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世宗朱厚熜登位不久,因在"大礼议"中与杨廷和各执一端,张璁上疏《正典礼第一》支持朱厚熜,驳斥杨廷和之论。张璁认为杨廷和要求朱厚熜继嗣其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的做法,违背了天道人伦。因为兴献王朱祐祐与朱厚熜之间才是天然的父子关系,所以朱厚熜不能继嗣朱佑樘,而朱厚熜身为朱祐樘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亲堂弟,则可以继承其皇位。张璁以经论礼,指出儒家的《礼记》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两种经典对礼法的规定,才是判别朱厚熜应该继统还是继嗣的根本依据。对张璁这份奏疏的义理进行解读,可以看出礼法对明世宗初政的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1993,(1)
虾扣弹,这名词兴许使外地人莫名其妙,但对温州老百姓来说是最熟悉的水产品.一年四季皆可见.其形体似虾,头胸却不完全、腹部阔、步足在胸口末三节,壳的周边多刺,体色灰苍、尾红、肢黄.本邑有些小吃摊、餐馆竟冠以"小龙虾"以招徕食客.其实.它的学名叫虾蛄,属节肢动物甲壳纲软甲亚纲口足目虾蛄科.此外,还有一个别名叫"满口红",且有一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温州饱学之士张孚敬(即张璁  相似文献   

3.
大明自朱元璋1368年应天称帝起,历经16朝天子。除了前期朱元璋父子励精图治以及朱高炽和朱瞻基两朝的“仁宣之治”,还算值得书写之外,剩下的儿孙多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有替自己父母争名分而与大臣誓不两立,沉迷于道山的世宗朱厚熄;有几十年当“甩手掌柜”的神宗朱翊钧;有因吞食“红丸”而暴毙的光宗朱常洛;有喜曲艺骑射、沉迷于木匠活的熹宗朱由校;更为荒唐的是,在位长达45年的嘉靖竟迷恋于用年轻貌美的宫女作其长生不老的丹药,以至于被忍无可忍的宫女们试图勒死于龙床之上。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小学生评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几乎所有评语开头都是“该生”一词,用“优点、缺点、希望”的固定模式来表述,用词惊人的相似,张三和李四的评语差不多,本学期和上学期的评语也是大同小异。其语言假,使人不信任;语言乱,使人看不明;语言平,使人感到教师太无能。那成人化的内容,形式主义的词语,教训人的口气,沿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以至到目前,还困扰着很多老师。教师的“劳而无功”、学生的“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5.
杨涛 《世界知识》2011,(19):24-27
抱有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戒备和防范意识在增加; “高层交往热,民间互信冷;政治上利用,经济上防范;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纠结;媒体负面报道多,正面报道少”;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两国民众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利益上的认知差异,更有西方势力破坏中蒙两国友好的蓄谋。  相似文献   

6.
变形介质中粘弹性稠油驱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变形介质中考虑驰张特性的一维两相粘弹性稠油驱替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地层变形以及弛张特性对水驱稠油的影响,分析表明;介质变形对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随着变形介质弹性的增加,地层压力越来越低,并且越靠近注入端,地层压力下降越快;原油的弛张特性同时影响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分布,在其它条件一定时,随着弛张时间的增加,含水饱和度越来越低,地层压力越来越高,在油田开发实际中,应考虑地层变形和原油弛张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朱陆之争不仅反映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推动了理学自身的演进,可以作为解读清代前期理学走势的一条主线。朱陆之争在学术和政治两个层面影响和推动了清代前期理学的演进。在学术层面,将理学由“尊德性”转向“道问学”,使“道问学”成为清代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政治层面,对王学的政治伦理批判深刻影响了清朝意识形态的确立。清代前期是理学继续发展的时期,理学主要围绕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考证向着“道问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1911年6月7日,两位清末风云人物张謇与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洹上村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会晤。可是,有关这次会晤的背景、内情及会晤在两人关系史上的作用等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进行探析,笔者不揣冒昧,试以此文求教于专家学者。一洹上会晤是张謇促成的。1911年6月6日,张謇在进京途中,电约袁世凯:“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从而导致了两人在袁世凯当时的住址——謇上村的会见。“别几一世矣”,系张謇对两人自1884年后,已有二十八年未曾会面的感叹。张謇袁世  相似文献   

9.
海杰 《世界博览》2010,(6):69-71
什么是摄影行当里最“风光”的门类?据国际知名的摄影机构《光圈》杂志基金会统计,风光摄影是全球摄影爱好者都在尝试的一个题材和类型,特别是关于日出和日落的影像更是多得让人惊叹。在2007年9月25日,在知名图片网站flickr上,有2303057张只包含太阳景象的图片;而截至2009年8月26日,这种图片就增长到6063750张。也就是说,这种以“太阳”为主的风景摄影正在以海平面上升一样的速度令我们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0.
王方琳  李昌龙 《甘肃科技》2009,25(9):168-170
对7个苜蓿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研究表明,苜蓿生物量增长率不仅与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分为前期的缓慢生长,中期的快速生长和后期的缓慢生长3个阶段;不同苜蓿品种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似于菱形,基部和顶部生物量小,而中部生物量大;各品种问中苜一号、苜蓿54的适应性好;三得利的产量较高;绿苜一号与新疆大叶的生产效率较高,适合于多次刈割;在田间管理上,各个品种在分枝末期到现蕾期生长速率最大,生长旺盛,应及时浇水施肥。  相似文献   

11.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以发生在1855年温州府乐清县的瞿振汉起义为例来说明地方神明杨府君(杨府爷)与温州地方政治之间的关系。首先阐述瞿振汉起事的缘由,然后分析杨府君对事平之后乐清地方政治的影响。杨府君实际上是清廷和当地民众共同承认的决定性的政治话语形式。清帝国地方官员将杨府君用作抑制因瞿案引发的朝廷与地方社会之间种种对立的工具,而地方民众则将地方神明用作平息地方社会先前存在之对立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1984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协会在昆明召开,布依戏戏师罗仕华、冯景林的《罗细杏》,侗戏戏师杨成林、张勇的《丁郎龙女》参加汇演,接受来自全国戏曲界的专家学者检阅与考证,与会人员从戏师编剧、舞台演出、剧团等方面提出见解与看法,对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戏师叙事的策略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04年英国军队开进拉萨,对西藏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从而使涉藏问题更加复杂化。面对涉藏问题,上海等地的各类报刊给予了及时全面的报道。杨庶堪等一批开明人士,虽处于相对闭塞的重庆,却能创办《广益丛报》,并通过该报把上海等地的各类报刊关于涉藏问题的报道继续传播到以重庆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广益丛报》揭露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报道中国政府治理西藏的得失;介绍民间对涉藏问题的关注;记载驻藏官员对外国媒体介绍治藏"新政";强调主权的不可侵犯。一百多条共四万多字的报道是我们今天研究晚清涉藏问题的重要资料,亦可以作为批判"西藏独立"论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有道”。“礼”和“德”是孔子政治理想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孔子的政治理想对于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现实意义,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的这面旗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认为《张协状元》剧编写于元代杭州。针对杨文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逐一解读剖析,可以推断《张协状元》为南宋中期戏文且只能产生在南戏故乡温州。  相似文献   

17.
汉初贾谊以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进取心,以一种锐进的姿态展开了中国士阶层的突破。从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的"士"发展到汉初维护大一统政权的"士",贾谊使士从个人利益的维护者变为真正的"社会的良心";在处理"道"与"势"二者的关系上,贾谊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为后世士人提供了借鉴,并由此引发后世士人对自身去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古代士大夫背负着建功立业的理想,他们把个体的自然生命与政治生命融为一体,带着崇高的使命感而孜孜以求、不懈探索,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深刻理解古代士大夫的出仕情结,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构建积极健康的现代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宾主式行礼模式大量存在于周代礼仪制度中.以宾主式的分庭抗礼代替君臣式的上下尊卑,揭示出前中央集权时代,君臣关系并不如后世般的等级森严.为君者自立为主,尊臣为宾;为臣者升格为宾,以道自重.君臣之间共同推崇的这种主宾式的行礼观念即“宾道”.“宾道”在礼仪中是通过主人与宾客的面向与位次来表现的;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则表现为为君者尊宾尚贤,为宾者以道自任,用宾客的身份进行“宾谏”.对“宾道”观念的揭示,为思考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