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对生活的观念十分复杂,但哲学家们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有勇气,才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他们对“智慧”和“勇气”的理解不同罢了。把孔孟那种比较积极的观念和老庄那种比较圆滑的和平的观念调合起来,成为中庸的哲学;这种哲学是动与静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介于动与不动之间,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沙龙“参观”圣殿山,引发了巴以之间的大规模冲突。然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赴沙姆沙伊赫参加首脑会议前接受美国《时代》杂志独家采访时却说:“我不认为沙龙参观圣殿山是个好主意,但这并不是引发冲突的真正原因……沙龙去参观那些地方没有违反任何和平协议,这是以色列人的权利。”后来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认为巴勒斯坦方面应立即收缴非法武器,重新逮捕冲突期间  相似文献   

3.
冯玉军 《世界知识》2020,(17):75-7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并未因“十四点计划”和“凡尔赛体系”而实现永久和平、抚平战争创伤。对于战败国来说,一战的结束反而是另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一战正式结束到1923年7月《洛桑条约》签署之间的“战后”欧洲,是地球上最为混乱的地区。内战交织着革命和反革命的厮杀以及新兴国家间的边界冲突,遍布从芬兰到高加索的暴力冲突导致近10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4.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为此,联合国采用了诸如斡旋、调停、派遣联合国部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以执行和平使命。其中,向发生冲突的地区派遣联合国部队,帮助制止冲突、恢复和平与稳定,这种行动被称为“维持和平行动”。维持和平行动的基本任务包括:制止冲突,监督停战协议的执行,为建立和平与安全提供援助。执行维持和平行动的联合国部队,根据其任务和执行任务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军事观察团和维持和平部队。军事观察团由特殊的非武装军官组成,它一般被派往已达成停火协议的冲突地区,观察并向秘书长报告该地区的局势,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停战、撤军协议的执行,调查破坏停火行为并尽其可能改善局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6.
知识集锦     
一门新兴学科——和平学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在此背景下,西方学术界继战争学、战略学及冲突学之后,现在又兴起一门新学科:和平学(Peace Studies)。美国和西欧相继开设了专门从事和平学研究的机构,如瑞典斯德哥尔奉和平研究所、美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等。一些大学政治学系也增设了和平学研究生专业。和平学与战争学、冲突学等学科的研究目标相近,即如何防止各种战争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则是不同的。战争学等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以暴抗暴。和平学则是从正面探索一条更为直接和积极的和平途径,即让和  相似文献   

7.
“无国家民族”的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政治中的一个大问题,它影响着一个国家内部的和平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中东和平进程近几年未取得大的、实质性进展,明里有以色列强硬势力从中作梗,暗里与美国奉行的“拖延策略”有关。美国已掌握了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但它并不急于解决巴以冲突。掌握主导权不战不和最有利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美国一直是以倡导者和推进者的面目出现,它之所以奉行“拖延策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9.
孔田平 《世界知识》2023,(19):34-37
<正>2014至2015年的“明斯克协议”曾使乌克兰东部地区成为“半冻结”的冲突区。2022年2月,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独立”,并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明斯克进程”戛然而止。乌克兰危机仍在延宕,各种和平方案陆续出炉,能否以及如何恢复和平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去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一时间,南亚局势骤然紧张,世界舆论也为之哗然。但今年年初,双方政府努力促成了“板球外交”,2月,两国总理又展开一场“巴士外交”。一度出现的缓和势头似乎印证了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的一番议论,他声称,印度核试验有助于给南亚带来和平和正常的状态,因为在这里出现了核威慑的局面,就像当年美苏之间的核威慑使美苏保持了和平一样。但没过多久,随着今年4月两国相继试射导弹,印巴之间新一轮军备竞赛又开始了;从5月底开始,两国又在克什米尔发生激烈冲突。南亚的“核威慑”失灵了吗?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在科特迪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和平文化”这一观念。漫长的10年过去了,“和平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发展。现在,人们不再认为“和平文化”仅指没有战争,或者说仅包括国家或国家之间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部主  相似文献   

12.
各方虽已同意“三分天下”,但在领土划分上仍然卡壳。和平计划三易,和平迟迟未到。“欧一斯”版图方案 波黑内战说到底是一场争夺领土的战争。版图划分方案始终是波黑冲突三方的争论焦点.按照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欧文和斯托尔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的巴以和平进程称得上是云谲波诡。戴维营会谈“无果而终”。接着一场激烈的暴力冲突平地而起,而且竟一发而不可收拾,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冲突爆发,双方死伤人数直线上升,巴拉克辞了职,阿拉法特重新拿起了枪,美国撮合了一次谈判,然而“会谈气氛愿劣”,依旧“无果而终”……追根溯源,祸根何在?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至今已近六年。经过冷战后初期的大动荡、大变化,世界走向总体缓和已成定局。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步伐在加快。但天下“不太平”的问题尚未解决,在通往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荆棘和波折。和解势头趋强,冲突仍起伏不定冷战后的冲突和战争史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1年到1995年的“冲突多发期”,这一时期武  相似文献   

15.
在解决巴以冲突方面存在着三种力量或曰“三极”:第一“极”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第二“极”是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即四方委员会)所代表的国际社会。第三“极”就是巴以双方的民间和平人士。  相似文献   

16.
靠剑与火建立起的“强制性和平”只能管一时,而不能管一世。只要冲突的根子没挖掉,一点点火星就会燃成烈焰。  相似文献   

17.
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八个月。在这场冲突中,已有560多人死亡,数万人受伤。严重冲突使巴以双方从高层到民众之间的仇怨进一步加深。目前,巴以和平乃至中东和平正面临1991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险境,和平成果行将付之东流。谁在丢失中东和平?导致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在于以色列新政府的强硬政策。沙龙政府成立以来,不仅未给业已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一丝曙光,其强硬政策使中东地区陷入血腥和苦难中。以色列现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利益攸关,巴以双方不愿放弃各自的目标;先原则后细节,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最近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导人之间的论战已经公开化。巴以之间的冲突也一个接着一个。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2月18日在巴黎指责以色列违反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的精神,对巴勒斯坦人实行集体惩罚的政策,并且强调“和平进程正处于危险和棘手的阶段”。翌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反驳  相似文献   

19.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3):8-9
<正>非洲和平代表团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提出“非洲版”和平计划6月16日至17日,由南非、赞比亚、塞内加尔、埃及、科摩罗和刚果共和国领导人组成的非洲和平代表团接连访问乌克兰与俄罗斯。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代表团举行了联合发布会。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发布会上提出了非洲和平计划十点建议,包括这场冲突必须得到解决、必须通过外交手段达成和平谈判、缓和冲突、根据联合国宪章尊重各国人民的主权、有关国家都需要安全保障、确保农产品和化肥流通等。泽连斯基表示,只有在俄军完全撤出占领领土后,乌克兰才有可能与其进行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经过非洲国家艰苦不懈的努力,非洲终于迈进了“求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新时期,但其发展仍呈波浪式。1996年不少国家出现波折;1997年显稳定趋势;1998年,将近20来个国家又发生部族冲突、内战、边境冲突和多国卷入的地区战争,国际舆论惊呼非洲大陆“陷于战争状态”;进入1999年,非洲各地区政治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