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通过对周朝政治制度的观察,努力构建一个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政治国家理论.他将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扩展至政治领域,从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家国同构观念.据此,伦理规范"孝"被转换为政治规范"忠",孔子试图通过这种构建使政治国家成为和谐、稳定且牢固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雷信来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7):29-32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型社会,整个社会是由不同地位、身份的人组合成的等级有序网络整体,每个个体都处于特定宗法等级关系之中。个体在政治、经济、伦理方面缺失自由,塑造了中国古代臣民的依附型人格和政治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3.
李林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6):24-27
随着新时期的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留学生文学形成富有鲜明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作为自身带有强烈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留学生们,在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俨然是一个边缘族群,常有一种边缘文化人的感觉.本文从留学生文学中的乡愁情结入手,对处在双重文化夹缝中的留学生文学的存在背景、发展里程以及历史地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5.
儒家是中国文化乡土情结的培植者,他们非常重视宗族乡党对自己的评价.儒家由近及远的亲亲原则以及“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的乡土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刻下深深的痕迹.宗教的“报本反始“则集中体现了国人的亲土观念.中国文化的乡土特征,其品格的优劣紧密交织.一方面,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中的消极成分,警惕并克服其流弊.弃糟粕,取精华,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孙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1):87-9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生存,他们通过向西方学习和结合本国的实际,利用各种广告形式谋求发展,这使广告一时辉煌。由于时代的需要,这时的广告带有鲜明而浓厚的民族情结,这为现代广告的制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藏族著名青年作家阿来以他独特的对故土的心灵体验在诗歌和小说创作领域掀起了浓重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创作高潮,体现了他深沉的故土情结。 相似文献
8.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中国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增加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上,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9.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申的两个要素。中国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增加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上,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
陈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Z2)
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情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并与教法整合,优化高等数学学习心理素质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尹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生存困境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浅谈繁体字的正确辨认与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而简。汉字的规范化工作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化、增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辨认与使用繁体字,对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推动汉语汉字信息处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文释义的注疏是与经典正文相对应的一个语言场面,它具备时代性和口语性的特点,因而也最能反映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左传》的单音词,晋代杜预常常用复合词来注释.把《左传》的单音词与杜注相对应的联合武复合词加以对照,以探索由上古单音词到中古复合词发展的轨迹,拟考察中古早期联合式复合词的构成特点和发展状况,为汉语构词法发展史积累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向守艺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1):116-117
中国书、画虽中道分途,各自独立,然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美学思想.“书画同源“的完整意思应当是“同宗同源,同笔同法、同美同意“. 相似文献
16.
李一飞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82-85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其写景诸作,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借助想象和移情,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风格幽秀清远;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藉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疏密是艺评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对疏密的理解虽各有不同,但大多是从内容及内容的连接两个角度出发,从意象和结构两个方面看中国古典诗歌的疏密,思路要清晰得多,意象疏密指诗歌构成材料的众寡和密实程度,结构的疏密是指诗思的疏密,它包括两个方面;诗歌材料间结合的疏松与细密,诗歌材料与主旨的呼应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生产白酒在工艺、酒质、出酒率各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一种固液结合的复合发酵模式。试验表明,酒质基本不变下,复合工艺出酒率较传统工艺平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9.
杨小敏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24-27
古代诗歌中云的意象的运用常被赋予丰富的寓意,反映了一定时代人们思维情感和文化意识的多重融合。当“云”作为一种载体出现在诗歌中时,它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其原始的本初意义,表现了诗人寄寓其中的深层意蕴,具有超凡的情感感染力与引人入胜的艺术理趣。 相似文献
20.
唐诗中思乡情结及其艺术表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众多的思乡作品中,贯穿交织在一起的是诚挚而浓郁的思乡之情。这些思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游子思乡之作、左迁贬谪思乡之作,战乱流离思乡之作和远役征夫思乡之作。因作者所处的境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思乡之作在景物描写上、在结构上、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各的风格和意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