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样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同为“自杀”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走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不同于作者描写大家族命运的“激流三部曲”,该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社会小人物——汪文宣的悲剧。整部小说基调悲凉,人物的命运坎坷,结局悲惨。这不仅因为当时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的冷酷无情:寒冷的冬天、寒冷的长夜、黑暗混乱的社会,一个凄冷的《寒夜》更在于人性中的“寒”:人性的孤独、人情的冷漠与无情及人与人沟通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 ,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 ,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 ,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8.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卡尔维诺在这部小说中熟练地运用各种小说技巧,使得这部小说被称为“小说中的小说”.小说中十部残本小说和十二个章节构成了叙事的两大层次.这十个看似残缺的故事却在整个文本的运作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形式上的残缺并不代表意义上的残缺,尤其是对于体现卡尔维诺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用心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论述这十部残篇在整部小说的构造和成形过程中的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鸣凤之死”作为《家》中的经典片断,人物所讲述的故事交叉包容,在各自有限的叙述中,实现总体叙述的无限性,使文本呈现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自杀现象。由于自杀行为的特殊性,故其悲剧意味更为浓重。本文通过对《史记》所记自杀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揭示其悲剧意蕴。主要分为几种类型:1.以自杀捍卫个人尊严的悲剧;2.以自杀的方式殉道的悲剧;3.遭受逼迫而被迫自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王小洁 《科技信息》2009,(19):140-141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子《田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基督徒的美国。莫里森直接以《圣经》的一个文本命名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着特殊的寓意?本文从两部作品有关人物的追寻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死亡叙述呈现出多种形态:一是斩妖杀魔——扫清人类邪恶;二是死而复生——生之执着;三是温娇自杀——女性死之无奈。死亡叙事的作用是充当了一种具有强烈道德劝戒意味的符号,凸显了作家的生命意识,从而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成为构建小说结构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死亡叙述呈现出多种形态:一是斩妖杀魔——扫清人类邪恶;二是死而复生——生之执着;三是温娇自杀——女性死之无奈。死亡叙事的作用是充当了一种具有强烈道德劝戒意味的符号,凸显了作家的生命意识,从而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成为构建小说结构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一乐一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9.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20.
作为21世纪“底层文学”的开山之作,《那儿》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看似玩世不恭的口吻和主人公悲剧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呈示出21世纪中国“底层文学”的历史感.“底层”这一措辞的变化往往将中国的革命话语、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的后殖民理论混淆起来.这一混淆不仅遮蔽了不同社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条件及其实践,同时也带来了基本的和重要的革命话语和观念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