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昌红  王文泰 《科技信息》2009,(10):135-136
"唐人选唐诗"经过后人的编辑和整理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当今甚是流行的一个唐诗选本。各个选本对诗歌的选录体现了唐人和选家的审美趣味,而本文以李白、杜甫为主,分别从客观和主观方面来解读唐人选唐诗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风行于明清的小说选本《今古奇观》为例,从故事内容之奇、艺术结构之奇、哲学观点之奇几方面探究了在古人眼中,何人何事何文谓之"奇"。  相似文献   

3.
1935年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提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因此,他奉劝读者不要以选本与标点本为依据来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他认为要知人论世,足以应用的选本很少,因为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早在1933年他就在《集外集·选本》中指出“选者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如此则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就范了。”鲁迅指出陶潜、蔡邕等之所以给人留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代散文家茅坤的代表性选评本,《唐宋八大家文钞》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统观。此选本对唐宋八大家的地位的确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的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一选本的编选目的、编选体例与评点内容入手,试对茅坤的文统观及其在《唐宋八大家文钞》中的体现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贤三昧集》是王渔洋(原名王士祯)编纂的重要唐诗选本,该选长期是学界探讨与研究的热点.依据原始文献,才能对《唐贤三昧集》的选诗与诗学思想进行深入的真实把握.该选确实能部分反映盛唐诗当时的发展状况与原貌,该选体现出王士祯对冲淡、自然、清奇之“意境”的追求、禅理禅趣的倡导、精神情性的重视以及盛唐中寄托含蓄、超洒空灵一类诗作的喜好.  相似文献   

6.
熊念劬《宋人如话诗选》是一部白话宋代诗歌选本,此选是在近代白话运动思潮影响下的产物,针对前人时贤对宋诗的贬抑,特意编撰了此选,藉以抬高宋诗的地位,并以之作为效法的范本;此选对江西诗派和宋代诗僧惠洪尤为措意。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历来以诗词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她对诗词似有分工。评论古今、与时事政治有关的题材大都用诗写。词的题材多数是生活感受所引起的喜悦和哀愁。"(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这是符合实际的。历来选本选其诗,都会选其《绝句》。  相似文献   

8.
《唐诗品汇》《唐诗解》凡例在以阐明编纂体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涉及诗学批评的相关信息;《唐诗别裁集》凡例在阐述类目设置和选诗标准外,兼论诗歌发展演变、体式辨析、创作与鉴赏等内容。《读雪山房唐诗钞》七篇凡例不仅传递出明确的诗歌辨体意识,其内容表述亦条分缕析,反映出管世铭宏通的诗学理论。作为批评文体的明清唐诗选本凡例,其批评功能呈现出由兼论到专论的趋向,加之凡例具有不同于序、序题等批评文体的形态、功能,因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9.
遍检现有研究唐宋诗歌选本的论著,如孙琴安《六百种唐诗选本提要》、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研究》、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高磊《清代知见宋诗选本叙录》、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等,发现上述论著著录之外,仍有一些重要的唐宋诗歌选本遗漏,特增补20种。  相似文献   

10.
"梦幻"作为人类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并不单纯是梦幻主体内在精神世界的产物,其来源和内容是同梦者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自身所担当的女性角色的认知、反思和确认,是现代女性与"梦幻"产生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现代中国女性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小说文本——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和铁凝的《世界》为例,具体论述现代女性小说如何通过女性人物的"梦幻"来传达对女性角色的反思和确认,以及其中所体现出的现代女性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宫体诗作为一种诗歌样式,兴起于梁陈时期,对宫体诗的界定历来纷争不断。作为隋一代的诗歌领袖,隋炀帝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改变了宫体诗的发展方向,对推动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钱仲联于清诗研究用力最勤,成就卓著。《钱仲联讲论清诗》连类旁征,纵横博论,几乎包罗清诗研究的所有主要学术问题。《论清诗》反映出钱仲联不追随时势、不避好恶的治学精神。他强调清诗研究的诸多方法,如爱国诗和反清诗研究、选本研究、典故分析、比较研究,以及"现实性"原则和"神韵"、"趣味"等艺术标准,都深值总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结合陆机生平事迹和诗赋创作,我们可以发现,陆机一生三次北上求取功名,且终卒于求取功名之道路.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家族文化品格、先祖功业的教育熏陶与重振家声的愿望所影响.其次,由于陆机对自身的博学及才能的自信,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意识,促使他一生三次北上且沉湎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不知自拔,以至于大乱之迹已现,被顾荣等劝其还吴而不从.此外,自身心气的高傲,在遭受到来自他人的嘲讽轻视和政治上的排斥之后,反而刺激了他,追求功名、重振家声的愿望就显得更加急切.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相似文献   

16.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严羽针对当时受理学浸染和江西诗派影响的诗学现状,充分吸取传统话语资源,兼容并蓄,把已有的"识"、"参"、"悟"等范畴纳入其严密的诗学体系中去,将零散的、片段式的观点串联成一个互文的有机体系,赋予其辨证色彩,在"突围"中求"新变",体现了继承传统和独特创新的统一。同时,他的艺术理想同宋代诗风及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时代的错位注定其孤军奋战,也塑造着他成为批评史上的理论斗士。严羽诗学的悲剧意蕴折射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思想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民歌大王”著称的诗人陈有才近年来仍笔耕不辍。解读陈有才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豫南的地域特征对其诗歌意蕴美的形成构成重大影响。以此为基点,从他的部分诗歌中寻找视角,在归纳其诗歌意蕴美的同时也从生活积淀、思想认识、作品构思及细节表现等方面具体探讨其诗歌的意蕴美与地域特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以其奇崛冷艳、朦胧晦涩、虚幻荒诞的独特个性而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近乎病态心理个性的影响。本文拟从李贺的身世、经历、自身素质中揭示其独特心理个性的成因,并进而论述这种心理个性对李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