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剩余数系统需要大动态处理范围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4基数模集合,并给出了相应的剩余数至二进制数转换算法和硬件实现。该算法采用4基数模集合{2n-1,2n 1,2n,22n-1-1},模集合动态范围达到5n-1位,算法基于新中国剩余数定理2实现,乘法逆元简单,硬件电路主要基于加法器构成。与同类模集合反向转换器相比,文中提出的转换器电路明显减小了电路延迟,有效地提高了集成度。  相似文献   

2.
证明了在二维小波子空间上存在一种傅立叶对偶算法,即由φ生成的二维小波子空间V0是L2(0,1)2到L2(R2)的有界可逆线性算子T的值域. 通过T扩展L2((0,1)2)空间的Riesz基,进而得到V0∈L2(R2)空间的采样定理.  相似文献   

3.
设Mc:=(A C 0 B)为定义在Banach空间x+y罗上的算子矩阵.讨论和获得Weyl定理和Browder定理对Mc成立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考虑Weyl型定理中的A-Browder定理和A-Weyl定理, 利用拓扑一致降标法得到了: 对任意的C∈B(H), 算子MC满足A-Browder定理和A-Weyl定理微小紧摄动新的等价条件和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Schauder-Tychonoff不动点定理为工具,建立了一类Rn上奇异非线性双调和方程Δ2u=f(|x|,u,|▽u|)u(n≥3,β>0)正的径向对称整体解的存在性定理,并给出了解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扩充了(4)中在2-距离空间中某些新的压缩型映射不动点定理,我们改进了压缩型映射的连续性,再者,还考虑了膨胀映射的不动点定理,主要结果是定理1与定理4。  相似文献   

7.
设G=(V1,V2;E)是一个二分图,其顶点数目满足|V1|=|V2|=n≥(k+1)s+1,s和k是满足s≥3并且k≥1的两个正整数. 定义σ1,1为图G的属于不同分划中的不相邻顶点的最小度和,证明了如果σ1,1(G)≥2[(1-1/s)n]+2, 则G有一个2-因子包含至少k个圈,使得每个圈的长至少为2s.  相似文献   

8.
利用简单的数学工具,证明了斯铎兹(Stolz)定理的推广定理,给出了进一步研究极限问题的新途径;对计算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应用,再利用斯铎兹(Stolz)定理的推广定理给出了罗比达法则的新证明,避免了传统证明中的繁杂过程。容易看出:斯铎兹(Stolz)定理的推广定理是联系斯铎兹(Stolz)定理和罗比达法则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铈为前驱物,以尿素为助剂,采用一种简单的模板法合成了介孔氮掺杂CeO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吸附-脱附仪(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设备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多种测试结果证明:试验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均一的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124.8 m2·g-1)并掺杂了氮元素.同时,测定了介孔CeO2材料对于CO2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氮掺杂对CeO2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掺杂氮的介孔CeO2,氮掺杂的介孔CeO2具有更好的CO2吸附性能和循环吸附脱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零点定理,斯图姆定理和单变元多项式正定性判定定理,讨论了不等式φ(x)>ψ(x)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判定算法.  相似文献   

11.
NiCo2O4是一种很前景的甲苯氧化催化剂。本文以Ce为杂原子,利用水热法制备Ce/NiCo2O4催化剂,以提高NiCo2O4尖晶石表面活性氧生成速率。采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催化剂。通过改变铈掺杂量,得到最佳掺杂比例。甲苯降解实验表明,在甲苯浓度为2538ppm,空速为10000h-1,催化剂体积为0.5mL 时,一次水热法制备得到的15%Ce/NiCo2O4催化剂降解性能最优(T99=267℃),在267℃下进行催化反应72h后催化剂性能无显著变化。机理研究发现,掺杂铈可提升催化剂中高价金属含量,同时催化剂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可加快表面活性氧生成速率,从而催化性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实验探究了二硫化钼(MoS2)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与贵金属纳米粒子金(Au)、铂(Pt)的复合基底对于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性检测,采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作为电极,制备出了基于Pt-Au-MoS2-ITO的生物传感器,为H2O2还原性检测的便携性操作打下了基础.实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材料,同时使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等传统电化学手段表征了传感器电化学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来表征传感器表面形貌.建立了用于H2O2还原检测的、具有高检测限、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使用解的先验估计和 Leray-Schauder 定理讨论了2u 阶非线性椭圆型复方程在单位圆上Dirichlet 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其次,使用积分方程的 Fredholm 定理讨论2u 阶线性椭圆型复方程上述边位问题的可解性.最后,我们还简略地讨论了两个未知实函敬的2n 阶线性与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组的相应边值问题,在处理以上各边值问题时,都利用.关于方程 U_(?)=F(z)的 Dirichlet 边值问题解的积分表示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Mo-W-Co高温合金中Al2O3的含量,研究Al2O3对Mo-W-Co高温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球磨、压制成形和真空烧结等工艺制备Mo-W-Co-Al2O3高温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对制备好的合金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l2O3能提高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当wAl2O3为5%时,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真空烧结时,Al2O3在合金中形成了γ-Al2O3相,是影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相.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介值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了命题:设函数f(x)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f ′(x)>0, f(0)=0, f(1)=1,则存在ξ1,ξ2∈(0,1),使得1/f′(ξ1)+1/f′(ξ2)=2。通过对命题证明过程的分析,对命题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单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自组装沉积法,制备了g-C3N4包裹的SnO2-TiO2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g-C3N4均匀地包裹在SnO2-TiO2纳米颗粒上.SnO2-TiO2-C3N4纳米复合材料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0.2C的倍率下循环20次后,比容量达到380.2 mA·h·g-1,明显高于未经g-C3N4包裹的纯的SnO2(51.6 mA·h·g-1)和SnO2-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0.1~0.5C的倍率充放电测试中,SnO2-TiO2-C3N4纳米复合材料的比容量仅从490 mA·h·g-1衰减到330 mA·h·g-1,高倍率下抗衰减性能优于同类材料.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g-C3N4的包裹处理,这不仅增强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稳定性,也抑制了锂离子嵌入-脱出时SnO2和TiO2纳米颗粒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场合,一个自由度为m的X ̄2变量分为n个二次型后,很容易判定其中n-1个.设为前n-1个,它们分别是自由度为m_1,m_2,…,m_(n-1)的X ̄2变量,这种场合在什么条件之下才可以判定这n个二次型是相互独立的X ̄2变量?作者指出,结论成立的条件可简述为第n个二次型是非负定的.这比X ̄2分解定理(又称Cochran定理)使用起来方便得多,该定理要求找出第n个二次型的秩m_n(在一些场合不是太容易的)并以作为结论成立的条件,而作者只要求二次型是非负定的(这常常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无须先求m,还可以将作为结论来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CO2/H2S共存条件下集输管道中,管道发生腐蚀的可能性急剧增大,因此集输管道的选材至关重要。若选择管材级别较低,则会严重影响管道的正常生产;若管材级别较高,会引起经济成本的浪费。为了使集输管道在CO2/H2S共存条件下选材更加合理。在CO2/H2S共存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集输管道选材方法,新方法的步骤为:计算材质的均匀腐蚀速率,腐蚀速率应满足NACE 标准中腐蚀速率的控制值(小于0.076mm/a),结合管道的设计寿命、剩余强度和经济性评价,确定在CO2/H2S共存体系下集输管道的材质。以某油田集输管道为示例,根据新方法选择的材质与实验得到的管材结果一致,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集输管道选材新方法在保证集输管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管材质选择的成本,有利于保证集输管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实变函数中的定理比较难理解,凭直观又无法想象出来,论文中讨论的是勒贝格有界收敛定理,勒贝格基本定理;勒贝格积分极限定理;勒维(Levi)定理;法都引理中条件的不可缺少,积分极限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详细研究了SiW11O39Fe(Ⅲ)(H2O)5- (SiW11Fe)的电化学性质和对H2O2 还原的间接电催化作用,并与PW11O39Fe(Ⅲ)(H2O)4- (PW11Fe)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了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PW11Fe 类似,SiW11Fe在酸性水溶液中也有3对还原氧化伏安响应,分别归属于Fe(Ⅲ)/Fe(Ⅱ)电对和W-O骨架的还原氧化反应。但SiW11Fe的3对还原氧化波的峰电位与PW11Fe)相比明显负移,且均受溶液pH的影响。SiW11Fe中Fe(Ⅲ)/Fe(Ⅱ)电对传递电子的可逆性比PW11Fe的差,但同样对H2O2 的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并受溶液pH的影响。随着溶液pH的增加,Fe波和W-O骨架波的还原氧化峰电位均负移,Fe波对H2O2 还原的电催化活性降低甚至被完全抑制,相反,第一个W-O骨架波对H2O2 的还原却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