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法律化是依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把一定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并最终实现法律化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推进我国道德法律化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经对传统道德造成多种冲击,网络道德建设应当着眼于做好两方面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从而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他律与自律是道德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他律是道德发展的低级阶段,自律是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道德他律与自律具有相互转化性。这种转化的规律表现在道德他律上升为道德自律的规律、以认知发展为基础的规律、量变发展到质变的规律和以新易旧、曲折前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于会计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会计界面临非常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会计道德建设除从会计职业本身考虑之外,还要从人的精神考虑。会计道德建设的前提必须是自律和他律、法治和德治并重;会计道德建设的内容必须包括会计人格道德内层次和会计职业道德外层次。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校”是学校崇德氛围形成的基础,从道德规范、道德影响、道德评判、道德他律和自律等方面论述了“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从建立学校德治体系、德治机制、德治实践、德治合力等方面探讨了“以德治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诸多要素和条件,道德的规范和调节作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道德的规范和调节作用的发挥,其前提是人们对道德信念和道德原则的认同,以及对既有道德规范的接受,而任何道德信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接受都离不开道德的教育和感化。和谐校园建设应该高度重视道德教化在价值引导、荣誉激励、利益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共同体内形成的行为的基本准则;科学道德失范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在科学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欠缺的国家不可能建成一个科技强国。科技人员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是保证科技人员行为规范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和科技工作者的摇篮,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使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运用中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担负起社会道德责任,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永恒的话题。近几年,许多学者都论述了道德法律化的相关问题。道德法律化就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的事实和过程。本文通过对道德法律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功能的局限;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性在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的分析来揭示了道德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道德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行政领域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只有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注重行政道德建设才能予以克服和抑制。为此,必须从行政道德规范的确立,道德建设机制的完善以及社会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去探寻行政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推进行政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网络关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它跟其它社会关系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在本质上存在着诸多互补功能,两者必然成为调节网络的基本手段。但是,道德与法律自身代替不了网络道德制度和网络法律制度,终究网络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未来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制度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公德状况及原因的分析,认为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公德行为养成可以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公德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优化公德环境与完善评价体系相结合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提高的自觉性。加强师德建设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也应自觉提高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治国方针,它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对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准则,则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人为本,以基础教育入手,注重党员干部队伍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综合为治"的形成既有思想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综合为治"对和谐安徽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安徽要坚持依法治省与宣传"八荣八耻"并举,依法行政与依法反腐并行,迅速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8.
德治就是通过道德教化使国人对某些思想理念、行为规范采取认同态度,产生自觉心理,从而形成凝聚力,以达到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德治的时代意义是: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是重铸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德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强调“官德”和“民德”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德治和法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是现代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行政合理性包括正当性、平衡性和情理性三个标准。其中情理性的标准较难把握,但情理性的标准更能体现行政活动的合理性原则,具有更高的法律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情、理、法的和谐相融。探讨行政情理性的法律价值及其在行政法中的适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