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8月7日深夜,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县城后山强降雨激发三眼峪和罗家峪同时暴发泥石流.泥石流冲人城区,摧毁房屋,淤埋街道,扫荡其流路上的一切并穿城而过后,直达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使城区三分之一被淹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72人受伤.这是一次十分严重的城镇泥石流灾害,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对我国城镇泥石流防治提出了强烈警示!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科学》2006,58(5):28-31
2006年2月17日.菲律宾中部南莱特省圣伯纳德镇发生泥石流灾害,吞没了一个村庄和一所学校,大约2000人在此次泥石流灾害中失踪。灾难震惊了全世界。实际上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在全球山区都较为常见的山地灾害.每年都要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动力学基本方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光谦 《科学通报》1994,39(18):1700-1700
本文作为尝试,以两相流的两流体模型为基础,结合泥石流浆体特性,给出泥石流的两流体模型,从而初步建立起泥石流动力学的理论体系.1 两流体模型的基本方程  相似文献   

4.
5.
泥石流输沙与长江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鹏 《科学》1999,51(2):37-39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之痛     
青云 《自然与人》2010,(5):34-37
2010年8月15日,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7天之后,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深切哀悼在这次灾害中遇难的同胞。时间往前推到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泥石流”、“堰塞湖”这两个名词已不绝于耳。那么,这两种四处频发、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中,又隐藏着什么科学原理呢?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凯衡  崔鹏  李浦 《自然杂志》2014,36(5):313-318
泥石流是介于崩塌、滑坡等块体运动和山洪水流之间的一种物理过程,既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又具有水体的流动性。从物质组成上看,泥石流是一种由水、岩土体和气体组成的多相介质,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其中的固相组分颗粒形状极其不规则,尺度跨越范围较大。浆体与固相颗粒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因此,完全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全描述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比较困难。从描述组成物质和运动的观点来看,目前泥石流的动力学模型可划分为连续介质、离散介质和混合介质模型。基于不同动力学模型的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可广泛应用于流量过程反演、危险范围预测、风险评估、防治工程评估等方面;但泥石流本身启动和产汇流机理涉及多门学科,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泥石流形成过程和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存在着时空尺度上的差异,如何实现两者的耦合求解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分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泥石流出山口后的运动全过程, 求得泥石流流速和流深分布, 确定泥石流过程中泛滥范围内任一点的最大动量, 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分区模型Z = Khv. 根据考察和实验资料对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Chacaito沟百年一遇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 利用动量分区方法划分出泥石流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自组织临界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泥石流体应力应变自组织临界特性的观点出发, 探索了在暴雨激发下, 斜坡松散碎屑土触变液化系统内部不同因子间的相互非线性作用, 使得斜坡碎屑土自然地朝临界极限应力状态发展, 最终暴发坡面泥石流. 并根据沟道中黏性泥石流阵性流输移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特性, 以及泥石流规模与频率间的幂律关系的观测分析, 阐述了泥石流体自组织结构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李泳 《自然杂志》2014,36(5):319-324
间歇性阵流是黏性泥石流的基本活动形式,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而以云南昆明东川的蒋家沟表现最为典型,观测数据也最为系统。每场泥石流表现为一个阵流序列,序列呈现出整体性和非线性特征。阵流流量涨落达3个数量级,均值随时间衰减;序列Hurst指数大于0.5,说明具有一定的长程关联性;阵流间歇时间呈负幂函数分布,阵流有时空聚集性。在参数空间中,阵流点成团聚集,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呈一定形式的标度分布。这些特征意味着阵流序列蕴含着泥石流发生的系统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泥石流流变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裕宜  费祥俊 《科学通报》1999,44(11):1211-1215
应用野外现场泥石流体和浆体的观测实验资料,根据不同类型粘性泥石流的流变特性对无量纲线性粘碰混合模型的2个参数进行修正,求得高浓度泥石流体的流变模型,2个参数的修正是指:(i)对线性浓度指数进行了高粘性介质的修正;(ii)对极限浓度进行颗粒组在不均匀的体积浓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以及在公路建设中如何对泥石流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西藏泥石流滑坡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自治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地质构造强烈,地形高差巨大,具有高寒气候和河谷区高强度降水,为泥石流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泥石流、滑坡分布广、类型多、灾害重。主要发育冰川消融型泥石流、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和冻融型泥石流、残坡积层土质滑坡、基岩顺层推移式滑坡、复活老滑坡等。泥石流、滑坡的空间分布特点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在地震活动带成群分布、在深切割的高山峡谷地区带状间断分布、沿交通干线成线状密集分布、依照海拔高度发育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和滑坡。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城镇和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场地附近,灾害活跃,危害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选择川藏公路帕隆藏布路段和中尼公路聂友段为典型路段,提出了干线公路泥石流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筛选出26处需要治理的城镇,以聂拉木县城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为例,提出包括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和临灾预案等的综合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孔隙水压力在滑坡泥石流起动和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公旦 《自然杂志》2014,36(5):325-335
自然界重要的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都是由大量的颗粒物质和颗粒间孔隙水所构成的多相介质。颗粒间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和消散直接影响颗粒间的作用,是导致边坡失稳、土体滑动、泥石流流动性加强的重要因素。全面综述孔隙水压力的定义和测试方法,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消散过程,以及颗粒间有效应力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明确孔隙水压力对滑坡、泥石流起动和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安平  王乐  杨凯  费祥俊 《科学通报》2010,55(31):3006-3012
非均质泥石流是一种固体颗粒级配宽、容重变化大、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的固液两相流, 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山区, 表现出独特的固液两相运动特征. 基于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分界粒径的概念, 以Darcy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 分别推求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平均流速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 根据云南省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模拟实验数据及实测资料, 揭示了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 蒋家沟泥石流实验与实测资料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蒋家沟泥石流以临界容重2.234 t/m3为界限, 当泥石流容重低于、等于和高于该临界值时, 分别出现液相流速大于、等于和小于固相流速的3种情况, 由此可以分别揭示稀性泥石流、均质泥石流和稠性泥石流3种不同类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 研究结果为构建非均质泥石流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预测预报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舟曲特大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北山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发生了特大黏性泥石流山洪灾害,形成了长1200多米、宽约100米的河道堵塞带。造成白龙江河的堰塞湖。  相似文献   

18.
关于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10,32(5):299-303
什么是泥石流,为什么舟曲会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可以预报吗,可以防治吗,这些都是人们所十分 关切的问题。本文在灾害发生后的反思中,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北的暴雨     
入夏以来。我国出现南方“水深”北方“火热”的天气。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但是,在历史上,华北地区所发生的特大暴雨,丝毫也不逊于我国雨量丰沛的南方。华北地区所发生的许多强降水指标和过程雨量,都居我国大陆降水之冠.有些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纪录。同时,特大暴雨也引发了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闫亮  李勇  何杰  赵旭  陈宁生  杨薇  施蕾蕾 《自然杂志》2011,33(2):106-111
在中国许多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内,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风景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非常发育,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景区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景区及景区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笔者将以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上游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在充分认识其上游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和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生态修复的理论,将流域内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融入到生态景观规划中,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防护功能,从而实现对天池泥石流灾害的合理控制,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旅游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