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明史·宰辅年表》是"二十四史"之一《明史》的四表之一。该表以《明史稿·宰辅年表》为底本,并参据明朝"国史"《明实录》编写而成。由于缺乏对史料的辨析及必要的考证,该表较为粗疏,质量并不高。而由该表的编写,可窥见《明史》修纂取向的变化,及其在清代学术风尚变迁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宋代吏部尚书大致可以分为吏部尚书、权吏部尚书、行吏部尚书、守吏部尚书、试吏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和作为赠官的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元丰改制前,其职掌视差遣而定,改制后领吏部七司,恢复实际职务,总领文武百官选试、注拟、迁授、荫子、叙复等政令,而且,吏部尚书还经常兼任他职.吏部尚书职掌具体为全面掌管吏部的本职工作、修订吏部七司条法、荐举人才、参政议政、负责贡举考试、承担修史工作、为皇帝讲解经史、担任临时性礼仪官等.  相似文献   

3.
古合肥东大街有一座蔡氏宗祠,历经明朝后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数百年的沧桑巨变,由盛而衰,但其原貌依稀犹存。这座古宗祠原是蔡文毅公祠堂。蔡悉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为宦五十年,官至尚宝司卿、国子监祭酒;著述七十余种,乃明代中期著名理学家。卒后官谥“文毅”。《明史》及庐州府县志均有传。此祠原有明、清显宦、学者撰写的楹联。清代蔡氏族人选录其中七联刊于道光乙巳《蔡氏宗谱》。本文以此七联为证,论述蔡文毅公“三不朽”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道德、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5.
明郑藩郑世子妃任氏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世、婚配及子嗣情况,不仅印证了《明史》《国榷》《大明会典》等关于宗室王妃及世子妃丧葬制度的记载,还补充了《明史》等史书关于郑世子妃任氏的生卒年月、册封时间、葬时、葬地等记载之缺,也对研究明代宗室丧葬习俗、郑藩家族及其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朝鲜对音文献看《洪武正韵》语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正韵》作为明代官修韵书,对当时的朝鲜影响较大。朝鲜根据《洪武正韵》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汉语学习用书。至今这些文献对汉语近代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这些对音文献为佐证,可以促进对《洪武正韵》的研究,并能够提出较为可信的参证。  相似文献   

7.
大统十二年(546)西魏改革了尚书省制度,将原来的六尚书三十六曹制改成了六尚书十二部制,尚书六部最后确定为吏、民、礼、兵、刑、工,郎曹十二部是:吏、民、礼、兵、刑、工、计、蕃、虞、膳、驾、宾。这次改革不仅确立了隋唐以至明清六部的名称,而且还开启了北朝后期精简机构、归并尚书省郎曹的先声。其弊端是对尚书郎曹精简过甚,不便于政务的运行,这一点在随后实行的六官制度中得到了纠正,六官制度在六卿的体制下设立了大约二十二个相当于尚书省郎曹的机构,奠定了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于开元七年(719年)始置平卢节度使,并非如《资治通鉴》、《新唐书·逆臣传》所言,始置于天宝元年(742年).因而《唐会要》、《新唐书·方镇表》说法可信.  相似文献   

9.
魏裔介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北直隶柏乡(今属河北省)人,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累官给事中、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清史列传》卷5、《清史稿》卷262有传。魏裔介品行超拔,宦绩懋著,为有清一代名臣之表。 然而,作为戏曲家的魏裔介,其行迹却鲜为人知。近人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于明清曲家收罗最赅,惜不及魏氏;之前,傅惜华氏《清代传奇全目》也无一语及之。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内阁的地位与作用是明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王世贞认为明代内阁具有相权性质,《明史》亦称首辅俨然汉唐宰辅。但是根据山西陈卿社会动乱以及杨一清内阁处理该事件的经过,明代内阁首辅不具备丞相职掌,当时首辅虽尊称宰辅,但究其实际,其身份与作用并未改变“备顾问而已”这一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有明一代实行卫所制度,宁夏中屯卫是明朝于宁夏设置的卫所之一,由于多次置废,多种史志关于其始建年代的记载众说纷纭,且模棱两可,本文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所收“武职选簿”为依据,认为宁夏中屯卫在洪武年间的最早建立时间为洪武二十四年六月。  相似文献   

12.
现已知史料没有刘基与高明在出仕之前结交的记载。两人的交往可分为处州时期:至正七年(1347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杭州时期: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温州、台州和庆元时期: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至正十三(1353年);绍兴时期:至正十四年(1354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退隐以后: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后。对两人交往的考证表明:对事业生活,刘基受永嘉事功学派的影响,重事功;高明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否定事功。对方国珍,刘基主张“宜捕而斩之”;高明的态度则相对温和。对元朝,刘基审时度势,投至朱元璋麾下;而高明选择了为元王朝尽忠尽节。  相似文献   

13.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与孟森的史学著作《明史讲义》在基本结构,史料选用和史学论点等方面有着某种切合,但不可否认前者相对于后者的细致化、明晰化、生动化的创新。总体来说,相比于《明史讲义》,《明朝那些事儿》一书融入了相当多的时代性元素,并且使用"心灵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叙述,使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其叔父汉王朱高煦仿效朱棣的靖难之役发动叛乱,但很快就被平定。明宣宗平定高煦之乱的原因可以总结为:明朝中央实力的加强和藩王力量的削弱;明宣宗治国经验丰富、知人善任;朱高煦有勇无谋、失道寡助;明宣宗应敌策略得当。  相似文献   

15.
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舍,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量文献报道西安钟楼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600多年。考察钟楼源于唐代。早在唐初,太极宫和大明宫已有钟楼。从名称、功能、作用,所悬之钟和钟楼的形制来看,唐代崇仁坊景龙观钟楼与金元明清的迎祥观钟楼及明清至今的钟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而西安钟楼已有13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钟楼,也是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钟楼。  相似文献   

17.
虽然明朝初期法律状况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还是有些问题颇有争议,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洪武三十年律>与<明大诰>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刑法体系而言,<大明律>并不是如有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较唐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另外,明初重典治吏失败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其无视正常法制或像沈家本所说威竭而不振.而是因为"明刑弼教"的口号看起来重典治吏,实际上是君权的膨胀,带来的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的扩张和恶化.导致权力的滥用,从而将本来就制定的不科学的重典引向恶化,导致了重刑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宗室的分封制是明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八等爵位,性质与先秦分封制相比已有很大区别。在明代,宗室与政治的关系前后期变化极大。针对这个问题,明政府对之进行了改革,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明遗民魏禧在清初的交游及生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康熙元年之前:隐逸易堂,结交里中志行纯笃者;二、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二年:四游江浙,图谋恢复;三、康熙十二年之后:经营后世、屈交清吏。他的一生体现了一名典范遗民的忠贞、坚韧与通达。是清初遗民群体生存状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论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图艺术在我国历时已久,成果累累,杰作林立,而又以明代为盛。清代虽也有精品,但为数不多,反而被平庸浅陋之作占去市场,故不能与明代相比。明代插图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受到明代杰出画家的影响,作者有不甘平庸争为上流的创作态度。不但作画者态度严谨,刻工也认真,尤其是新安刻工,在长期为优秀插图画家进行复制加工中,练成高超的刻版技术,使后代很难逾越。谨严努力,杜绝因袭,取法乎上,刻意求工,也许就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插图取得成功的唯一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