西方有科学针灸和传统针灸两个不同方向的流派,分别实践着自己的理论。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针灸的学术形态都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境外的傣泐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多为知识分子,而且其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当代社会中的没落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秉持自己的知识分子传统,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重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精神操守从而使自己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他们是典型的贝娄型知识分子。从贝娄反复写作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角度分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贝恩和肯尼斯,揭示出贝娄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徘徊以及贝娄自己的创作活动都体现了潜伏在意识里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少数民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战;第二,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第四,修建了抗战国际交通线并维护了该线的畅通;第五,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张期鹏散文集《啊,莱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感,在这36篇散文中,无论是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还是写自己与家人和朋友,都在彰显一个质朴善良、刚直温情、尊重传统、懂得感恩的正直、执着的人格,都在抒发作者对故乡莱芜深沉的似乎有些执拗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