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充的“命”论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王充评判一切社会问题的标准。王充“命”论思想的使命和宗旨是“疾虚妄”,即对一切不符合其“命”论思想标准的随命论、社会灾变论、不颂汉论、鬼神妖论和社会风俗禁忌等虚妄现象进行声讨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庄子》内篇中的概念“命” ,系由生存现状出发 ,落脚于对“命”的疑问 ,揭示了人之生存的必然律和偶然律 ,指出了各任其性命之情的道理 ,从而升华入“道”的逍遥游境界 ,颇具生存存在论意味。“道”是《庄子》的最高范畴 ,但内篇的主要兴趣似在于从“有待”到“无待”———也就是由“命”之“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语言质朴,结构严谨,想象丰富,感情真挚。作者之所以去做“九条命”的假设,就是因为感觉自己仅有一条“命”太少了,诸多必做的事务没有办法应付过来。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去假设自己有“九条命”,而不是“八条命”,也不是“七条命”呢?细细品味就可以知道,作者所假设的这“九条命”,完全是缘于九种情。  相似文献   

4.
在《庄子注》中,"性"这一概念是郭象借以阐释庄子思想的重要哲学概念。郭象对性的基本理解,一是"性分",一是"自然",二者共同构成了性这一概念下的两端。"性分"是基于对小大之辩这一普遍现象的理解而进行的哲学总结,表达了郭象对万物存在方式的基本理解。"自然"则呈现了性的本质特征,性是不断展开着的、实现命赋予它的可能性的过程。"性分"显示的是从现象通向道的由下而上的路径,"自然"则是从道落实于现象的由上而下的路径。二者之间充满了思想的张力,郭象整体的思想体系也因此呈现出极为独特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命"和"时"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客观的;其不同点是"命"是不可认识的,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而"时"却可以认识,人能够在认识"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时"的需要.认识到此,对人的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丽 《科技信息》2009,(8):114-115
王维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诗中关于自然的意象千千万万。本文就选取其中一意象——“鸟”在诗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的比较来说明两位诗人诗中所描写的不同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小说《命命鸟》深刻地揭示了其以佛学为情感本体探讨人生,追问生命本质,探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基于对许地山生平经历的透视及其作品的剖析,进而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佛性美学意蕴,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其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对人类灵欲深处的生命探求。  相似文献   

8.
过去注家解释《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四句字面意义基本准确。但是不能定为何人何事,仍是不得其解,根据这四句在《天问》中的语境和历史文献考证,可以确定为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9.
近一个世纪以来,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从“人一社会”关系延伸至“人一自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人一自然”观,结合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明确指出“人一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培养环境意识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观念;生态伦理学应该在人与自然谁为生态伦理之中心的问题上加强研究,以便为环境教育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性命之学”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一门实践性、修习式的学问,是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人文主义”,“第二个结合”深度激发了“性命之学”跨越时空的内涵特质,创新了其在历史轨迹的学理空间。文章以“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从古之“性”与“命”的内涵出发,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命之学,并提出了成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人物。她在贾府中虽然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上却无比痛苦,因此造成她人格发展的不和谐性。正是自然人格的突出发展和社会人格的萎缩,造成她性格的叛逆性。成熟而又非社会化,是她人格的基本特征。她的性格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某些方面相通,但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多余人”形象,而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尚处在封建文化的范畴,还没有形成独立于封建文化之外的文化体系和独立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企业应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治道”,即治理之道,其一“用人”,其二“治事”。先贤智慧的光芒,不仅能提高管理者的个人修养,更能指导现代企业良性发展,这也正是“道法自然”之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论衡》中关于“萐脯”等有关论述,阐明了王充“冷不自生”的杰出思想,揭示了它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09,(11):10-11
天上下“鱼雨”、永无止境的暴风闪电、“黑色的太阳”……大干世界,无奇不有。不久前,由《科学》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激励着人类不断对自然展开“亲密接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七大自然奇观中的某些奇景吧。  相似文献   

15.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象形的汉字负载着神秘的信息:何为大。“大”就是在天地自然之间展开人的胸怀。理解了自然精神,对天(自然法则)心存敬畏,与地(现象界自然)保持着亲切的关系,中国人就这样实现了“大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陈爱娟 《科技信息》2009,(14):148-148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表达了生命意志的痛苦性和人的本质的悲观性。并且认为人唯有否定自身的生命意志,否定欲求即禁欲这一条道路,人才能彻底解脱,达到极乐境界。他的悲观主义意志理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含有某些对人的欲望无限和恶性膨胀的限制性因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却也是无可质疑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假种子”案件不断发生,其中不乏非法经营以伪劣种子坑害农民者。新闻媒体予以揭露曝光,执法部门进行经济制裁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种子与工业产品不同,良种是有区域性的,而且只有与良法配套才能增产。因种子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确有欺骗谋财等人为原因,但也可能是技术性原因,还有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1,(8):F0002-F0002
玉米博士确试验田里终于结出了满地的超级大西瓜。眼看着西瓜就要熟了,可是玉米博士总是让他们再等等,就是不让吃,无奈之下,豆牙和喳喳只好趁玉米博士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潜入瓜地,西瓜还没摘到呢,喳喳和豆芽就觉得有点头晕,还哇哇地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