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利用国庆节假期在高一全体学生中开展一次“安仁历史遗存调查”活动。这次活动效果之好、收获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认为历史课沉闷乏味,没有吸引力,视历史学习为一种负担,不喜欢学习历史.笔者从2003年秋季起,在高一高二年级用实验、对比方法探索高中历史课的“轻松教学法”,最终目标是使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喜欢历史,乐于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3.
R S Cant等 著 对于不断增长的大量有关湍流反应流的文献,本书为读者提供物理洞察力和关键的切入点,书中包括过去30年里所发展理论的历史观点,因此,具有指导性质。所选择的初等和高等理论资料可用于建立必要的专业基础,书中所强调的一些主要的概念,对于进入湍流反应流领域的大学生或初学者是必须知道的,并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专业论文和研究专著。书中有一系列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1923年5月6日,在津浦路鲁南段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蓝钢皮劫车案”,史称“临城劫车案”(以下简称“临案”)。有关这起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背景、经过等等,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论文和专著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和论述,普遍认为这是一伙为非作歹之徒干的,是一起触目惊心的“土匪抢劫案”,对此,很少有人持不同观点。特别是1992年北京群众出版社,把“临案”的文章编入了《近代中国土匪实录》一书中,似乎给“临案”性质‘“定了案”。因为这部书畅销海内外,影响很大,又被认为是“近代中国土匪大会”,更没有人去怀疑它…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增色,提高教学时效。  相似文献   

6.
罗文波 《广东科技》2011,20(10):16-17
根据青少年学生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构建辩论平台、考究剧情真伪、结合其他学科、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相似文献   

7.
张建玲 《奇闻怪事》2007,(10):39-40
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我在今年任教的高一年级做了一次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撰写《我的家史》。从教学效果看,师生双方都感觉收获很多,教学满意度比较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一新学期开始时,许多学生感到化学课学习很费劲,对高一的新生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四分之三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部分学生因此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主要原因是:初中化学教师大多注重初中会考要求,对学生在高中的进一步学习考虑较少,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新教材不够熟悉,在高中仍使用旧教材,导致很多知识初中没有介绍,到了高中要直接应用,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上出现了许多“盲点”。随着初中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毕业生基本要进入各类高中完成高中学业,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处于“小学科”、“皮肤科”的地位。再加上现在中考历史分值比重很小,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历史一直为“副科”,再加上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如何改变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低迷状况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历史知识并很好的运用历史知识,高一是“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提高思维能力应从高一年级着手。以下仅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想法和做法,以请教同仁。一、把握转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高一年级正处于中学生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再加上初中历史被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底子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大地,在新的形势下,许多教师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反对单纯的被动学习,反对对纯知识的死记硬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历史的一切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些尝试,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现总结如下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郑君 《奇闻怪事》2006,(1):17-17
2004年上半年,与我们同处宁波市的余姚市三七镇相岙村田螺山附近发现了一个距今约7000年的古人类遗址,被称为“田螺山遗址”。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同时也成了历史课上的热门话题。遵照“学习历史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探求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以该遗址为对象,在历史课上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使全体同学获得了一次亲自参与研究讨论的机会,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培养,积极性随之高涨。  相似文献   

13.
圆周率π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始终令人感兴趣的数学话题,迄今与它有关的各种文献总数超过4000篇,本书作者从中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资料汇集成册,涉及数学理论、数值计算及历史文化等方面,共收论文(按原件复制)70篇及若干附录。它初版和再版于1997和2000年,得到广泛的好评,是一本难得的、具有广泛读者面的、内容全面详实的数学文献。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确立了新的学习观,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很许多途径。充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质疑的基础,和谐、民主的氛围能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老师的教授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5.
谷桃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3):185-185
学生从初三进入高一的第一学期,既是他们自身的转折点也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从语言知识体系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看,高一和初三同属基础阶段,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是新阶段的起点。而是基础阶段的延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成绩。因此,做好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粒及其聚集体》一书是国内少有的一部有关小粒子科学的学术专著,它是根据作者的研究集体在近10年中研究论文汇集而整理编写的研究报告。这部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超微粒的制备,超微粒的形态、粒径和粒度分布,超微粒的晶格畸变和热学特性,超微粒的异常电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文选》作为高等院校历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其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阅读和运用古代史籍的能力,更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史学的素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尤其在六次全国性教学改革研讨会的推动下,《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实践中也还面临着一些尴尬。当前,进一步深化其教学改革,应着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万维网的学习涉及了在管理现有教育设施的情况下,使用合理的技术及相应的教学方法。香港万维网学会从2001年起就组织了有关基于万维网学习的年度国际会议。该会议吸引了许多学者和工业界专业人员提交论文,并且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过程中参与讨论。第4届基于网络的学习:技术与教学法国际会议于2005年8月1~3日在香港举行。每次会议均有超过100篇的论文受到会议程序委员会的审查,这些论文覆盖了有关电子学习的基础设施、学习行为和教学效率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是搞好历史教学的重要的材料,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真实、生动的历史表象,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以灌输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第一,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中学生对历史课普遍不感兴趣,更讨厌历史考试。第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由于教师只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学,学生也只能被动学习,效果极差。第三,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一味强调学生重复模仿、机械记忆,就会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